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垃圾分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1-12-14 08:59:58李万博吴潇琳郑博航
山西农经 2021年6期
关键词:福州市垃圾居民

□李万博,吴潇琳,黎 蔓,郑博航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17)

1 国内外垃圾分类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国内对于垃圾分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垃圾分类实施困难、居民垃圾分类环保意识落后和政府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方面。宋国君和代兴良(2020)[1]认为,现行政策应加大基于源头分类和资源回收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的支持力度。国外对于垃圾分类的研究领先于我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已实施多年,日本的垃圾分类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

总体来说,如何将垃圾分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并更好地落地实施,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虽然我国研究垃圾分类制度的著作有很多,但因为我国垃圾分类政策正式付诸实践时间并不长,所以学术界对于垃圾分类政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认识并不深刻[2-3]。梳理垃圾分类落地实施中受阻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垃圾分类可行性方案迫在眉睫。

2 福州市垃圾分类现状

通过对垃圾分类企业和社区街道的实地考察,以及对福州市居民的访谈调研,了解福州市垃圾分类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垃圾分类法规及各个政府部门的规章研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思考,探讨垃圾分类如何更有效地为推进循环经济服务,让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切入点真正落到实处,力求治标更要“治本”。

福州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主要由各级主管部门进行任务划分,层层监管,分工明确,有与企业对接的,也有与社区对接的。居委会在垃圾分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沟通桥梁作用,执行上层命令,聆听群众意见,上门做群众工作。居委会通过大力宣传,加强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居委会承担协助垃圾分类企业招募、培训垃圾分拣员的工作。

在福州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前期,居民由于生活习惯及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对垃圾分类政策产生认同感。随着时间推移,生活习惯养成及政府的便民政策和循序渐进的推行策略,赢得了大部分民众的支持。现阶段,福州市垃圾仅是初步分类,效果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3 福州市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困难的原因

3.1 社会氛围影响政策实施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垃圾分类意识仍然不足。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往往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垃圾收集和运输的重要枢纽,负责清运垃圾的环卫工人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经常为了方便将垃圾混合在一起,使得居民的垃圾分类失去了价值。根据实地调研发现,无论是居民、居委会、物业还是垃圾分类公司,普遍认为目前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与居民道德素质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居民普遍对垃圾分类政策存在不适应现象[4]。

3.2 权利义务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的垃圾分类体系中,有3 类权利义务主体,分别是政府、城市居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

3.2.1 政府定位

在垃圾分类体系中,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以确保政策落实。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发布一套政策法规和方法,明确垃圾分类的相关细则,对违反法律或法规的主体采取处以罚款、勒令整改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政府扮演着指导和监督的角色。政府部门需要树立榜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监督其他主体,并积极指示所有社会团体履行其垃圾分类义务。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3 种身份导致效率较低、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水平较低。在监督过程中,当出现利益项目时,监督和其他领导职能会重叠。当出现责任问题时,各个政府部门会规避责任,在监督方面造成漏洞。

3.2.2 城市居民定位

居民不仅是垃圾产生和排放的来源,还是垃圾分类的主体。城市居民的最基本义务,是将产生的垃圾废物在日常生活中分类投放。从实践中了解到,即使真正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也知道垃圾分类的优点,但是居民长期缺乏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往往为了便利而不参与垃圾分类。

3.2.3 企业定位

企业作为垃圾分类的义务主体之一,法律要求企业积极践行垃圾分类的终端回收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应依法进行污染治理,要求生产经营者对所生产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售后回收或处理。如果相关企业没有在产品的包装或说明上将产品使用后的分类操作告知消费者,就容易造成消费者在垃圾分类上“有心无力”。

4 垃圾分类的监管难题

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居民、居委会、物业及垃圾分类公司,普遍认为目前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与居民道德素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各方面的监督问题。

对于物业公司而言,由于大部分小区由物业出资进行垃圾分类,亏损现象严重。垃圾分类企业通过竞标负责相应区域并垄断所负责区域的市场,小区的垃圾分类桶必须进行定期垃圾清理且只能由垃圾分类公司回收,小区向该区域固定的垃圾分类公司购买回收服务。虽然政府规定每桶垃圾的回收价格在一定区间内,但垃圾分类公司往往将价格提到最高,导致无政府拨款的物业公司亏损较大。这是因为基层政府对于政策的落实没有把握好,再加上地方法规虽然对于垃圾分类公司的监督管理有清晰的规定,但在落实上不尽如人意。以《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例,其中仅规定了“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检查制度,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从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服务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检查情况以及查处结果。”但根据调研可知,在实践中该条款并没有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帮助。

对于居民是否遵守垃圾分类的监管问题,也一直难以解决。居民的习惯往往难以在短时间改变,定点、定时投放给居民带来不适应,不少居民将垃圾投在上锁的垃圾桶旁,甚至会破坏上锁的垃圾桶。问题的根源是素质,这需要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5 未来发展方向及完善路径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5.1 自动化助力化解难题

当前垃圾分类存在一系列难题,将垃圾分类的重任完全寄予居民是不现实的。站在发展的角度,随着职业进一步分化,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势必由专业企业、专业人员统一处理。如果环保企业能够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建立垃圾分类自动化处理系统,将能够降低垃圾分类成本,助力垃圾分类进一步发展。

5.2 多重措施破解居民监管难题

居民位于垃圾分类的前端,是垃圾分类的主要参与者。纵观垃圾分类取得突出成就的先行国家,无一不重视监督居民以发挥其积极作用。我国可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如在垃圾袋上印有各家各户二维码,垃圾桶旁安装监控摄像头,并与警局联动,一旦发现不合规行为,则警局调取数据库,或进行人脸识别,或二维码精准溯源,通知社区进行教育或处罚,由此破解监管中找人难、处罚难、无威慑力等难题[5]。

5.3 居民与政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一味强调监督绝非长久之计,一方面会加大垃圾分类的成本,另一方面,再严密的网也会有敢于“顶风作案”之人。我国要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推动观念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

6 结束语

当前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监管困难。要多举措破解监管难题,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实现民众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建立自动化的环保企业、警局、社区居委会的联动系统,助力分类回收的垃圾进行更高效和专业的处理利用。

猜你喜欢
福州市垃圾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垃圾去哪了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石器时代的居民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6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倒垃圾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