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梦婕
“展示技能,切磋技艺,奋勇拼搏,再创佳绩。”隨着高亢的比赛口号响起,“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字样显现在巨幅的蓝色大屏上,被数盏灯光同时照亮。
2021年10月14日,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前期经过各省市的激烈角逐,最终选出529名产业工人组成32支代表队进入决赛。
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一项重要的品牌工作,3年一次的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吸引超过6500万名职工参加,被称为产业工人的“全运会”。
本届比赛期间,除了现场观众,还有42万名职工通过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的全程直播进行围观。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大赛首次将6个工种的决赛集中在同一城市举行,为广大技术工人展示精湛技能、切磋高超技艺搭建平台,让各行各业的职工共享共赏共同参与到比赛中来,这在此项赛事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对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希望各级工会以大赛举办为契机,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助力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为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需要,体现未来发展方向,本届大赛在工种设置上不断推陈出新。在保留上届的钳工、焊工、砌筑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5个工种的基础上,新增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的赛项。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术人才十分紧缺。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大赛总裁判长金福吉表示,本届比赛增设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目的是通过技能比武补上短板,应对发展需?求。
全国技能大赛看似是选手间的较量,其实往往是集中了技能人才的企业间的竞技。为引导非公企业职工积极参赛,本届大赛组委会要求各省代表队参加决赛的选手中,至少有3名职工来自非公企业。这一调整极大地激发了非公企业的参与热情,最终参赛的非公企业选手达到142名,远超最低人数要求。在本届比赛中,多名非公企业职工脱颖而出,例如摘得砌筑工项目冠亚季军的三名职工,都来自山东的非公企业;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团体奖项中,由非公企业职工组成的广东省代表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其实早在预赛阶段,汇总往届试题的资源库就在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上线,向各级工会、企业和工人免费开放。很多选手在赛前刷过上千道题目,做足了充分的理论学习功课。这种持续的网上练兵活动,也会从比赛走向日常,让深耕在一线的产业工人及时获取知识给养。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展示劳动和技术成果的重要窗口。在以“弘扬工匠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大赛组委会主任、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表示,要充分认识办好大赛对提升职工素质、推进科技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同时要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大赛全过程,引导职工学赶先进、见贤思齐,推动企业关爱劳模、尊重人才。
两天时间,6个工种的实操比拼和理论考试在数十万平方米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内接连展开。5个小时至8个小时不等的持续实战,对参赛选手来说,既有技术上的比拼,也面临着体力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
《中国工人》记者穿梭于一个个赛场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工种的参赛选手—他们身穿白色队服,每个人专注地坐在电脑前,一串串代码在指尖的快速移动中生成,一场无声的攻防战就此展开。国网山东电力公司的黄华被推选为这场比赛的巡场裁判之一,回想上一届比赛,他还是一名参赛选手。随着电力行业核心业务对网络和信息系统依赖程度加大,维护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已成为国网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黄华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国网系统就开始组织各公司、各省市之间进行攻防演练。“这次参赛选手近三分之一都来自国网,正好可以和通信等其他行业切磋一下。”
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砌筑工赛场上,微型的成都地标建筑熊猫塔在工人们切割、铲灰和转身、弯腰间落成。“我们一般做的墙大概有2毫米至3毫米的误差,而这次大赛要做到零误差,要求十分严格。我觉得,工匠精神就应该是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中建七局中建海峡的砌筑工张才兵在采访中说道。
钳工和焊工是制造行业中较为传统且应用广泛的工种,成为每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必考项目。《中国工人》记者在评分现场见到了钳工比赛裁判长、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模具钳工高级技师李凯军。他提到,虽然目前一些传统工种逐渐被机器取代,但机器加工无法达到的高精度,还是要靠钳工手工操作。在比赛试题的设置上,出题组在原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又进行了20%的改动,李凯军说:“优秀的钳工不仅要基础过关,还要锻炼思考力,学会临场应变。”
此次的焊接工种题目别出心裁,需要工人们头戴面罩,身穿防护服,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高铁火车头铝合金的组合件和印有“100”字样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钛钢组合件的焊接。“铝合金焊接在船舶行业是弱项,在集训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现在也掌握了这一技能。”船舶业焊工张八虎如是说。
决赛赛场的最后一个场馆,现代化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和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决赛同时进行着。自动加工的国产车床和可以自由伸缩的机械臂,在工人们编程后开始精准运转。这样高度智能的加工场面,在往届的比赛中是无法见到的。让机器自行运转,将人力从流水线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赛场上,便可窥见未来工业发展的图景。
經过两天的巅峰对决,技术高手纷纷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他们中有厚积薄发的年轻产业工人,也有十年磨一剑的娴熟技工。年仅21岁的孟凡东,来自江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首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国家级一类大赛,便一举斩获钳工项目第一名。而获得砌筑项目第一名的山东建筑工人柏建喜,在上一届选拔赛时因心态不稳与决赛失之交臂,潜心准备3年后,一举夺魁。
此次大赛设置了个人奖、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在遵循往届比赛规则,即对各工种决赛排名前5名的选手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对获得各工种决赛前20名的选手晋升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基础上,本届比赛对获得前3名并符合推荐条件的选手,将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都市还授予他们“成都荣誉工匠”称号,可在当地享受疗休养等福利。
技术改变命运,以赛促学的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就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刚成为钳工一年的山东参赛选手公衍龙,在赛场上感受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虽然这次只获得了第九名,但他告诉记者,自己会更加刻苦磨炼,争取下一届拿到更好的名次。
对于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电焊高级技师,连续两届担任天津市焊工选手技术指导的张振连来说,虽然这次比赛天津代表队未能名列前茅,但参赛选手回到项目后开始主动和工友分享新掌握的焊接窍门,他明显感觉到,“大家的精神头儿都提升了不少”。
钳工仇白首所在的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非公企业,选聘方式较为灵活,在仇白首从市赛一路晋级到国赛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发现公司的招聘考试中增加了对锉配这一基础技能的考查。此次钳工赛事考查的大多是基本功,但所有工件制作精度几乎都是0.01毫米级的较量。仇白首告诉记者,虽然平时做工允许误差,但精细的零部件才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企业维修成本。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改变的不仅仅是选手和企业。赛场内,选手们进行着激烈的角逐;赛场外,四川省各企业职工代表和职业院校学生排着队进行观摩。很多学生兴奋地左顾右盼,“这个工序我学过”“我也做过类似零件”。比赛现场,从事钳工赛事志愿服务工作的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尹昱锦听到了很多类似的表述,但他清晰认识到了学生和选手们在加工速度和精准度上的差距,他说:“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赛场上的选手。”
当学生们看到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出现在赛场时,大家一边欢呼着说:终于见到书里提到的工匠了!一边抢着上前合影留念。
从场馆外到赛场内,一条条巨大的横幅上写满了诸如“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字样。走进六大赛场,抬头望去,赛场上空,悬挂着各类工种的大国工匠海报。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到能参加全国赛事的工人,再到引领行业发展的工匠,都因为此次大赛汇聚在了一起。全国各类技术技能大赛的锤炼,成为技术工人成长成才必须经历且关键的一环。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也为工匠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
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于2021年10月16日圆满结束,但对于参赛的技术工人们来说,这是他们迈向职业发展新阶段的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