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草莓革腐病如何预防?

2021-12-14 03:09:05
农民文摘 2021年11期
关键词:霉层病部褐色

草莓革腐病,也称疫霉果腐病,属中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及茎基部,可造成烂果、死棵。该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处理,传染极为迅速,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在田间管理时,头茬果后批叶摘果等操作为植株平添了不少伤口,为革腐病的发生、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稍不留神恐大面积爆发,需多加重视。

典型症状

果实在整个生育期皆可被侵染,当绿果受害时,病部呈褐色至深褐色。草莓绿果期感染灰霉病后亦可变硬变褐,但革腐病发展更为迅速,且不会出现灰色霉层,这是主要的辨识点。若是绿果期感染病害,褐色病斑最终会蔓延至整果,果实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如皮革。成熟果实染病后,病部稍稍褪色、失去光泽、白腐软化呈水浸状,似开水烫过,并产生臭味。茎基部发病时,迅速枯萎,湿度大时伴生白色霉层。切开病部,可见由外向内的变黑病理组织。此外,该病原菌还可诱发根腐病,或与尖孢镰刀菌联合侵染草莓根系。

发生特点

引发草莓革腐病的病原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真菌恶疫霉,喜中温高湿的环境。

病原菌腐生性较强,可在多种作物残体上存活,也可在土壤中越冬。

在排水不畅的重茬地块,有利于该病的暴发与流行,特别是接触地面的果实,发病率较高。

防治

农业防治:高畦栽培,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科学施肥,控制氮肥用量,生长期追施海精灵以均衡营养、提升抗病抗逆能力;防止大水漫灌,注意降湿排水;及时摘除、销毁病僵果,适时采收,防止碰伤,减少并保护伤口。

生态防治:栽前高温闷棚后,土施活土君复合菌剂,可壮大有益菌群,减轻病害的发生;地膜覆盖栽培,减少病菌上果。

化学防治:果期、采果、采叶后等,注意用药保护,药剂可选择百菌清、代森锰锌等;发病后打烯酰吗啉+霜脲氰,并配合冲施霜霉威盐酸盐,之后打双炔酰菌胺巩固,防复发。

猜你喜欢
霉层病部褐色
你的手充满时辰
北方人(2020年22期)2020-12-02 08:11:02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大公鸡
万寿菊制种田中的病害鉴定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黄瓜灰色疫病和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吉林蔬菜(2009年1期)2009-04-29 00:44:03
辣椒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吉林蔬菜(2009年1期)2009-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