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会“当一周工人”活动常态化

2021-12-14 02:42:12马梦婕
中国工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卫东工会干部残疾

马梦婕

将包括被子在内的行囊收拾停当,36名工会干部搭上了前行的汽车。行驶几十公里后,眼见周围建筑物趋于低缓,电缆也从远处的山丘延伸而来,他们抵达了位于湖州市的对接企业。

作为浙江省总工会今年派到基层的第三批工会干部,10月26日开始的一周,他们被分成4组,走进不同企业,和一线工人一起“做工”。

这是浙江省工会系统“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常态化的生动一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10月底,浙江三级总工会机关已开展活动322次,2027名工会机关干部参加活动,占三级总工会机关总人数的84.35%,287名工会直属企事业单位同志也参加了活动。

融入

第二组工会干部到达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时,赶上了“双11”的预售旺季,公司正在大量招聘临时工。工会干部们秉持着不给企业忙中添乱,反而要雪中送炭的决心,充当起“临时工”,参与到每天每条流水线平均包装2万盒化妆品的任务中。

不拼难度拼速度,如果跟不上节奏,未折好的纸盒就会堆叠起来影响后面的工序。为了激发干劲,工会干部们还会自行开展“竞赛”,一分钟内包装数量最多的人即获胜。

每天早晨7点,工会干部们会和正式员工一同出现在包装车间,晚上还要一起加班4个小时。

折盒、装填、封口,一周的时间里,大家熟悉了包装车间的每道工序。工会干部王琳感慨道:“以前购物节只能体会到买买买的心情,这是头一次体会到忙忙忙的辛苦。”

也是在“双11”前夕,主营服装制造的海明有限责任公司迎来了9位“新工人”,他们被统一安排在退换衣服的打包岗位上。老工人们一边为增加外援开心,一边对新队友充满好奇:他们为什么全都站着工作?他们为什么笨手笨脚?他们为什么都很亲切友善?

半天不到,工会干部张笑眉就忍不住透露了真实身份,并且邀请工友做师傅为大家培训指导。

对折、对折、再对折,无论长袖还是短衫,衬衣或者裙子,熟练的工人可以在30秒内叠好入袋,1天下来,能折上千件。虽然工会干部只能勉强完成几百件,但他们还是通过认真努力的表现迅速融入到团队中。

一起工作时,小组成员们结识了即将退休的张师傅。张师傅负责退回服装的分检工作已有6个年头,曾到过广东、福建等地,但却是浙江省湖州市这个小小的德清县留住了他。虽然月薪只有6000多元,但张师傅很感谢工厂没有因自己年龄偏大而拒绝录用。工资按小时计算,任务紧时他会自觉加班。他说:“工作量都是凭良心,工厂把我们当主人,我们就把工厂当作家。”

一次夜谈中,刚刚50岁的查大姐向张笑眉打开了心扉。查大姐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去世,好在工厂为母子俩提供了20平方米的宿舍。目前,查大姐最大的心愿就是稳稳当当地工作下去,孩子学习成绩不再垫底。

一顿午饭间,张笑眉与一位来自安徽的年轻小伙子聊了起来。22岁的他在绣花车间工作,当被问及福利好不好时,小伙子眼睛一亮说:“厂里过生日会发蛋糕、水果。”虽然,刚进厂半年的他并不知道这些福利来自工会,但这样的回答还是让张笑眉备受鼓舞。

“作为工会人,能给职工带去温暖和动力,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呀。”一周时间虽然短暂,张笑眉却感触颇多,“職工们的日常,就在一件一件叠衣中度过;职工们的生活,就在一件一件衣服中积累;职工们的梦想,就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靠近。”张笑眉渐渐体会到,要让工会真正融入职工生活,走进职工心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怀

蛇形传送带飞速旋转,高分贝机器轰鸣不断,第三小组组长孔卫东即使戴着耳塞也无法适应这样嘈杂的工作环境。然而,他看到很多车间工人都泰然自若,不时比画着简单的手语。

最初,孔卫东以为工人们是因为讲话听不清才用手语替代,后来他才恍然大悟—这家佐力药业是湖州市安置残疾职工最多的民政福利企业,1426位职工中残障人士占了三分之一。

大家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如果不是长期相处,不论从衣着表情还是工作状态,很难一眼准确辨认出残疾职工。

但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孔卫东还是感受出了他们异于常人的敏感。与企业工会主席交流过后,他了解到,很多残疾职工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为了给予职工更多关心关爱,企业工会组建了“残疾人之家”,成为残疾职工心灵的栖居地。

在“残疾人之家”的墙上,一幅经过精心装裱的水墨牡丹吸引了孔卫东的注意。原来,这是残疾职工们刚刚合力完成的作品。据了解,近年来企业工会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聘请社工组织进企业,在工作之余为残疾职工提供了书画、手工、烘焙等课程,还定期召开家长沟通会,及时告知残疾职工的身心状况。

“我不会去别的公司,因为在这里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是不会被忽略的。”调研期间,孔卫东和同事还碰到了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职工劳萍萍。加入佐力药业的8年里,她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拿到了高级插画师、高级美容师等10多项技能证书,还主动提出给内部员工授课。

让残疾职工与普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人需求和技能特长匹配岗位并提供自我成长的空间。“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企业工会主席的话语字字敲打在孔卫东心上,他也想为残疾职工做点事情。

于是,来到企业的第二天,身为职工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孔卫东利用职务优势,联系到常驻浙江省总工会的心理辅导团队赶赴工厂,为残疾职工举办了一场团体减压疏导活动,用另一种方式关爱着自己的“新同事”。

改变

“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困惑,发现他们的需求。‘工人’二字,在我们心中愈加鲜活生动起来”“不能局限于自身岗位,要有掌握整条流水线任何岗位的能力”……做工一周,不论是对工人的工作生活还是对自身努力的方向,工会干部们都有了深刻的体悟。

作为浙江省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副部长,岑凡接触过很多工人,但她坦言:“当工人真是第一次。”

通过这次与工人零距离、长时间的接触,岑凡发现了自身的变化,能用工人的眼光看待问题了。

在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做工的一周里,总长4万米的窗帘花边,岑凡和同事两人一组,一个负责量,一个负责裁,最终要将每条都变成28.6米。即使如此简单、重复的动作,一天下来俩人也只能剪裁1000多条。

“工作时必须非常专注,检查它有没有瑕疵,测量有没有误差。”一天当中的大多数时间,岑凡的目光,必须锚定于这卷镂空的红色布条上,偶尔空闲下来也只能和邻近的员工聊聊天。她感慨说:“工人们接触的人和事太少太少,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了本职工作上,很少会主动关注工会到底为自己做了什么。”

通过这次做工,岑凡慢慢理解了工人们的思考方式,也开始试图寻找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

进工厂前,岑凡带着小组成员设计了一份“一线工人主要诉求”的问卷。实地发放时才发现,工人们对于工会的常规活动,比如职代会、工资集体协商等都不是很了解。而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的选项内容,则是工人们勾选最多、最关心的。

从“我觉得你需要什么服务”向“我提供你需要的服务”转变,岑凡深知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政策的落实,需要逐层通过管理层、车间、班组向下触达生产一线,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工会的服务,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做工”虽然仅仅一周,工人们却对工会干部们很不舍,大家纷纷相拥告别。然而,工会干部们知道,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把“你们”变成“我们”,让工会工作真正融入到一线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工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和目标。

猜你喜欢
卫东工会干部残疾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1年3期)2021-04-08 14:23:36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2:04
祝卫东
爱打喷嚏的小河马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38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2
Long-term efficacy analysis of minimal incision osteotomy for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