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对着极其严峻的环境问题。上海市于2019年首先进行了强制性垃圾分类,而后多个城市也纷纷效仿,但是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因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影响因素;思想意识
引言:小区和有关单位的组织管理,对垃圾分类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民是垃圾的主要制造者,因此直接决定着垃圾分类的成效。通过对小区、相关单位的管理以及居民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扰居民垃圾分类的原因
(一)居民的思想意识
居民个体的思想意识,会直接影响城市垃圾分类的成果。每个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构成以及对分类知识的运用程度都不相同,这也就导致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首先,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婚姻状况、收入及性别的差异对垃圾分类的影响不大,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却有显著差异。年龄越大生活经验就越丰富,自然就能切身体会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其次,笔者在调查中惊奇的发现,文化水平的高低竟然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成反比例关系,主要是因为,经受高等教育的居民无论是工作难度还是工作时间都会占用更多的精力,进而对小区的宣传号召信息接收不及时而降低了垃圾分类的履行度。再次,家庭构成也会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子女的家长会努力为孩子做好榜样,也就会更加重视垃圾的日常分类。最后,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决定垃圾分类的成果。如果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不了解,随心所欲的进行分类,那么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就会因此大打折扣,即使有垃圾分类投放指示,居民也无法准确判断、正确的利用垃圾投放桶。
(二)垃圾分类的基础建设
垃圾分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区内的设施不完善,对垃圾的分类设施以及清运设备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例如:小区居民在家中将垃圾按照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等进行分类,但是走到垃圾桶附近却发现,垃圾投放设施极其不完善,只有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两种。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城市垃圾分类的进程;小区有大量常驻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不在不少数,但是通常情况下垃圾清运车每天只进行一次工作,这会直接导致垃圾溢出的情况频频发生,进而致使居民不愿意靠近垃圾桶进行准确投放;小区内垃圾的运输处理人员多是由垃圾站工人组成,在工人来收集垃圾之前会有一些老人在垃圾中寻找可以二次利用的物品,这就会对垃圾桶内分好类别的垃圾造成破坏,除此之外,即便小区居民把垃圾进行分类并精准投放了,也会因为使用垃圾回收车的工作人员的失误,将各种不同类别垃圾不加分割的放入垃圾回收车内,最终导致居民的垃圾分类成为无用功。另一方面,相关机构的机制保障不健全也会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没有相关的机制进行监督、管制居民的行为就得不到有力的约束。有关政府对垃圾分类的经济投入不到位也会致使整个小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最终直接影响城市垃圾分类的成效。
(三)社会范围内的认知度
经过调查发现,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垃圾分類意识不强也是阻碍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行为的因素。约六成居民表示自己所处小区偶尔针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或几乎不宣传甚至不宣传,整体宣传力度较小。小区、街道等宣传的高频度一定程度上映射的是居民生活、工作所在区域对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视程度,这会直接影响居民个体对垃圾分类事件行为规范的主观意识判别,进而影响居民在垃圾分类上的行为选择与行为实践。
社会规范是在行为规则、道德规范、行政规章、法律规定的制约下,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准则。而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社会价值理念是形成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的重要基础。从微观小区到宏观社会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则对整个社会层面垃圾分类舆论环境、氛围营造,聚合垃圾分类主流价值观念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居民思想建设
利用新媒体提高居民的主观环境知识水平。在社区开展针对中老年居民的环保活动,提高中老年居民的主观环境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宣传作用,增加电视媒体、短视频、微信中小程序、公众号、广告牌、公共交通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投放,鼓励自媒体作者创作垃圾分类作品,让中老年人多途径获取垃圾分类知识。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加入中小学课本中,使人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促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利于垃圾分类的全民参与。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便利性。因地制宜地配置垃圾回收容器,拉近垃圾分类设施的距离。在易产生堆积易腐垃圾的居民集中活动场所增设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在广场、学校、医院、主要道路两侧,增配可回收物箱和其他垃圾回收箱。在农贸市场、市集,增配大型易腐垃圾回收容器。这样会提升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便利性和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从而更愿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三)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监管奖惩机制,加大垃圾分类行为保障。首先,制定垃圾分类分层分级分类别奖惩措施,如面向居民个体,结合科技优势,实行垃圾分类智能积分兑换管理办法,鼓励居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并逐步形成行动自觉,同时加大垃圾分类监管力度,尤其发挥好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分拣员、监督员的职责作用,进行有效监管反馈:面向小区整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主体,进行定期巡视抽检,对“不分类、不收运”的组织主体,提出整改意见,对多次违规不整改的,拒绝分类收运的,移交执法部门处理;然后,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考核。对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投放收集站点设置不规范、桶站环境卫生脏乱、居民不分类投放、车辆混装混运、垃圾随意倾倒等治理问题,列入到各地区政府职能部门垃圾分类主要监测指标及绩效考核中,以考核评估手段形成落实垃圾分类举措的倒逼机制。
结束语:综上所述,了解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重要因素,可以为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正确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因此,本文利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来解决城市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种对策,以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郭昊.城市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及建议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10):191-192.
[2]许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10):168-173.
作者简介:李蓉(1972.02-),女,汉,湖南醴陵人,大专,湖南省醴陵市仙岳山街道办事处创建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爱卫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