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家乡的朋友帮了我一个忙。犹豫良久,写了一段感谢的话,通过微信发了过去。那边沉寂了大约一两个小时,回过来两个字:“不用。”
收到这两个字,我有些失落。本以为,他也会回复我一段话,最后结尾的时候再加上“不用客气”这四个字。这样才符合友情交往中的“对等原则”。
“不用”这两个字,像两粒石子一样硌在我胸口。想了想,还是自己矫情了,朋友只不过是觉得我见外了而已,本来就不该这么客气的。有些关系,一客气,反而显得疏远了。非得捶着、打着、骂着,才亲近,才舒服。
可是,得到别人的帮助,需要诚心诚意地致谢,并且把谢意表达足,表达到位,这是我到城市里之后,城市规则教会我的东西。我们在办公室里,每天要说几十遍“谢谢”,对同事说,对给花浇水的工人说,对送餐的小哥说……
在亲密关系当中,城市也教导人们,要懂得说“谢谢”。“谢谢”两个字,虽然把距离拉得远了点,但把尊重拉得近了点。城市太拥挤了,一句客客气气的“谢谢”,会让人多一点呼吸的空间。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嘛,“孩子一直等父亲一句道歉,父亲一直等孩子一句谢谢”。我有句道歉的话,一直没对孩子说出口,我想说的是,原谅年轻时的父亲,他那时候要挣扎着生活,要努力地张大口呼吸,才能够扎实地走下去,没能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你,教育你,或许让你的童年有所缺失,虽然你没表达过,但作为一个父亲,总还是要有些内省的。
但那句“谢谢”,我却说出口了。不止一次,我对孩子说:谢谢你的出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许多时候,每当觉察到生命的灰度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时,你的笑声可以瞬间驱散这一切,让我忍不住感叹一声“生活真好”。
“谢谢”重要,还是“抱歉”重要?反复权衡之下,我觉得还是前者吧。懂得感谢的人,自然也懂得表达歉意。很多时候,歉意就藏在感谢中了。
那些帮助过你的人,给你带来过快乐的人,哪怕路过的陌生人的一抹微笑,都值得致谢。很早的时候,我不懂,觉得“谢谢”可以藏在无言中,觉得沉默也是种表达,懂你的人自然能接收到。但后来我意识到,不是这样的,情感与心意,需要通过语言才能传达。没有了语言的载体,再厚重的情感,也是被压制的火山,时间久了,火山也会熄灭。
有些离开的人,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对他说一声“谢谢”了。但记得,不忘,也许就是最好的感谢。时常念叨一個人的称谓,或者一个人的名字,不说谢谢,也是一样的。
遇到有人向我表示感谢的时候,我也会本能地回复“不用”这两个字,但无一例外,每次都会把“不用”这两个字删掉,换成别的说法,然后尽量回复得长一点,语气自然一点,如此,才符合友情交往的对等原则。
帮助与被帮助,有时候意味着会带来位置的偏移或倾斜,认真地致谢和认真地回复,会把这种偏移或倾斜无形中去除掉,来保持情感天平的平衡。
现在的每一天,我都还在说“谢谢”。每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听到的第一声鸟鸣,扑面而来的第一丝微风,都值得感谢。
(凌云木摘自《城市金融报》2021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