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雪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了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1]。过量的氮(N)和磷(P)进入水体,加重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负担,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情况[2]。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导致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还会引起有害藻华(HABs)暴发,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21 世纪公认的最大水质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针对富营养化的治理主要为物化法和生态学方法[3]。物化法虽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缓解富营养化,但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4]。生态学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动物、植物等构建生态系统,通过降低污染负荷、改善水质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从根本上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健康。
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发达,有利于在缺少空气的水中进行气体交换。沉水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群落通常会减缓水流速度,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水流速度降低可以促进水生植物群落对悬浮颗粒物的捕获与分解,并且通过根部固定沉积物,抑制再悬浮,有利于水体中颗粒态磷的沉淀。通常情况下,富营养水体中的颗粒态磷多于可溶性磷,因此磷在表层水体中的主要持留机制是沉积、掩埋或疏浚[5]。
沉水植物可以通过根、叶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生长所需。沉水植物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沉水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水体的初始氮、磷浓度等[6]。不同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金树权等(2017)[7]对比5 种常见沉水植物去除氮、磷的效果发现,去除效果最差的沉水植物对TN 和TP的去除率仅为63.8%和49.2%,只比空白对照组高23.9%和12.3%;去除效果最好的沉水植物,其TN 和TP 的去除率可达83.1%和70.8%。可见,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单一群落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优于植物的组合群落。这是因为不同种类沉水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对光照和营养物质的竞争上,当组合间的搭配比例不当或种植密度不合理时,植物间的竞争就会影响植物生长,从而减少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8]。
在一定范围内,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与氮、磷的去除效果呈正比。但当生物量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水中的氮、磷含量有限,提高生物量将不再影响去除效果。因此,在生态修复中,植物的生物量是根据水中的氮、磷含量决定的。
利用沉水植物去除氮、磷,需定时清理沉水植物。因为在生长季节,沉水植物会吸收营养物质供自身生长。进入秋、冬季节,许多沉水植物无法存活,植物体死亡后会将部分营养物质释放出来[9],去除部分营养物质只是暂时的,需在植物腐败前进行清理。
反硝化作用分为附生生物膜的反硝化作用和沉积物中的反硝化作用。沉水植物不仅可以通过为反硝化作用提供附着面而刺激反硝化作用,还可通过植物碎屑和活体生物质为反硝化作用提供有机碳。
水生植物的抑藻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抑制,即沉水植物与藻类相互竞争;另一种是间接抑制,即沉水植物可通过向水体中释放化感物质来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10]。对于直接抑制,植物和藻类生长都需要营养物质、氧气、光照等,引入沉水植物后,沉水植物会与水体中的藻类争夺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沉水植物的体积较大、生命周期较长,相对而言,藻类体积较小,生命周期短,因此藻类生长就处于劣势[11],从而印制其生长。在间接抑制中,会出现化感作用,即异株克生。具体来说,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或防御机制[12]。如苦草、黑藻和狐尾藻可通过化感作用不同程度地降低水中浮游藻类叶绿素a 的浓度,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有研究表明,只有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对藻类产生抑制作用,而浓度较低时对藻类的抑制效果微弱,甚至还会促进藻类生长,即出现“低促高抑”的情况。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还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植物不同,季节性也不同[13]。
沉水植物可通过降低水体中浮游植物含量和SS浓度等方式抑制水体中的生物性以及非生物性悬浮物[14],提高水体透明度,使更多光照进入水中,从而促进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条件。沉水植物降低水体透明度的原理与去除颗粒态磷的原理相似,沉水植物会增加悬浮物的碰撞结合,从而促进悬浮物的沉降。
沉水植物可为浮游动物提供主要的栖居地和避难场所,躲避鱼类的捕食,维持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沉水植物群落结构能够促进肉食性鱼类生长,保证生态系统中下行效应的发挥,即肉食性鱼类捕食草食性鱼类和浮游生物鱼类,优化鱼类种群结构,降低沉水植物及浮游动物被大量捕食的压力,达到控制浮游植物的效果。
由于沉水植物的根、茎、叶都浸没在水中,可对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利用,而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部分浸在水体中,因此沉水植物去除水中营养物质的效果更好,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中。如武汉东湖的水质在沉水植物金鱼藻的覆盖下明显变好,水中氮、磷含量均下降60%以上。杨东瀚(2020)通过构建集水质净化与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溞-沉水植物组合系统,最终有效改善了沙河水库的水质,并提升了美观性。张力等(2021)在调研南京市友谊河硬质河底的生态修复中发现,以苦草为主的沉水植物应用广泛,多见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和建设、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等。但在城市景观水体的应用中,不能仅考虑沉水植物的净化效果,还要考虑其观赏价值,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沉水植物种类的选取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
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过程中,应将控制营养盐和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目标。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的生态修复技术,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
了解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生态机理,改善基础环境,是实现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富营养化水体选择不同的沉水植物,还可搭配挺水植物等达到修复的目的。此外,在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初期,对于植物的生长速率和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