江凤, 车晓, 杨坤兰
(茂名农垦医院, 广东 高州525200)
由于长期治疗需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2], 而血液高凝、 保护不当等因素使患者置管期间易发生堵管, 影响患者治疗体验。 加上病程长、 经济压力大等,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 削弱了自我管理积极性与治疗依从性, 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3]。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7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各37 例。 试验组男性20例, 女性17 例; 年龄42 ~77 岁, 平均年龄 (55.63 ± 9.84)岁; 透析龄6 个月~5 年, 平均 (2.12 ± 0.84) 年。 对照组男性21 例, 女性16 例; 年龄41 ~79 岁, 平均年龄 (55.57 ±9.56) 岁; 透析龄6 个月~4 年, 平均 (2.17 ± 0.81) 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患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肾炎等慢性肾脏病; 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1·1.73 m-2;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中相关标准[4]; 具有血液透析指征, 于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透析时间≥6 个月。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肾脏以外的其他脏器严重功能不全; 一般状况差; 凝血功能障碍; 肝素过敏史; 透析严重并发症; 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透析前检查透析机, 常规测量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等, 透析管路预冲。 透析期间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保持管路通畅, 注意观察置管处有无肿胀、 渗血, 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妥善处理透析机各种报警。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 成立个体化护理小组, 安排护士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日常生活习惯、 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等,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并据此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 ①个体化心理指导。 针对面对疾病紧张和恐慌的患者, 护理人员予以充分的安抚, 树立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尽快适应和接受患者角色, 同时嘱家属多予以患者陪伴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②个体化饮食干预。 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遵循肾衰竭患者的饮食原则 (低蛋白, 高热量, 低盐低钾, 适量膳食纤维、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结合患者实际营养需求、 饮食习惯、 饮食兴趣等,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保证患者每日营养摄入需求。 ③个体化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身体状况评估运动耐受, 结合患者运动喜好、 运动条件等, 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 ④个体化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年龄、 文化水平、 认知能力等, 选择合适的健康宣教方式。 一般的患者予以书面结合口头方式宣教, 注意语言通俗易懂; 对于老年患者及其他特殊情况患者, 使用表达更为直白的图画宣教, 必要时应用PPT展示, 或由护士亲身示范, 确保患者能够全面、 准确地掌握宣教知识, 并在生活中有效贯彻落实。 ⑤个体化封管。 血液透析结束后, 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透析方案、 透析过程中管路通畅情况、 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 个体化选择封管液进行封管。 一般的患者使用肝素钠1 mL + 0.9%氯化钠注射液9 mL 封管; 未接受抗凝、 存在出血倾向及已发生出血的患者使用肝素钠1 mL + 0.9%氯化钠注射液19 mL 封管; 导管流量不佳者使用肝素钠2 mL + 0.9%氯化钠注射液2 mL 封管; 疑似血栓患者以肝素钠2 mL + 尿激酶10 万U + 0.9%氯化钠注射液2 mL 封管, 每周一次; 定期溶栓者不予以肝素钠, 仅以尿激酶10 万U + 0.9%生理盐水100 mL 充分冲管, 试抽流量后再上机。
1.4 观察指标于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 评价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 ≤7 分为阴性, ≥11分为阳性, 其他为可疑。 采用中文版肾脏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TM1.2) 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量表由生活质量量表 (SF-36) 与肾脏病相关生存质量 (KDTA) 两部分组成,经原始得分转换计算后评分为0 ~100 分, 评分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好。 统计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 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HADS、KDQOL-SFTM 1.2评分干预前,两组的HADS、KDQOL-SFTM1.2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干预后,试验组的HADS、KDQOL-SFTM1.2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HADS、KDQOL-SFTM1.2评分比较 (±s, 分)
表1两组的HADS、KDQOL-SFTM1.2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HADS KDQOL-SFTM1.2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7 12.86±1.94 53.14±6.22 68.76±6.19对照组 37 12.91±1.87 53.37±6.19 62.04±5.82 t 0.113 0.159 4.811干预后8.79±1.33 10.56±1.40 5.576 P >0.05 >0.05 <0.05<0.05
2.2 导管留置情况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 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导管留置情况比较 [±s, n (%)]
表2 两组的导管留置情况比较 [±s, n (%)]
置管相关并发症导管血栓 感染 置管处渗血 合计试验组 37 31.56±2.94 1 (2.70) 0 (0.00) 1 (2.70) 2 (5.41)对照组 37 24.22±3.15 4 (10.81) 2 (5.41) 6 (16.22) 12 (32.43)t/χ2 10.362 - - - 8.810 P<0.05 - - - <0.05组别 n 导管留置时间 (d)
医学领域中, 强调每一名患者都存在个体差异, 即使是相同疾病的患者, 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 个体化护理干预是指基于个体化理念开展护理服务, 是临床经典护理模式之一[4]。 实施临床护理时, 常规护理只适用于一般的情况, 而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有的放矢地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护理需要, 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的重要手段[5]。 另外, 即使是同一名患者,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动态掌握患者情况变化, 针对性作出护理方案的调整和变动, 也是个体化护理干预的重要要求。
研究[6]表明, 为肾衰竭患者提供心理指导、 饮食干预、康复指导等, 可更好地改善其负性情绪, 帮助形成健康饮食习惯, 改善身体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干预后的HADS、KDQOL-SFTM1.2 评分优于对照组, 与相关研究[7]结果相符,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 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封管操作, 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导管内感染、 血栓形成及置管处渗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保障治疗安全。
综上所述, 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 提高其生存质量, 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 延长管路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