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箴言

2021-12-15 07:51薛荣久
环球人物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

薛荣久

2019年10月4日,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驶离上海洋山港码头,船身与装载的集装箱倒影映照在海面上,仿佛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

2021年,笔者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担的国家“开放经济学”教材的编著任务,其中一个章节是就“马克思主义开放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学术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一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必然提出的箴言。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符合马克思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开放的判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在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更加开放的社会。列宁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根据马克思“资本主义已使世界结成一体”的论述,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了苏俄的对外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之实际和世界形势之变,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包围,直至定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渐进方式推动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对外开放。此后,通过15年的艰辛谈判,于2001年底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赢得跨越式发展,成为经贸大国。入世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对马克思大市场理论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在其国际经贸理论中提出了大市场理论。所谓大市场,是在具体商品市场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转的领域。它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衍生出各种弊病,阻止社会进步。随着世界大市场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全面展开和危机的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解体,被“新的历史形式”即社会主义取代。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大市场理论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发展大市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与实践,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内在原因,指出对外开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对马克思大市场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世界曲折历史和中国兴衰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机制,依托我国独特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近年来,逆全球化声浪出现,单边主义抬头,而中国始终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自2018年以来,中国每年11月举办进博会。这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新的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为实现这一伟大任务,我国必然坚持扩大开放,坚持高水平的开放,也必将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WTO总部。“OMC”是法语、西班牙语“世界贸易组织”的缩写。

这已经体现并将继续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坚持和提升对外开放的宝贵经验。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我国通过对外开放获得“四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即:坚持中国国情与世界大势相结合——充分发扬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同时顺应全球化大趋势,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入世以后,我国以开放促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激发了市场活力;坚持维护安全与扩大开放相结合——在主动扩大市场、制度和观念开放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构筑安全屏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渐进扩大开放,牢牢把握开放的主动权;坚持发展中国与造福世界相结合——在享受权利、发展自身的同时,切实履行义务,展现大国担当,为經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第二,加快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国内大循环,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商贸路流通标准化,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消费新模式,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和通畅的国内大循环,为对接国际循环、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第三,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世界经贸共同繁荣、获得共同利益的保障。WTO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际贸易组织。因此,中国将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框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支持WTO朝着正确方向改革,主张改革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保障发展中成员的权益和空间。支持WTO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就渔业补贴、国际抗疫合作等议题取得积极成果,支持上诉机构尽快恢复正常运行。以积极开放的包容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谈判,参与和引领新规则的制定。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逆全球化。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仪式以视频方式进行。(视频截图)

第四,深化区域合作。21世纪以来,区域贸易安排不断发展,作用日趋重要。它与WTO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为扩大开放,中国将继续推动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中国积极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为率先批准协定的国家,该协定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为东亚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在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之后,还相继提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第五,提升开放平台,加大创建试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广交会,创办进博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鼓励举办各种专业交易会;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试验。尽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六,构建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21年11月23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根据该计划,中国贸易结构将更加优化,进出口更趋平衡,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

正如今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说:“‘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区域发展篇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图说共享发展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