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金 赵 静 杨敬爽
(1.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8;3.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吉林 松原 138000)
吉林省冷水资源十分丰富,如泉水、溪流等,养殖面积近150 000m2,冷水鱼养殖形成了一定规模,养殖种类有细鳞鲑、花羔红点鲑、虹鳟、金鳟、七彩鲑、鸭绿江茴鱼、哲罗鲑等。冷水鱼养殖是吉林省特色养殖渔业,但在养殖过程中疾病时有发生,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一旦患病,难以用药,治疗比较困难,因此对冷水鱼养殖产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制约了全省冷水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花羔红点鲑别名花里羔子、红点鲑、麻马红点鲑[1],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红点鲑属(Salvelius)。
花羔红点鲑为中小型冷水性稀有鱼类,生活在水温不超过16℃的水域,要求水质清澈、长流水、砾石底质。花羔红点鲑种群数量少,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干旱、温度升高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花羔红点鲑现已濒临灭绝,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鱼类种质资源,应对花羔红点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细鳞鲑别名细鳞鱼、山细鳞、满洲鳟[2],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细鳞鲑属(Brachymystax)。
细鳞鲑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江河溪流,适宜水温18~20℃。冬季在江河深水区越冬,春季冰雪开始融化时溯流上游产卵。细鳞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名贵经济鱼类,其鱼卵经济价值很高。由于分布在山区溪流,种群数量稀少,自然产量很低,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改变,其适栖水域逐渐减缩,种群数量衰减严重。
鸭绿江茴鱼别名青鳞子、斑鳟子鱼[3],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鲑形目(Salmoniformes),茴鱼科(Thymallidae),茴鱼亚科(Thymallinae),茴鱼属(Thymallus)。
鸭绿江茴鱼为山溪冷水性鱼类,多栖于水流湍急、岸边有水草、昆虫较多的河溪里。鸭绿江茴鱼为小型名贵鱼类,数量稀少,分布区狭小,极易灭绝。
2.1.1 病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属双 RNA 病毒(Biran virus)。
2.1.2 症状和病理变化急性型:病鱼在水中旋转狂奔,随即下沉池底,1~2h 内死亡;亚急性型:病鱼体色变黑,腹部膨胀,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发红、充血,肛门多数拖着线状粪便。
2.1.3 流行情况开始摄食后的鱼苗至3个月内的稚鱼易发病。发病水温一般为10~15℃。2~10周龄的虹鳟鱼苗在水温10~12℃时,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达80%~100%。20 周龄以上的鱼种一般不发病。
2.2.1 病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属弹状病毒属(Rhabdo virus)。
2.2.2 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鱼初期出现昏睡症状,或游动缓慢,摇晃摆动,顺流飘起,有时候出现痉挛,接着浮起横转,在剧烈游动之后不久即死亡。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处常拖有1 条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黏液粪便。
2.2.3 流行情况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当年鱼种易染病,以刚孵出的鱼苗和摄食4周龄的鱼种(体重0.2~0.6g)更甚,死亡率高达100%。自然环境条件下8~15℃流行该病,10℃时一般发病4~6d鱼苗开始死亡,发病8~14d 时死亡率最高。
2.3.1 病原弹状病毒科(Rhabdo viridae)中的艾特韦病毒[或称艾格特维德病毒(Egtved virus)]。
2.3.2 症状和病理变化神经型:病鱼出现运动失常情况。做旋转性运动,有时沉入水底,有时又狂游跳出水面,内脏严重出血。急性型:鱼群突发性大量死亡,症状见皮肤出血。慢性型:鱼体腹部膨胀,伴有腹水[4]。
2.3.3 流行情况虹鳟、溪鳟等各年龄段的鱼都可感染发病,幼鱼更易感,流行于冬末春初,水温6~12℃时发病较多,水温8~10℃时鱼群死亡率最高。
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增强抗病能力,防范细菌并发症状;具体措施根据疾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控。
做好严格检疫,无论鱼卵、幼鱼、成鱼还是亲鱼都要进行检疫;不从疫区购买鱼卵和苗种;发现病鱼或检测到病原时要进行隔离养殖,严重时要彻底销毁;不用带毒亲鱼采卵、采精;疾病暴发时,降低饲养密度;饲料中添加大黄等中草药,增强鱼体免疫力;鱼卵用50g的碘伏(PVP-I)/m3水消毒15min;疾病早期用PVP-I拌饲投喂,每千克鱼每天用有效碘1.64~1.91g,连续投喂15d;养殖设施和工具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