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山西 吕梁 033000)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农村地区出现了较多的闲置土地,农村“空心化”情况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土地流转。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土地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希望能够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渠道,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外出务工和土地收入。一些农民可能会因为务工而荒废土地。
在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情况下,实现土地流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用,不需要在农忙季节从城市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民还能以被聘用的方式,为土地承包户打工。这样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充分利用富余的劳动力资源。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在土地流转之前,农村地区大多是小农经济,土地种植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农民只能够在分散、零碎的地块上劳作,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土地流转后,分散的土地被集中在一起,由承包户承包,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了支持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给予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资金支持。规模化农业生产者能够拥有更多资金用来经营,以及购买一些优质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土地流转后,田埂、地垄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实际耕种面积有所增加,为粮食的增产和增收奠定了基础。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问题不仅会给农村地区人们生活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当前,很多村民不了解土地流转的内容及含义,在思想认识方面有所欠缺。这些农民宁愿把土地闲置或直接租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使用,也不愿意参与到土地流转工作中来。同时,绝大多数村民对土地的依赖比较深,对土地有较为浓厚的情感,不会轻易转让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很多农民认为,土地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留住土地就不会有经济损失。
虽然我国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土地流转给予了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但农业规模化生产者无法规避面临的风险。农业发展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产品售卖交易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农业规模化生产者承包的土地面积较大,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所产生的损失是巨大的。同时,市场行情、生产地交通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销售,这也是要面对的风险。当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农业规模化生产者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会面临较大的风险[1]。
第一,协议不规范。这种不规范不仅表现在村民和村民之间的土地流转中,还表现在村民和一些大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中。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对职责和权利的界定比较模糊,条款内容不够完善,甚至只是口头协定,容易引发土地使用纠纷。大多数地区没有形成大型的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对于土地纠纷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
第二,程序不规范。当前,很多地区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户没有根据正常程序进行土地流转。一些乡镇盲目下达土地流转指标和设定任务,甚至出现了强行逼迫村民流转土地的情况,严重损害了村民的权益。
第三,为了保护农村耕地,我国设立了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在没有通过审批的情况下,耕地不能当作非农用地,但一些部门仍然违背这些法律法规,把这些土地流转为商业用地。例如,以增加绿化用地为借口流转部分土地,但并没有用于绿化而是建设度假村,直接改变了流转土地的用途。
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了比较常见的现象,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发展成熟,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
第一,缺少完善法律政策的支持,不能够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行为。市场交易处于无序的状态,而且这种交易仅在附近的几个村庄进行,只能进行小规模农村土地流转。这种交易的规模比较小,交易量比较少,出现的纠纷比较多,成本也比较高[2]。
第二,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评估机制,缺少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无法得到大范围传播,导致信息不对称、传播效率低等情况。在缺少评估机制的情况下,无法客观评估土地价值,导致一些工商资本竞相压低租金,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一些村民漫天要价,影响了土地流转的价格。
第一,要根据地区的土地总体规划,科学界定土地用途及功能,并严格根据规定用途使用土地。在不影响土地经营和土地承包的情况下,重新规划当前土地布局,理清土地承包关系、流转时间、承包面积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中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从而真正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政府需设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流程,组织专人指导村民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引导村民明确签订合同后的双方职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村或镇集体组织的方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建立合同档案。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有专人严格审核。要把合同的变更、解除等情况录入档案中,进一步规范管理土地流转流程及档案。
第三,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政府需进行资质审核,同时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村级组织可以采取收取土地流转保证金的方式,减轻风险,保障村民的权益[3]。
以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设立专门小组,深入乡村地区开展宣传教育,改变村民的观念,让村民认识到“土地经营权是财产权”“流转经营权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让村民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可以组织农村基层干部接受政策培训,鼓励他们参与到动员工作中来。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大好前景,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吸引部分农民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树立一些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组织专人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组织村民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引导村民再就业。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农民真切得到实惠、增加收入,也能够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土地荒废问题,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为了解决一些村民不了解政策或思想观念落后所产生的顾虑,要加强宣传工作,让更多村民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明确土地流转不仅不会损害村民的权益,还会增加村民的收入。
要健全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减少村民的养老负担,消除村民的忧虑,使农民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土地流转。政府还要积极开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机制建设,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制度,为村民提供社会保障。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鼓励承包户购买农业保险,分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已有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要介入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制止各种违反土地流转政策的行为。完善土地流转监控体系,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土地流转行为。
第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完善中介服务组织。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中介服务组织发展,为中介服务组织提供信息咨询、土地流转资格审查等服务。同时,在地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土地流转信息的传播。为了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纠纷,还需设置纠纷调解机制。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仲裁委员会,负责解决合同不规范等引起的纠纷。
要想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思想、服务、管理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的正确引导作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