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国庆节。翻开早已泛黄的《中国工人》老杂志,从介绍不同时期国庆节的相关文字里,便可感受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进程的点点滴滴。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中国工人》刊登了各地工人运动一周年专题,以及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与国庆盛会同时在京举办的盛况,呈现了一个百业待举的新中国。1959年国庆节,“中国工人十年征文”刊登一篇《老孟泰的为人》,文中宣传新中国第一代全国著名劳模的事迹和精神。1960年国庆节,浩荡的人群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集会和游行,一幅天安门前烟花漫天的彩色照片出现在杂志上……记录是最好的回忆,97岁的《中国工人》祝祖国繁荣昌盛!
(每月20日,关注“中国工人小管家”微信朋友圈参与话题讨论)
本期话题:职场人,你如何给自己解压?
@江苏读者 徐红旗 虽然已是20多年工龄的“老人”,但因为5年一次的工作岗位调整,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加之临时性、突击性工作任务较多,让正值中年的我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山大。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约上几个钓友,利用休息日一起到野外垂钓。大家相互之间只是单纯的钓友关系,各人都专注地与水下猎物斗智斗勇。如此,在悠闲娱乐中,心情得到了陶冶,心性得到了修炼,心境得到了提升,工作压力自然而然得到了释放。
@四川读者 邓秀华 听歌容易共情,旅游时间不足,大吃会长胖,喝酒更是伤身,所以,我选择用刺绣来解压。完成一幅绣品,是一项系统、全面、耗时的“工程”,从心情准备到手部护理,从绷好绣布到分配绣线,从穿针引线到入针出针……每一个环节,看似微不足道,却都需排除干扰、凝神静气。投入刺绣,仿佛时间停止,周围的纷纷扰扰、喧嚣浮躁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要一心一意投入到刺绣中,我的郁闷压抑都在入针出针的行云流水中慢慢烟消云散,心境也豁然开朗。
@浙江读者 黄廷付 我是一名纺织厂机械维修工。每当工作不顺心时,我就会趁同事们不在,走进一个噪声轰鸣的车间,站在机器中间大声地歌唱,这个时候机器发出的声音会掩盖住我那难听的歌声,只有我自己可以听得清楚。一阵吼唱过后,我的情绪慢慢得到了平复,又像没事人一样,慢慢从车间走出来。
@江苏读者 戚思权 我22岁那年刚参加工作,一个人在外租房,由于性格内向,天生笨拙,说话木讷,把自己所有的烦恼和委屈都憋闷在心里,从来不向任何人倾诉,也不对外发泄心中的不满。半年试用期间没有工资,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就在刚要转正的前一个星期,我的精神崩溃了。后來,我一边服药一边坚持上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在写作时一切烦恼与忧愁都会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什么都可以不想,任凭思绪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医生以前让我服药一辈子,我通过写作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现在已不需服药,恢复了健康。
@内蒙古读者 范永鹏 大学毕业至今,我已经当了整整8年的轧钢工人。刚来到工作岗位时因为工作内容和我所学专业匹配度不高,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恰好当时单位征集身边普通劳动者的工作事迹,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交了稿件,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时,我内心一阵激动,从那以后我就通过写稿排忧解虑勉励自己。慢慢地我爱上了自己文字变成印刷体的感觉,也通过挖掘先进模范人物和一线劳动者的事迹,发现了身边的美好,坚定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湖北读者 王成洋 于我而言,面对职场压力,我会采用读书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阅读小说时,大脑会根据书中情节重构一个世界,将自己代入到书中人物的生活,职场压力就会被选择性遗忘,就算再想起时也没有一开始激动的心情了,整个负面情绪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宣泄。同时,压力也能让我们有所提升,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促使我们学习成长。因此,在职场中我们既要学会释放压力,也要变压力为动力,把握两者的平衡,提升工作效率。
@河北读者 金亮 我目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平时除了繁杂的工作带来的压力外,更令我头疼的是职场人际交往中的精神压力。压力大的时候,我会翻一翻与职场有关的书籍,因为它能教会我很多实际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当读懂它的时候会让自己有种释然和被理解的感觉。到了周六日或者休息日,就要极力给自己放松了,一般约上好友来户外空气好的地方野餐、烤肉,感受自然和美食带来的轻松,大家一起谈心交流。适当的放松,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工人君:学会释放压力,才能拥抱美好。感谢大家的分享!
(您关注的焦点热点、正在经历的冷暖,欢迎告诉我们)
“菜改”引发的“产改”遐想
曹影棠
“大姐,你们公司的产改工作开展得怎样了?”“菜改?改啥子哦,吃来吃去还是那几样。”这是我与一位企业职工关于产改工作的对话。很明显,职工听岔了又或者根本不理解产改的具体含义。而我呢?一瞬间也懵了,随即为其普及“产改就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其中包括政治思想建设、技能培训、暖心关爱……”“你说的这些我都不懂,我就关心食堂饭菜。你们真要关心我们哦,就先把菜弄弄好。”
一直以来,无论乡镇街道工会还是企业工会,在产改工作上的困境就是找不到着力点。和职工一番交谈后,我算是豁然开朗了。我想,俯下身去聆听职工最迫切的需求和最真实的心声是正确的产改工作方法,而从职工最关心的方面着手则是正确的工作思路。犹如食堂饭菜问题,乍一看似乎和产改不搭边,但它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幸福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这不就是产改的一部分吗?
群众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家都关注的小事往往就是大工程的根基所在。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工会人就应该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产改接“地气”接“人气”,从而打牢产改工作根基。
工人君:产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决心和恒心,以及“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耐力。
少一些闪光灯,多一些真实际
廖力
每年的夏季高温天气,企业工会都会开展夏送清凉活动,既是单位对员工的人文健康关怀,又是单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形象的一种展现。然而,很多单位在夏送清凉活动中,往往启动仪式大张旗鼓,闪光灯多了,活动持续推进过程中,真“清凉”却少了,导致更多职工群众认为夏送清凉仅是每年按部就班的形式,不少职工群众对此无动于衷。
还有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夏送清凉,就是给职工群众买一些藿香正气水之类的防暑降温药品,买一些西瓜,煮一些绿豆汤、茶水等,拍一些照片上报了事。真“清凉”不是简单做一些能被闪光灯包围的事情,而是更注重里子,让职工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清凉”。
我认为,夏送清凉不仅要合理安排职工群众的劳动作息时间和膳食,还要做好夏季注意事项的宣讲和高温天气的防护措施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其实不只是夏季送清凉,“四季送”的春送岗位、金秋助学、冬送温暖都应该少一些闪光灯,多一些真实际。
工人君:企业工会应该脚踏实地当好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而非一味追求“名声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