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丽芬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砀山酥梨”原产地,有“世界梨都”“水果之乡”美誉。砀山县把培育农民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县扶持合作社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合作社规范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农业农村部确定砀山县为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1.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县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3909家,注册资金40亿元,分产业注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9家,入社农户20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3万户。
2.规范水平逐步提高。全县拥有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24家,市级示范社130家,县级示范社177家,各类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社150家,780家合作社通过了规范化建设认证,1100家合作社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3.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合作社带动下,全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突出,优质砀山酥梨面积达30万亩,新品种梨面积20万亩,设施水果面积5万亩,优质瓜菜面积15万亩,培育了一大批“一村一品”村镇。合作社积极与龙头企业对接,延伸产业链条,由单一的生产技术服务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增强了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收入收益。2019年成员收入中,来自合作社内部的达5000元以上。
4.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合作社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有的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在城市社区建立直供直销中心,砀山油桃占领上海市场90%以上份额;有的开展资金互助,初步解决了“融资难”;有的采取土地入股方式,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超过500家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有机酥梨、富硒梨等产品在网上供不应求,例如壹体水果专业合作社开展微商销售,2019年电商收入达850万元。
5.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县有650多家合作社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30家合作社建立了农业物联网,3家合作社获得地理标志认证,5家合作社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获得绿色认证的合作社达46家,有省部级名牌产品3个,600家农民合作社注册了商标,9家联合社均拥有注册商标并授权成员使用,360家合作社设计了自己的包装。
1.强化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二是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了《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认证方案》《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砀山县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办法》等制度。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通过现场会、观摩会、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合作社政策和典型经验。印制发放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附新旧条文对照),根据全县合作社发展情况,编印了《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读本》《农民合作社知识100问》《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用技术汇编》等。
2.强化指导服务。一是进行分类管理。全县合作社全部建立了电子档案,对市级及以上示范社建立运营档案,纳入网上运营监测。指导合作社对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信息、植保、托管等服务。二是实行“一张图”管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成砀山县农经综合服务平台,以土地确权数据为基础,实行合作社信息与土地确权信息有机衔接,分为合作社信息管理、经营情况管理、名录库管理、项目库管理、省市奖补管理等板块,按照示范合作社、拟推荐优秀合作社、一般合作社等标准,将合作社分布情况以地图(航拍图)形式直观呈现,动态掌握全县合作社发展情况。
3.激活主体意识。一是加强规范管理。2019年,选择50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合作社开展标准化建设,完善章程制度,统一标牌打造、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基础设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激活成员主体意识。县农业农村局招标印制了统一编号的《成员证》,免费发放给合作社使用,同步推动合作社建立成员账户和档案台账,逐步实现盈余科学分配。三是发展壮大合作社产业。通过“农超对接”、建设社区直销店、拓展电商渠道等方式,壮大合作社产业。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加强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
4.规范财务管理。自2015年开始,统一购买财务软件,免费提供给各级示范社使用。2018年,通过招投标选定第三方财务公司,为试点合作社统一提供代理记账服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砀山县合作社财务监管平台。
5.引导主体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将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结合,要求省级及以上示范社在成员中培育5家以上家庭农场,市级示范社在成员中培育3家以上家庭农场。二是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化服务,引导合作社对家庭农场和小农户开展服务。将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引导农机手加入农机合作社,统一安装后台监控、统一服务价格、统一组织作业,既提高了连片作业水平,又让农户享受到了政策补贴。
砀山县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经营人员素质不高、融资困难、合作层次低、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为推进全县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管理形成合力。宣传贯彻合作社相关法律政策,强化相关部门对合作社作用的认识,增强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完善合作社发展部门联席工作机制,明晰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典型示范,实行动态管理,把示范社建设工作同项目支持、物化支持等结合起来。
2.加大投入创新方式。提高财政支持投入总量,建立合作社扶持资金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机制,扩大财政支持范围、支持对象。建立合作社财政支持联动机制,统筹安排扶持资金。实行资金分配与项目效益及资金管理挂钩,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推动合作社建设,探索新形势下财政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社的新举措、新办法。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银行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投入。
3.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一批有思想、懂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管理人才。按照产业分类、区域布局组建各类联合社,增强合作社竞争力。提升合作社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支持合作社开展“两品一标”认证。
4.引导创新经营模式。引导合作社探索开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电子商务、资金互助等,主动与龙头企业对接,成立产业联合体,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5.组建合作社服务组织。建立合作社发展综合服务组织,为合作社提供财务管理、物流配送、市场信息、生产技术、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维护等服务,解决合作社自身办不到、办不好的事。
6.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营的农业为弱势产业,生产风险、市场风险高,应探索建立合作社经营风险化解体系,推进合作社持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