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浙江 舟山 316022)
近年来,由于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各项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农民种植小麦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不高,农民种植的收益远不如进城务工。这不仅打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还导致了我国土地逐渐非农化,给我国的粮食安全供给带来极大的挑战。对于每个农民来说,如何提高其收入是最重要的事,这是社会经济规律。宣传教育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能使广大农民们自发自愿减少收入,继续种植粮食。因此,只有深入分析小麦生产成本,了解农民种植经济效益,懂得农民想法,才能使政府未来制定正确的政策,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1]。农业是每个国家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石,我国一直在注重农业的各项发展,自2000年来已经连续发布了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最新文件指出,我国农业要加快现代化,要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前我国农民要想过上更好生活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自身的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既要提高农业种植的产量,还要降低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现有的农业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技术角度来研究如何提升粮食作物产量以降低平均生产成本,而从生产成本角度提高作物经济效益进行的研究却很少[2]。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小麦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消耗的各项成本,尝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合理的生产成本支出有助于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人民主要的食粮之一就是小麦,小麦未来的规模化、产业化如何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小麦全年生产产量来看,我国小麦产量是逐年不断上升的,从2001年的9387.30万t持续增长到了2020年的13425万t,且是历史最高值。小麦产量的不断上升虽然意味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在良好的进行,但我国小麦种植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却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会影响未来小麦种植业的发展。2014—2018年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各项生产成本和产值,如表1所示。
表1 2014—2018年全国小麦的各项生产成本和产值
由表1可知,2014—2018年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物质与服务费逐年上升,物质与服务费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机械作业成本、排灌成本和其它成本。其中,种子成本上升10.55%,化肥成本上升7.73%,农药成本上升33.8%,机械作业成本上升9.23%;排灌成本下降17.43%。除此之外,人工成本在2014—2017年上下浮动,2018年稍有下降,土地成本由于土地流转而上升了16.88%。虽然人工成本有所下降,但可以明显看出小麦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总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除此之外,小麦的总产值呈下降趋势,产值的下降很直观地表明农民种植的经济收益下降。2016年和2018年总成本甚至高于总产值,这不仅意味着农民种植小麦的收益会减少,甚至还会亏本种植,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个好兆头。种植小麦农作物获得的经济收益只能通过产量、价格、成本这3方面来改变,在产量变化不大和价格无法改变的基础上,只能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谋求经济收益上的增加。
2014—2018年我国生产成本纯收益率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14—2018年我国小麦成本纯收益率分析
成本纯收益率是反映成本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4],表明了农业生产者获利的程度,受农产品价格因素和生产成本因素的影响。成本纯收益率为正值即代表盈利,为负值即代表亏损。由图1可知,我国2014年、2015年和2017年成本纯收益率为正,其中2014年的收益率虽然最高但也只有9.1%,获利程度并不高,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间收益率逐渐下降。2016年和2018年成本纯收益率为负,长期亏本种植将会大大打击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2014—2018年成本纯收益率下降的速度非常快,从2014年9.1%的成本纯收益率降低到了2018年的-15.74%,在成本纯收益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和亩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必须要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成本纯收益率,以此来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经济收益。
当前我国小麦农作物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在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用水、机械作业、人工、土地7个方面。
当前我国种子的各项发展情况相比其他国家来讲仍处于落后阶段,有关种子的企业有很多,但自身能够有科研能力的企业却很少,大多企业只是进行售卖而已;种子市场混乱,很多小企业在广大农村地区售卖假劣种子致使农民不仅遭受金钱上的损失,更遭受庄稼收成不高,粮食产品品质较低等问题;当前种子研发趋于理论化,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的界限;在播种时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种子浪费较为严重;国家层面的种子监管体系不够清晰,具体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很多部门连种子相关检测仪器都没有,这在监管职责上会大大制约[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虽然在国家各种政策改革下近几年化肥使用量涨势已趋于缓和,但当前化肥总体使用量仍然偏大。使用量偏大的原因有,农民希望多施用化肥就能有多的产出,在农民施用化肥时由于缺少标准机械化的帮助而不能准确把控使用量,化肥替代品的技艺不够成熟,不能够大量的替代化肥的使用[6]。
我国的农药施用量从21世纪开始激增,这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农民希望多使用农药来提高小麦的健康性,从而提高产量;当前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村老龄人口和留守儿童人群数量快速上升,致使小麦农作物缺少人员的日常照管,从而不得不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弥补人员不足这个缺口[7]。
毫无疑问,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民思想落后,农村经济落后和农业机械使用等因素,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8]。另外,无论是从机械制造水平还是从农业技术水平来讲,我国还远不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常维修农业机械是农业机械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在日常维修中常会发生故障,需排除故障以保证农业机械的工作性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员的技术可能达不到很高的水平,或是不够重视,就使农业机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9]。
我国农业用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灌溉方式落后,种植小麦基本还是采用大水漫灌等落后方式,落后的灌溉方式不仅会造成农业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节水灌溉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并且农作物也不会缺少水的补充,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但多年以来我国节水灌溉进展缓慢。最主要的问题是节水灌溉设施价格昂贵且复杂,当前我国节水灌溉设施严重不足且很少维护,致使大部分设施老化。节水灌溉设施的应用不能仅仅依靠农村农民去解决,如何让城市和工业帮助解决也是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应该是一项公益事业。如果单单依靠农村农民的力量,节水灌溉很难有较好的发展。除此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习惯用人均量来看待各种资源,但用人均量来看待节水灌溉的亟需性,不仅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更没有突出我国因为地域而出现的水资源不平衡问题,如何进行评估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评估要根据很多方面来共同看待,如当地的降水量、干旱指数、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综合分析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才能正确为当地作物节水灌溉工作出谋划策[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也在不断上升,其中就有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的基本都是农村人员,政府致力于提高农村人员的收入,但这也提高了农业人工成本的支出。提高农业劳动人员的收入就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价格,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不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但提高农业劳动力收入一直都是政府努力要做到的。所以,政府在帮助农民的同时,相应地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甜蜜的烦恼”[11]。
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完善稳定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且不改变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使得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以依法依规,且受到法律保护,切实保障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稳定。世界上最基本的农业经营形式是家庭经营。承包经营权在家庭经营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体系保障,承包经营权的良好实施也离不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另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我国社会稳定发展。虽然我国宪法和相关土地承包法已经肯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但要真正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还需要通过立法手段不断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此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不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影响。这是因为我国个体户进行生产活动比较分散,在经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是其与“统一经营”联系不紧密。我国个体户多为个体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竞争力弱。从这些角度看,真正实现统分结合是必要的。而统一经营的实现主要依靠产业化、规模化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化的服务形式,这与以往的集体统一管理模式完全不同[12]。现实情况说明,亟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根据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承包地转让必须经相关集体组织批准。但当前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最主要的威胁就是没有经承包人许可,却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强行流转,严重侵害了农民权益。因此,我国需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产业规范化发展。
我国今后种植小麦农作物要着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节种、节肥、节药、节水等优秀新型技术,加快机械化高水平发展,逐渐完善相关政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3]。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当前我国要加快小麦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好的品种产出的粮食较为饱满,能够大大提高种植产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政府要发挥监管体系的作用,明确具体责任,在种子市场中制约不法商家,减少农民损失。企业要联合高校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研发和实践工作,促进品种的更新换代。精准变量播种技术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该技术能根据不同作物的农艺要求进行播种,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由于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还能够降低种子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这既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
我国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技艺正在变得越发成熟,我国农业种植者要积极转变思路,多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不仅有利于土地的持续利用和发展,也大大降低农民种植小麦作物过程中的化肥成本费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帮助农民科学施用化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成本和损失[15]。当前发达国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的精准变量施肥自动控制技术也值得我国农业学习,精准变量施肥自动控制技术能够依据不同的作物来进行标准的施肥量,相比我国当前人工施肥节约了人工费用和化肥费用,也保护了土地的质量,有利于我国农业土地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效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药的不定量、不规范使用方式都需要改变,要积极推进高效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推进快速、优质、高标准的应用设备和高精度的技术应用。我国还要对相关农药物品设置购买补贴,如给予高效喷雾器采购补贴,使田间管理提高药效,且降低成本。还应加强病虫害信息服务,使农民用药及时、准确,降低作物生产粗放程度。在小麦作物生产过程中应使用高效低毒或无毒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16]。对于高效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农药的使用,有关研究部门应加强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提高农药的质量。应该重视生物捕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如灯光和震频等物理方法捕捉昆虫,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从根本上降低小麦的生产成本[17]。
近年来我国对于农业机械投入较大,给予一定农业机械购买补贴,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机械存在较长时间闲置现象。为了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要壮大各种有关机械作业的合作社和生产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作业生产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18];还要继续坚持提高农业机械的数量和质量、增加购机补贴、降低农业机械燃油消耗。在增加购机补贴方面,要注意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补贴力度,保障作物总产量,在土地流转、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小麦种植地的基础设施,提升小麦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使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组织成为小麦作物生产的主力军,以规模化替代一家一户生产模式,形成规模化、机械化和组织化粮食生产格局。在降低农业机械燃油消耗方面,农业机械需要更换清洗保养过滤器,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果空气滤清器没有按要求进行清洁,燃烧室和喷油器中有大量积碳,或者使用低粘度柴油,会增加积碳量,柴油机粘度低、质量好能及时防止结疤,柴油机的磨损会消除积碳;为了提高柴油机的功率,降低油耗,必须重视农业机械涡轮增压器的维护,在农业机械的工作过程中,如果涡轮增压器转速不加润滑,高速转子轴承的烧结温度会很高,最终会增加油耗;拖拉机、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对于润滑油的使用必须选择正规的品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更换的润滑油性能必须与品牌原油相同,各种油品不得混用,以防污染,影响农业机械正常工作[19]。
我国在降低农业灌溉成本,安装节水灌溉技艺之前,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位置进行综合的评估,确定地区最适合采用的节水灌溉技艺,从而帮助当地开展工作。节水灌溉技艺是现代农业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技术。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核心就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粮食产量。可以采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缩小种植间距等先进措施,减少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由于覆盖等措施的进行,使得初始蒸发的部分水得以留在土壤中供作物吸收利用,提高了土壤水分向植物水分的转化效率,缩短了转化灌溉时间;采用非充分的灌溉技术,优化农田灌溉,减少灌溉水量。根据不同干旱期的补水效果,合理安排灌溉周期和灌溉水量,既能够保证粮食产量不明显下降,又可以达到节约大量灌溉用水的目的,提高了灌溉效率[20];对节水设施和新型化肥生产的支持。当前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新疆就有许多滴灌设施和可溶性化肥生产企业,但在东北、西北、华北的其它省份,节水设施和化肥生产企业相对较少,在推广过程中缺少任何一项产品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政府应以多种方式支持这2种技术的推广,为未来规模化推广使用打下基础。在政府前期投入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如,先在农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中实施发挥主导作用,再逐步推进。此外,还可以组织和使用专业的技术施工队等有效的新的生产组织体系,从而良好地推进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21]。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高、物价高、就业难等问题从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劳动力供求关系被讨论,劳动力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人民收入都普遍提高,所以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大势所趋。农业种植成本的上升不仅要从物质与费用方面来看,还要从人工成本方面来看,在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更要完善农业劳动力成本的定价,在完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正确地计算和评估定价方案。从2007年农业部在农村定点监测数据来看,农户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而不断降低,这表明我国迫切需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可靠研发,尽量降低农机购置价格,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机械化可以加快粮食生产的整个机械化进程,要着力以加强生产、节能降耗为重点,大力扶持和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社发展[22]。
土地资源是农业种植良好发展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我国当前农业种植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的状态,生产成本的上升与我国农业种植特点息息相关。我国农村小农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导致土地荒废,这不仅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生产,还影响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想降低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土地成本费用,就必须要积极地转变思维,加快认识和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农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只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合理的地租水平,才能真正地让土地经营权流转开来,只有让农民放心的国家保护的经营权流转才能让农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土地经营权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对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在我国农业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麦作物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生活,改变现状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已连续18a发布了指导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最新文件指出,2021年我国农村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5年农村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化肥农药使用量不断下降,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高[23]。可以看出,未来随着我国在农业产业上的不断重视和发展,小麦农作物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将会大有改观。当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均可以提高小麦作物经济效益。但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提高作物产出这种方式,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因此,提高小麦作物经济效益的关键还是必须从生产成本入手[24]。合理地降低生产成本,从小的层面来说提高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从大的层面来讲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维护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稳定了社会的各项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土地污染、地下水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