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博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在学生精神培育、价值观引领和综合素质提升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中,要进一步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途径,重视学科竞赛对于构建良好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从制度设立、资源配置、组织参与、过程指导、结果导向等环节将学科竞赛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解决困难,推动创新,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育人实效。
在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下,我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得到了深入发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学科竞赛开展在大力动员和广泛参与与中成欣欣向荣之势。现阶段学科竞赛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优良的校风学风是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保障,开展学科竞赛可以促进学风建设。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近年来热度较高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比赛以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参赛命题,要求提交一份详细包含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建立、求解结果分析的全英文论文作为答卷,这就对参赛学生的数据分析、模型搭建、语言表述能力甚至英文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学生在备赛过程中会摒弃以往为应对期末考试的“死记硬背划重点内容”和“刷课后习题”的形式,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优化理论知识结构。相较于课堂学习,学科竞赛更加注重考验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科竞赛要求以报告书的形式参赛,并做出详细的可行性分析,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比赛中强化思考,反复尝试实验,努力将通过理论构建的模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风气。
高校是新时期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校园文化应该具备青春、创意、进步的时代特征。现阶段的学科竞赛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经验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意构思和创新能力,学生参赛时愈发感悟到,越是高级别的学科竞赛,想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仅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掘出别人想不到的“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围绕比赛题目设计方案,对此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思考,调动自身积极性,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学科竞赛是一个综合性质的学生培养过程,学生在参与比赛过程中积极发现、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专注程度,培养迎难而上、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同时,学生在团队赛事中必须和其他队员沟通交流,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协调合作及团队精神层面的深刻体会,强化沟通协作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益于构建务实求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是各项学科竞赛举办的中坚力量,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承办合适的学科竞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品牌。
笔者曾担任辽宁省赛区组委会联络人,连续多年来负责组织承办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辽宁赛区赛事,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举办,在2019年纳入2014-2019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笔者所负责的辽宁赛区受到省教育厅支持,被列为省级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之一,我校学生队伍成绩多年来在辽宁省多年来独占鳌头,每年均有队伍赴全国参加决赛,多次获得“最佳赛区组织奖”和“最佳院校组织奖”。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的优异表现已经成为本校的靓丽名片,对提升学校创新实践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在举办赛事过程中可以加强校际交流,及时发现本校缺点和不足,从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多个维度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提升和改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校园文化作为维系学校师生群体的重要精神纽带正彰显日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将学科竞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学科竞赛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交流互通,真正发挥育人实效。
近年来学科竞赛发展迅速,很多高校将学科竞赛获奖作为教育教学的成果佐证和学生评奖评优的加分项目,甚至有部分企业为以出资支持竞赛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在此背景下,学科竞赛参与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3月9日,在全国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委员会上确认新增13项竞赛纳入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该榜单上的竞赛项目已达57项之多,竞赛内容涵盖了现阶段大部分学科,由各省市地方、企业和非官方主办的赛事更是数不胜数。
“竞赛热”的背后,应清醒意识到,开展学科竞赛的最初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竞赛本身不是目的,不能只为了拿成绩,做业绩,如此势必无法保证含金量,浪费举办者和参赛队员的精力与时间,且会带来功利性的不良风气,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反作用。竞赛主办方要明确资质审核,规范管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竞赛,学生本人同样要将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作为参加比赛的真正收获。
学科竞赛是当今高校行之有效的育人资源,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办好学科竞赛需要多方的配合和支持。学校要专业设立健全的竞赛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能,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相关各部门的任务职责。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硬件设施如场地、设备器材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应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如机房、实验室等,配套硬件设施,满足学生长时间备赛的资源需求,这也是在物质层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要始终加强学科竞赛的规范管理,明确竞赛目的,严格规范主办、协办机构和赞助单位的资质审核,对于比赛程序、评审规则等内容制定细致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竞赛的口碑公信力和实施效果。除了学校内部资源,学科竞赛也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校企互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适应社会需求,为将来离开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以学科竞赛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承担着最为艰巨的任务和使命。指导教师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知识水平和耐心负责的引导可以开拓学生思路,聚焦重点难点,规范作品质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参赛队伍的竞争力。要将学科竞赛作为长久性的系统工程来开展,仅凭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不够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竞赛奖励机制,承认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重要贡献,对于花费较多心血指导学生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的老师在绩效考核、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审等工作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指导教师在竞赛的真是参与度进行严格审核,以避免部分教师为了增加荣誉筹码只是挂名指导的“搭便车”行为。
学生是学科竞赛的主体,学生培养也是竞赛开办的意义所在。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课堂学习是本质任务,参与竞赛更多基于兴趣爱好和学习热忱。随着学科竞赛的开展逐步普及化规范化,参赛人数逐年增加,竞争压力增大,参加学科竞赛会付出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继续以全国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为例,该项比赛要经历校赛、省赛、全国总决赛环节,决赛中成绩出色的队伍会代表大陆地区和台湾高校行进“海峡两岸市场调查分析总决赛”的角逐。学生在每年九月份开始组队报名,确定参赛题目,制定比赛方案,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和报告撰写,作品成型期一般在次年的4月份,时间跨度超过半年,竞赛周期长,会消耗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建立学科竞赛长效机制,不能仅依靠学生的热情来维系,要采取多种举措来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内在持续动力。在教学层面,可以将竞赛成绩作为部分相关专业课成绩的加分项,进一步将学科竞赛同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制定奖励政策,设立学科竞赛专项奖学金,用于表彰在竞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为优秀的参赛作品申请专利。在思想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不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参加比赛,竞赛不单单是为结果,比赛的过程同样重要,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要在竞赛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加强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锻炼。
在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下,学科竞赛已成为提升学习动力、激发创新热情、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助力。建立校园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拓宽广度、挖掘深度,将学科竞赛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求知好学、创新争先的价值风向,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