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地区荒山养蝎技术探索

2021-12-15 07:54雷海利朱小轮马鹏革陕西省绥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榆林718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10期
关键词:蝎子荒山

●雷海利 朱小轮 马鹏革(陕西省绥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 榆林 718000)

蝎也称蝎子,属蛛形纲广腹亚纲,蝎目蝎种,是一种动物药材,因其全身皆可入药,故中医称为“全蝎”或“全虫”。全蝎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味辛、甘,性平,有小毒,入肝经,具有息风、镇痛、窜筋、透骨、逐湿、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惊痉、抽搐、癫痫、中风(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肺结核、淋巴结核、疮病肿毒等症,制药需求旺盛[1]。 除作为药用外,近几年全蝎还作为滋补食品登上了百姓宴席。由于人为大量捕获,使野生蝎子存量大幅下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一路攀升(2020年收购价在1000元/kg以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近些年对荒山养蝎进行了技术探索。荒山养蝎应遵循蝎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规律以及生活习性,利用闲置荒地进行人工助养,提高蝎的产量。2015~2019年,利用黄土高原丘陵地势,以东亚钳蝎为试验蝎种,与榆林市开源蝎业公司协作,先后在绥德、柳林等8县进行荒山养蝎技术试验,探索荒山人工养蝎模式,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新途径。

1 蝎的生活史及习性

1.1 蝎的生活史

蝎为卵胎生或胎生动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蝎从仔蝎到成蝎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繁殖期为4~5年,平均年产1.5胎,每胎产15~35只幼蝎,寿命为7~8年。蝎从出生到成熟需要蜕皮5次,6龄蝎具备繁育能力。蝎为变温动物,在-5~40℃环境条件下均可生存。野生蝎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复苏期4个阶段。

1.1.1 生长期一般从“清明”到“白露”(150~ 160 d),是蝎全年营养生长和繁殖的最佳阶段。蝎的交配和产仔也大都在此期间进行。

1.1.2 填充期从“秋分”至“霜降”(45~50 d),这期间主要积累和储存营养,为进入冬眠进行生理准备,故名填充期。这段时间所摄取的营养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供给冬季休眠期和翌年复苏期蝎所需的营养消耗。

1.1.3 休眠期从“立冬”至“惊蛰”(120~ 130 d),在此期间蝎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处于休眠蜷伏、停止进食的状态,也称蛰伏期。这段时间多数蝎转移潜伏于距地表30~80 cm的窝穴内,缩拢起触肢与步足,尾部上卷,蛰伏越冬。

1.1.4 复苏期从“惊蛰”至“清明”(30~50 d),此时严冬已过,暖春将临,处于休眠状态的蝎开始苏醒出蛰。

1.2 蝎的习性

1.2.1 栖息环境蝎喜温暖,怕严寒,最佳生长繁殖温度为25~35℃,在此温度下,蝎的产仔、交配行为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其活动场所相对湿度为60%~80%,栖息窝(土壤)的湿度为15%~20%。野生蝎喜生活于片状岩石杂以泥土的山坡或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草和灌木的地方,喜居住在缝隙或洞穴内。因此,山地养蝎必须在坡地上人工造窝穴。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蝎便潜伏于土中冬眠,在窝中不食不动;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苏醒活动[1-2]。蝎有迁徙习性,如栖息环境不适,便会迁徙。若遇久旱无雨、温度太低的状况,野生蝎就会钻入地下约1 m深的湿润缝隙处躲藏;若遇阴雨天气、地面有积水、窝内湿度超过80%的状况,蝎马上会离开窝穴,爬到高处避水。

1.2.2 活动规律蝎胆小易受惊,稍有异常的响动,就会马上躲避,静止不动;蝎喜群居,野生蝎常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每窝的数量视其窝穴的大小而定,少则20~30只,多则30~40只。每个窝穴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荒山养蝎一个洞内可同时存蝎6~20只。蝎具有识别窝穴和认群能力。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常躲在窝中休息,寻食、饮水及交尾活动多在夜间进行[1-2]。

1.2.3 食性蝎是一种捕食性食肉动物。野生条件下,其喜欢吃体软多汁的小昆虫,如黄粉虫、地鳖虫、蚯蚓、蟋蟀、蚂蚱、蜘蛛等,偶尔也以风化土和幼嫩多汁的植物、水果为食。

1.2.4 趋性蝎视觉迟钝,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蝎行走时尾部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蝎的嗅觉十分灵敏,对怪味有负趋性,当遇到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化肥、农药、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现象。蝎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噪音也十分敏感,会立即驱避,甚至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带仔母蝎受惊过度可引起吃仔蝎、弃仔现象发生[1-2]。

2 环境因素对蝎的影响

蝎是野生动物,它生存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对其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有以下六种。

2.1 温度

蝎为冷血动物,机体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体温只能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5~35℃适宜雌蝎孕卵及胚胎发育。

2.2 湿度

影响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湿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二是蝎窝和蝎洞土壤的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偏高或偏低对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空气相对湿度偏低,蝎龄期蜕皮困难,甚至会因蜕不下皮而导致死亡;空气相对湿度偏高,会滋生有害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诱发细菌性蝎病和真菌性蝎病,从而影响蝎的正常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荒山地带,蝎窝内要干燥些,活动场地要湿润些。一般情况下,当土壤湿度正常,食物充足时,蝎一般不需要饮水。

2.3 风化土

蝎为穴居动物,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穴中度过。蝎窝一般为泥石土构成,即使天然石缝中也有大量泥土(风化土),风化土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蝎生长具有独特的作用。蝎对风化土的酸碱度比较敏感。要求风化土以中性为宜,pH为7左右,一般不超过9,不低于5,过酸过碱都影响蝎子栖居。

2.4 光线

蝎喜阴怕光,对弱光有正趋性,但蝎子怕强光直射和阳光暴晒,蝎一生大多数时间是躲在洞穴里休息度过的,交配、产仔也是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进行,只有19:00~24:00时,蝎才会出来活动觅食。虽然如此,蝎仍然需要借助太阳光来吸收辐射热,这样有利于蝎的生长发育和体内胚胎的孵化。野生蝎通常在早春温度12~18℃时,开始在距土表2~5 cm的缝隙内、厚度为1~1.5 cm的坡下,吸收日光的热量,也称“晒暖”。

2.5 风

风对蝎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蝎喜背风处,遇大风会隐蔽在石缝或洞穴中。

2.6 天敌

蝎的天敌很多,如老鼠、螳螂、鸡、鸭、鸟、蛇、壁虎、青蛙、蟾蜍、蚂蚁、黄鼠狼、蜥蜴等。

3 荒山养蝎技术要点

3.1 选址

选址应选在背风、向阳、不干不湿、树林较少,地势结实的场地。这样有利于预防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洪涝等),并方便人们进行饲喂、观察、捕获等操作。除此之外,还应保障电、路、排水等的通畅,并避开天敌密集生存处。

3.2 地块大小

一般以2600~4000 m2的坡度小于60°,崖壁高度小于2 m的地块为一组。

3.3 场地建设

场地整修成宽2 m、高2 m的梯田,四周用铁皮围挡,铁皮高度为40 cm并稍向内倾斜,防止蝎逃逸;崖壁上打洞穴,深80~100 cm,向上倾斜15°,洞与洞间距10 cm,5~10只蝎一个洞穴,保证蝎休息、繁殖、冬眠;架设供电设施,保证电力畅通;3 m左右放置一个蓝光诱蚊灯;人工种草,草高不超过30 cm;架设防鸟网,全场覆盖;场地内垒跺石块、空心砖等(地基高于地面20 cm,防止水淹,利于夏天蝎休息吸收热量)。

3.4 种蝎投放

一般每组投放15 kg(1 kg约有成蝎960~ 980只),也就是说每667 m2投放种蝎2500~ 3500只,即3~4只/m2;投放时间以5~7月的18:00~20:00最佳(可以避开天敌捕食);投放方式为间隔均匀撒布,动作轻柔。

3.5 补饲

补饲食物的种类以黄粉虫为主,麸皮、菜叶、瓜果为辅;补饲时间以18:00~20:00为宜;补饲次数为一天一次,大虫投放在成年蝎周围,小虫投放在小蝎周围(在繁殖期提高仔蝎成活率很关键);补饲数量应根据每天蝎出洞数量而定,每次投放量为蝎体重的1/10,即5000 g种蝎补饲500 g,每天07:00左右巡查场地,查看有无剩余饲物,在满足蝎食用同时尽可能不要有剩余,防止招来天敌。

3.6 实时分群

一只母蝎年产子蝎20~45只,荒山养蝎仔蝎成活率可达50%。随着仔蝎不断成长,饲养密度会不断增加,也会出现大吃小、强吃弱的群内斗争,为了避免蝎的互相伤害,饲养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分群。

3.7 复苏期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蝎的成活率,冬眠前应加强人工补饲,增加能量储备,复苏期可补充营养液(NaCl 9 g,白糖10 g,奶粉10 g,1片复合维生素B,溶于1L水中)。

复苏期,蝎由于冬眠期未采食,体内能量储备有限,再加上气温低,蝎活动能力弱,当遇到突然降温,离窝蝎无法爬回洞穴,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在这段时间的17:00~19:00要及时将洞外的蝎子捡起放在温暖的地方饲养,待外部气温恢复正常后,放回饲养地即可[1,3]。

4 病害与敌害

主要由3种因素导致蝎疾病的发生,即生态环境、病原微生物和蝎子自身机体状况。蝎对外界生态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当受到惊吓、捕捉、运输、温湿度突然变化等因素刺激时,容易诱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得病,尤其外界温湿度的变化,是导致蝎疾病发生主要影响因素。蝎是低等变温动物,外界温湿度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新陈代谢活动,蝎的“春亡”就是因为蝎冬眠后,机体抵抗力较弱,并且由于春季气候不稳定,影响蝎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机能的恢复而造成死亡。夏季若湿度过大,利于各种病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成为蝎疾病的 病原。

山地养蝎最首要的防备对象为壁虎、老鼠、蚂蚁、野鸡和野鸟等[1-2]。早春是蝎天敌鸟类、鼠类缺乏食物的季节,这时蝎子活力不足,易受到侵害;夏季蜥蜴、蚂蚁活跃,仔蝎、蜕皮蝎易受到攻击;冬季蝎冬眠,易受到鼠类的伤害。因此要针对不同病因和情况采取对应的防治。

5 采收

蝎的采收按不同的经营目的有不同的要求。在自然环境下,经过3年培育饲养的蝎都可以采收。但为了繁衍后代,一般应挑选采收,采收的原则有以下几点:优先采取饲养时间较长的即将淘汰的雌雄蝎;母性差、产仔率低的初产蝎或经产蝎;生长发育差的弱蝎、残肢蝎和病蝎;超过雌雄交配比例的雄蝎;近亲交配的雌雄成蝎。

由于蝎具有攻击性,身上有毒,捕捉时不小心会被蜇伤,所以采收时必须使用捕捉工具,如小塑料盆和簸箕、镊子或竹筷子,并穿戴手套、橡胶鞋等。捕捉蝎时,一般使用竹筷子或镊子,如果使用金属镊子,最好使用塑料包裹。镊子不能太小、太细,一般长15~20 cm,前端宽1 cm左右为宜。

6 其他事项

依照蝎的自然特性,利用荒山荒坡人工养蝎技术要求不高,养殖环境不需要过多人工干预,但也要注意环境剧烈变化引起蝎的不适,如在春季夏初气候长期干燥时要适度喷淋补水;夏季初秋及时修理草高及密度,避免影响蝎的采光及热量吸收;在繁殖季节及时补充饲虫,特别是小虫,保证仔蝎饲虫充足,每天晚上观察蝎群,及时剔除吃小蝎的成蝎;冬季经常巡查蝎场,发现鼠害及时治理。尽可能创造利于蝎生长繁殖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蝎子荒山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河北唐山:燕山深处荒山变“药谷”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黄色的小蝎子
蝎子
蝎子
蝎子
小猴栽树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