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2021-12-15 15:55:45李彬毓王玉言
山西农经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劳动力收益

□李彬毓,王玉言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土地是农村经济体系中的核心生产资料,对我国社会经济运转有着极为直观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直接影响我国食品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布局。农村土地流转可有效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普遍出现自发性的土地流转现象。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与相关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人口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结构中科技附加值较低,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带来很大的限制。受到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我国农业耕地分布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利用效率逐年降低,农业生产人员呈老龄化趋势,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1]。

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

1.1 农业人口年龄对土地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

我国农业生产人员年龄偏大,随着劳动力身体条件下降,已经无法快速完成体力劳动,土地流入数量逐步减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虽然有效拓宽了农户收入渠道,但是对我国土地流转整体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随着农业劳动力年龄逐步增大,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整体收益下滑。此时,种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逐渐超过在城市打工的整体收入,外出打工人数会逐步降低,农村人口年龄要素对土地流入的负面影响会得到有效控制。

从我国当前人口结构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一些老年劳动力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合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但是如果放弃耕地收益,那么老年劳动力养老问题同样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隐患[2]。此外,我国农户存在“靠土地吃饭”的朴素思想,对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

1.2 性别因素对农村土地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

我国农村通常由男性家庭成员担任户主并承担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但是我国男性平均寿命略短于女性,在此环境下,女性户主比例逐步上升。与女性相比,男性流入土地的现象更少,更加倾向于进入城市打工。女性通常更为关注家庭,放弃土地、离开农村的状况更少一些。从生产能力角度分析,女性体力条件相对贫弱,在同等条件下完成的土地耕作量低,这也是困扰我国土地科学化流转的重要因素。

1.3 受教育程度对于土地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农户受教育水平较高,那么其在城市打工获得的收益也高,而这种教育层面的优势无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体现。这也直接体现出另一个农村社会现象,即随着农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农户流入土地数量逐步下滑。

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总体结构呈纺锤型,绝大多数农村户主有小学至高中文化水平,只有极少部分没有接受过教育。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劳动的机会成本越大,在城市打工就业获得的收益越高,对土地流出有着正面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农业相关部门没有针对土地流转政策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相关流入流出平台不够完善,这对我国土地正向流转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1.4 家庭特征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

户主的家庭特征同样影响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这些特征可归纳为家庭务农人数、户主抚养负担、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等。其中,家庭务农人数直接影响可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劳动力占家庭人数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农户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越大,同时,土地流出的可能性越低,流入可能性越高。农户家庭承担的抚养人数越高,经济压力越大,更可能进入城市打工,土地流出的可能性越高。农业生产机械水平越高,农业生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随之降低,那么土地流出可能性会下滑。如果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那么很容易形成规模化经营。

2 我国土地流转过程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

农民是土地资源的直接使用者,也是土地流转过程的需求者与供给者。当农户选择将土地流出时,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一价值最大化。如果农户选择流入土地,通常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并考虑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农户对于土地资源的流转主要体现为流入与流出过程产生的利益对比。想要实现平稳发展,就必须对土地流转带来的具体收益进行权衡。

农户是耕地资源的使用者。农户想要实施土地流转决策,就必须对该过程的具体收益进行考虑,理性权衡农业收益以及预期的非农业收益,而农业收益的多寡受到土地利用效率及生产水平的影响。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使耕地利用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土地产出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会随着农户体力下降而下降,虽然农户生产经验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有所增长,但是农户身体条件与受教育水平对农户经济收益影响更大。随着年龄增加,农户的健康状况会下滑,农业生产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劳动力水平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会对机械化普及有着一定正向影响,耕地经验与务农能力的差异化也会更为明显。总体而言,年纪越大的劳动力经验更丰富,耕地效率会随之增加。

农户劳动力老龄化不仅体现在农户青年劳动力的流失以及农业生产难度上升,也会给户主家庭的抚养工作带来巨大负担[3]。如果农业生产收入无法满足家庭的抚养需求,那么农户就会选择非农就业。如果非农收益大于农业生产收益,农户会逐步缩减农业生产层面的投入。

如果非农收益持续增加并远高于农业生产,农户会选择放弃耕地,土地流出现象随之出现。此时,如果农户受教育水平较高,那么其从事非农生产所获取的收益也会大幅度增加,而土地流出也会进一步刺激农户在其他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层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一过程对于家庭总收入会有着正向影响。

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的流入流出过程有着十分复杂的影响。如果相关体系与机制不够完善,流转成本增加,将对农户整体经济极为不利。

3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重视政策合理引导,建立更为完善的信息平台

农业部门可推出具体政策,开展相关部署,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更为具体的监管,以政策合理引导耕地流转过程,提高土地流转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更为完善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为农户提供更为便利的选择空间与条件。建立信息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将平台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组建专业团队,完成对土地资源的记录、整合、发布与更新,不仅可大幅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亦可保证农户在土地资源层面获取实际收益。

3.2 成立专项资金,全面推动土地市场化运作

土地资源在所有生产资料中占据最为关键的地位,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所提出的市场资源合理调配,更是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针对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应明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将部分权利放入市场交易规则体系之内,加快土地流转速率,减少流转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类阻碍。针对农业生产存在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项资金,减少农户因各类突发性灾害遭受的损失。

3.3 推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附加值

我国农业生产依旧体现为传统模式,农业生产的商业化运作与投资很少,农业生产的科技附加值很低。因此,农业部门可针对地区农业生产特征,综合商业与科技资源,培养农业生产企业等主体进入农村,吸引青年劳动力回到家乡工作,不仅可有效缓解农业生产存在的老龄化问题,亦可为老年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

3.4 强化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加强社会参与

我国农民素来安土重迁,对于土地经营权的出让有着天生的抗拒,甚至宁可让土地抛荒也不会参与土地流转。部分区域存在的非法行为,更是让很多农户对于自家土地有着本能的控制意识。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需深入农户群体,了解其具体的想法与需求,结合当前土地流转的具体政策,强化宣传工作,耐心解决农户在土地流转以及农业生产过程存在的各类问题,指导农户以协议的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为其提供利益保障。

此外,可针对农村老龄化问题进行一定的利益补偿,提高社会力量在农村养老方面的参与度,将农村养老基金与土地流转收益进行一定融合,让农户真正感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正面作用[4]。

4 结束语

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效用,可推进我国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与机械化水平,有助于解决农业老龄化现象。政府相关部门需为土地流转提供一定的便利,强化政策宣传,保障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实际收益。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劳动力收益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5:26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7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金色年华(2016年1期)2016-02-28 01:38:19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东芝惊爆会计丑闻 凭空捏造1518亿日元收益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