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进入2021 年,从脱贫攻坚衔接过渡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展开宏伟蓝图。在这个大主题下,农业农村工作会展现新的开端、新的格局。作为服务农村发展、促进粮食增产、作物增收的核心产业,农资如何在新的开局之年,谋划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步子至关重要。而农资营销作为农资与农业农村农民最直接的价值实现环节、信息互动领域,需要有新的关注和视点,我们需要讨论农资营销、农业营销、地域营销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从乡村振兴的发展中找准定位、谋出新篇。
“地域营销”是指以某一特定地域为主体的营销活动。这个地域可以是一座城市,也可以是数个行政区域,甚至是一个国家。我从“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传记《我的营销人生》中看到,他也专门研究地域营销,但主要服务于城市。比如他为西班牙毕尔巴鄂提供的城市营销方案就是营造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最终催生了世界闻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他还提到:有些国家在提升营销能力时,注重通过国民参与来实现。所以,法国曾敦促市民“笑得更多”,新加坡训练居民“笑得更好”,泰国倡导百姓“超出自然的笑”。从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地域营销的的确确是有效提升一个地区市场影响力的好办法。
在中国,地域营销也不乏有影响的案例。比如江西宜春曾经以“一个叫春的城市”的广告而轰动一时,四川阆中曾将自己名字的正确注音做成广告,在旅游目的地城市广为推广。这些都是“地域营销”的早期探索。本文将聚焦、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域营销”具有的新内涵。不论怎样,“地域营销”在中国会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探讨“地域营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与乡村振兴战略联系在一起的,故此具有了区别于以往的新的方向和内涵。
“地域营销”将突破“旅游营销”的范畴,聚焦于一个地区,尤其是中国乡村的特色产品、特质文化、全域旅游的等多方面。这既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比如近些年在全国农村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以三产融合为载体、以全域旅游为手段的乡村振兴实践,就如火如荼。他们的舞台和服务对象都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乡村经济、环境、人文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刺激城市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探索了经验。可以想见,乡村振兴必将激活占人口一半、面积超过城市的广大区域的发展活力,“地域营销”也必将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之后的又一伟大战役中发挥积极作用。
“地域营销”既然要将主要目标锁定在乡村,那么“农业营销”就会成为核心主战场。
首先,农业在乡村占据主体地位。农业是解决乡村人口就地就业的最大产业,农业是三产融合的基础产业。“地域营销”如果围绕农业来做文章,一旦不能把一个地区的农业提升上去,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无从谈起。
其次,“地域营销”必须自始自终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如果“地域营销”有颜色的话,那只能是“绿色”。在新的发展历史阶段,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中发展经济的规定性动作、规范性要求。比如经济与社会、环境与效益协调和谐,否则无法通过“环评”、无法达到“绿标”。
第三,“地域营销”要与原有的“一县一品”“一村一品”有效衔接,在总结、传承地域主打产品、特色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去实现提升、扩展。比如“两山理论”诞生地浙江安吉县,其竹产业、茶产业已经远近闻名,在此基础上如何将“安吉”地域品牌提升到一个新台阶,是“地域营销”要努力实现的。
下期,我们将围绕“农资营销”借力“地域营销”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