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加马力·阿不力孜,张建玲,吾马尔·索非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00089;2.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阿瓦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阿克苏地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沿,天山南麓,是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水果生产基地,辖区面积为13 259 km2。
墩买里村是阿瓦提县阿瓦提镇下辖的行政村,共有农户164 户、708 人;耕地总面积309.13 hm2,其中棉花种植面积255.80 hm2、小麦种植面积53.33 hm2;林果地114.93 hm2,其中核桃种植面积47.73 hm2、香梨种植面积17.40 hm2、红枣种植面积49.80 hm2;人均耕地面积0.43 hm2,贫困户户均耕地面积0.20 hm2,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7 hm2;牲畜存栏1 548 头,其中牛26 头、羊1 522 只;家禽1 076 只。
墩买里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 户、297 人(其中2015 年脱贫18 户,2016 年脱贫12 户,2017 年脱贫20 户,2018 年脱贫23 户),贫困户占全村人口的30.08%。2017 年底,该村被列为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耕地少、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家庭中。这些家庭只靠外部力量难以根治贫困根源,需要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帮助。
墩买里村地理位置偏远,道路交通条件不完备,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当地水源不足,水质盐碱浓度偏高,风沙浮尘天气较多,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当地农作物推广模式没有与市场有效接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形成种植、生产、销售产业链模式的集体企业。
村里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络,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形成断层。2018 年,墩买里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29.8 万元,靠政府“输血”,无法实现自身“造血”。调查中了解到,墩买里村贫困户73 户,其中缺土地致贫的26 户,占贫困户的35.6%,墩买里村人均耕地有0.43 hm2,贫困户人均耕地仅有0.19 hm2;缺劳动力致贫的13 户,占贫困户的17.8%;缺技术致贫的18 户,占贫困户的24.7%;因残致贫的4 户,占贫困户的5.5%;因病致贫的6 户,占贫困户的8.2%;因学致贫的1 户,占贫困户的1.4%;缺资金致贫的2 户,占贫困户的2.7%;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的3 户,占贫困户的4.1%。
墩买里村贫困户缺乏主动脱贫的意识,大多数贫困户只关心自己眼前的温饱,在生产上没有长远的计划,“被动输血”情况严重,“主动造血”能力不足。在墩买里村,大部分贫困户只按照惯例开展成本较低的种田方法和简单养殖,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种田技术和养殖技术存在较大的差距。农业生产任务繁重,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难以通过网络获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影响脱贫速度[1]。
在阿克苏社会化治理过程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基层工作中的语言障碍问题[2]。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习惯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汉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不广泛。这种情况下,各级部门在基层开展政策宣传教育时,需要大量专业翻译人员把政策文件解读成少数民族语言,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在阿克苏农村地区普及推广汉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语言障碍问题导致各级单位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3]。语言障碍问题加重了农村普法教育的难度和任务量,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转。在阿克苏农村地区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居多,其中文化程度较高、能熟练掌握双语沟通的少数民族干部不多,农村基层严重缺乏高素质、会管理、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
墩买里村特色农业未能得到有效开发,特色农业、养殖业在当地的主体作用不显著。在阿克苏地区层面上,企业与贫困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摊、风险共担的产销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订单运作模式,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有待进一步完善。需在农民中继续加强宣传,普及合作的理念,让农民尝到合作的好处,带动并吸收更多贫困户通过合作而增收[4]。
墩买里村发展模式以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形式为主,仅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需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组织生产方式、开发和探索农作物销售渠道。当地尚未将物流引入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中,特色农产品仅限在地区销售。同时,特色经济作物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作用的效果不明显。贫困户受传统思想的羁绊,加上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没有信心到外地打工,缺乏转移务农的意识,导致一些大型企业因语言和技术障碍招不到工,而农村也出现了就业难、返贫概率高等问题。
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景区村落的道路有待开通。信息技术对促进当今社会经济转型的作用有目共睹。淘宝、京东、美团、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掌上经济”发展模式,给现代人的消费意识带来深刻变革。
在偏远地区,脱贫工作需要与信息技术接轨,农村需要配备信息技术人才,弥补“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零售”等新业态在地区层面上存在的市场和人才缺口。
要转变意识,不能停留在“大巴扎”“集市”的层面,要进一步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信息技术和物流模式,提高整个地区的物流水平,促进墩买里村特色产业在疆内流通,实现多渠道、多模式脱贫致富[5]。在南疆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开发职业技术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模式。
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大在民族地区农村普及普通话的力度,以强化汉语教学为主,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民汉办校,缩小差异,大力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力度引进农村教师,保障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严格执行“控辍保学”机制。同时,监督教育补助政策的落实,阻断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因素,严防返贫。
鼓励村里创业致富的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他们的致富经验鼓舞全村人,让村民看到希望。发挥村委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影响力,与企业交涉,鼓励企业吸纳并培训贫困劳动力,开展企业岗前技能培训和现代学徒制培养[6]。同时,将普法教育与当地农村基础教育相结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当地实情,发挥乡村基层组织及“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人士参与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农民夜校、入户走访等形式,跟贫困户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常态化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及时发放对贫困户的各类补贴。
第一,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合棉花生长,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比较适合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可以依照订单式培训、干部驻厂管理等模式,发展棉纺织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劳动就业和劳务供需的对接,促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例如阿克苏地区正在建设一座新型现代化纺织工业城,总规模达600 万锭,一期规划建设300 万锭,棉纺规模规划面积30 km2,总投资约274 亿元。一大批企业入驻纺织工业城,对解决当地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对具有民族特色的羊毛地毯、民族乐器、刺绣、木雕和玉石等,开展设计、研发、生产和展销等活动。挖掘农村民族艺人,帮助他们开拓市场和增加收入。
第三,挖掘农村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模式,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速度。政府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休闲、采摘为主的农家乐和牧家乐等观光旅游,开发民宿体验、特色美食制作等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农村多元化增收道路,帮助农村贫困户早日脱贫。
第四,畜牧业是墩买里村增收的主要产业,应积极推进合作养殖专业乡、专业村和专业户建设,发挥其带头作用,鼓励农户养殖鸡、鸭、鸽、鹅、牛和羊等。定期走访,加强与农户的交流,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墩买里村比较适合种植黑木耳,可以大力支持黑木耳产业。引进信息技术人员,探索和开通物流模式,接洽物流站点,开发与西部及内地城市的物流渠道,让物流渗透到农村产业结构,形成销售新态势,增加农民致富渠道,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发挥对口援疆有利条件,在援疆地区开拓“十城百店”工程建设和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点和平台,协助农产品销售。通过援疆地区的“百企帮百村”和“百村千厂”工程,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探索多种订单帮扶模式,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与援疆城市签署订单农业协议,实现多模式农业发展,多渠道、多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树立致富典型,以他们为榜样,带动贫困户脱贫。完善对贫困户承包地的托管、代管、代养、代种、代耕和入股分红机制等,采取多种增收形式。优先将土地租转给贫困劳动力耕种,增加他们的收入。充分利用对口援疆项目和资金优势,扶持深度贫困地区,强化“造血”功能。
摸底排查贫困人口大病养老保险情况,实现参保全覆盖,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全面提升、优化、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系统,提供跟踪式服务,对返贫、失业等情况及时反馈并提供再就业帮扶服务。完善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脱贫档案、跟踪就业等大数据系统更新服务机制,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兜底排查,优先为贫困劳动力储备适合的岗位,全力抓好就业援助服务。
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村党委“传帮带”和模范带头作用,建立掌上手机专项扶贫APP,使群众诉求有效释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通过举办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目前,当地各类治安案件和群体性案件均减少,偷窃、赌博、打架、寻衅滋事等案件的数量明显下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整体好转。
墩买里村结合实际情况,以脱贫为抓手,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带动116 人脱贫。该村主要发展特色种植业,尤其是黑木耳、核桃和红枣种植。落实林业提质增效项目12.17 hm2,项目资金9.125 万元,受益群众21 户。安排资金148.655 万元,新建拱棚式黑木耳种植基地1 个,建设黑木耳种植拱棚50 座,使53 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黑木耳增加收入。落实蔬菜种植(西红柿、茄子和辣椒)小拱棚农业设施1 hm2,受益贫困户18 户。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累计为林果业合作社安排资金15 万元,购买林果配套设施,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带动4 户贫困户就业。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墩买里村扶持转移就业带动脱贫127 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1 人就业”的脱贫攻坚目标。积极引导土地承包大户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强化汉语学习,让村民具备日常交流能力并迅速掌握相关农业技术,避免因盲目务工导致返贫。
贫困问题是困扰社会的历史性难题。中国在解决贫困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鲜活篇章。在中国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路上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其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事关国家脱贫攻坚总目标的实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