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保护是一场耕地质量革命

2021-12-15 05:30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农资农田革命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不久前,黑龙江发生的盗挖贩卖黑土的案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三农”从业者,农资人该怎样看待这件事,又该如何认识保护农田的意义,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农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田,我们生存需要的粮食蔬菜瓜果,以及由植物营养性转化来的肉类,乃至许多门类的工业原料,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田由多种多样的土壤构成,它本身具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种属性。作为农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农田具有自然资源属性,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农田又具有社会资源属性,是经济社会重要的资源,因此进入了农业生产关系,并成为一个枢纽。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根本经济与社会原因就是土地问题,在农业立国的中国,更确切说是农田。当农田这种核心财富资源集中到地主阶级贵族阶层手中,并通过土地兼并和掠夺越来越失衡时,失地农民“无立锥之地”就意味着没有活路。这往往导向要发生社会动荡和暴力革命,以打破土地农田私有垄断、重新进行分配。漫长的封建制度和短暂的资产阶级政府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一直到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进而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才打破了这个循环了数千年的土地怪圈。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农田作为生产关系要素的第二次革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改革开了先声、打了基础。过去四十多年农业成就的取得,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和完善是重要原因。近些年,在全国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同时,国家对农民土地林地进行确权,并再一次延长承包期限;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确保了耕者有其田……通过这些回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土地农田的社会资源属性上,我们虽走过弯路,但成功完成了土地公有制革命和承包制的革命性改革,为农业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农田也迎来革命性变革。只不过这个变革集中在农田作为生产力要素的自然属性上。简单说就是:过去我们解决了土地农田的归属问题,今天我们要解决土地农田的肥瘦问题、健康与否问题,以使它可持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实现“生态宜居”、需要环境保护、需要减少农村面源污染、需要确保18亿亩耕地的量和质;一方面,中国经济、中国农业都进入转型升级的上升过程,作为农业根基的农田,其质量状况和生产能力也必须同步改善、提升。而按照“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方向指引,绿色、生态、健康无疑是农田的不二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以革命视之、不以革命当之,都不足以实现这个大使命。

这个大使命的履约团中,农资行业无疑是“天降大任”的“天选之子”。面对历史,对过去几十年肥药过量、不当使用积累的农田污染的治理在声声呼唤。面对未来,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发展脚步如殷殷雷声。因为是革命,所以任重道远;因为是革命,所以新行业、新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例如,近些年兴起的土壤修复就方兴未艾。2014年,原环保部与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的超标率为16.1%,严重土壤污染区达320个,约548万公顷。土壤修复重任在肩。2016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出台。继大气污染防治后,土壤污染成为重拳治理的又一领域。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规模接近6900亿元。土壤淋洗、原位加热、微生物化学还原等一批高精尖修复技术,各种土壤治理经验和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迅速发展、成熟。除此之外,在“两山”理论指引下,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对农民生态保护观念的提升、对农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引导,都是农田质量革命的题中之义。

看清这场革命的艰巨性,看懂这场革命的价值,坚定这场革命的方向,无疑是农资人应有的认识和态度。认识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农田保护正在路上,农田保护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农资农田革命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中国的出行革命
黑板像农田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