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12-15 02:44杜素音
山西农经 2021年11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大湾精准

□孙 涛,杜素音

(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15;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1 问题提出与研究的必要性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9 个城市组成,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华南地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当前,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区域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乡协调发展问题,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生态圈发展过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绿色产业是指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的产业。绿色产业包括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升级改造,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新能源应用等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生态圈是指包括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高端绿色科技产业生态圈、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等可长期良性循环的生态圈[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落后生产工艺,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企业生产设备持续更新,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带动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可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2 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产业发展是基础。要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接受“外部输血”,让落后地区最终实现“自主造血”。在产业发展以及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和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2.1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和辐射作用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绿色发展为主导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或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流通规模化,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地方政府可制定用地、税费、基础设施配套、奖励激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搭建投资平台,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实现农业发展。比如在税收优惠或补贴方面,鼓励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或智能制造装备的,凡当年新购买机器设备,可全额作为当年费用摊销或未来5 年内摊销等,鼓励农业制造业扩大再生产,增加就业。引导支持创新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机构或与高校共建科技孵化中心,通过“创业投资+企业孵化”模式,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2]。

扶持本地中小企业有以下4 条途径。

(1)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创造市场新需求。当前,农业生产正在面临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高效精准农事解决方案和服务等方面的新需求,涵盖移动端智能农艺顾问、农业物联网、植保无人机应用、农业大数据、新技术联合开发、专业化植保服务队等在内的数字农业产业链快速发展,为农村全产业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2)扶持本地中小企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借鉴荆州“双水双绿”种养模式,以“稻—虾”“稻—蛙”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和“藕带—鱼”综合种养模式,推动农民致富、农村繁荣。

(3)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开发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并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河北省兴隆县围绕山楂、板栗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山楂干红酒庄暨中国山楂小镇、承德栗源食品工业园,并实施“兴隆山楂”“兴隆板栗”的品牌战略,通过挖掘本地特色,提高本地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4)扶持本地中小企业通过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装备和加工工艺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2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助推落后地区精准扶持

2.2.1 加强核心城市对落后地区的精准扶持

对于乡村和落后地区来说,乡村振兴战略重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精准扶持重在具体对待,解决现实性问题。需要积极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农民等各方力量,针对不同区域特点、不同产业提出精准的绿色发展措施。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一味地进行“输血”,而没有培育自行“造血”功能,使许多农村和贫困地区过度依赖扶持政策和帮扶项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精准扶持关键是要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有效地投入到农村关键领域。应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农村产业基金和开发商业机构,挖掘并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潜能,通过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创业扶持,农产品电商扶持,教育、医疗、环保和就业扶持等多种方式,精准施策,实实在在帮助落后地区脱贫。

此外,还可以植入历史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特色农产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最终实现对农村人口从“输血式”扶持模式转变为自我“造血式”扶持模式[3-4]。

2.2.2 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为精准扶持工作提供新思路

精准扶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政策和资源配置的错配,是对稀缺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与优化配置。通过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推进城市群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改善人民群众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为精准扶持落后地区植入了互联网思维,从信息渠道、数据驱动、服务维度和包容发展等多个方面,借助智慧城市新一代技术的应用和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互联网+精准扶持”的模式,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整合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各种优势资源。

同时,为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提供宽带服务和培训,普及全民信息化教育,推动落后地区和人群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实现信息化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5]。

基于互联网思维建设的智慧城市将为扶持工作提供新思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以及信息化设施建设,打通了传统城市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通过数据采集、开放共享和利用,打造新型智慧经济城市。在核心城市和贫困乡村的智慧化发展过程中,以信息流为载体,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开放共享,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双向流动,促进跨区域、跨行业间生产价值链的整合与优化,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精准扶持”工作的快速发展。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思科(广州)智慧城,是国内首个以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制造为核心产业,总投资超过200 亿元,通过产业联动,构建贯穿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计划未来3 年培养10 万名大学生,同时可创造7万~8 万个就业岗位。

2.3 绿色治理城乡环境,减轻农村污染

被称作“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实施了3 年多,但由于城市和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区域合作机制,随着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强,当前城市垃圾正向农村落后地区加速转移,而农村污染又在向不同行政村之间转移。例如有些城市直接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运送至城郊乡村地区进行跨区域倾倒,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使其直接成为城市的“垃圾处理场”,而以往的“垃圾围城”则变成“垃圾围村”。由于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意识、环保政策存在差异,仅依靠某一个城市所属地方政府的能力很难解决由其他区域污染源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问题,导致目前农村环境的跨区域污染较为严重,呈现出区域性连片污染的态势[6]。

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城市间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框架下,统筹规划,统一治理。由省级政府牵头建立跨区域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构建农村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协调不同城市间各个地方政府在城乡环境整治中的利益矛盾,明确合作治理的方式、权限配置等,实现大湾区城乡环境治理的协同合作。二是构建跨区域环境污染信息共享机制。严格要求大湾区各个行政村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件每日上报,并向邻近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及时通报。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乡村具备自主发展能力。尽管大湾区各城市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但总体实力普遍较强,具备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应结合乡村的资源特色,利用区域内各城市、各行业的优势,对区内落后地区大力扶持,发展绿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不是目的,仅是阶段性手段。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可把乡村作为“垃圾场”,对于区内环境治理方面的“欠账”要主动“偿还”,积极保护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平衡格局。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大湾精准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