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精神之魂,牵引职工思想

2021-12-13 17:43何雪菲张晓磊
中国工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宿州劳模党史

何雪菲 张晓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紧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印发,安徽省总工会加紧了探索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和有力举措的步伐。

今年8月,安徽省总工会向全省各级工会发出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并快速得到了响应。其间,共收集思政案例122篇,涵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批具有参考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典型案例的涌现,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工会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因地因人因事制宜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让全省广大职工思想更加团结,行动更加统一。

“咱们共产党的历史啊,要从嘉兴南湖上的一艘红船说起……”2021年4月7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项目工地上,工人们趁着工闲聚集到彩钢棚里,聆听一场特殊的党课。

当天的主讲人,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人民警察王军。他一边讲述红色故事,一边和工友们分享着自己的从警经历。“我直面过黑洞洞的枪口,遇到过挥舞菜刀扑面而来的歹徒,我曾从二层楼坠入恶臭的粪池,还在大雨滂沱的泥地里与歹徒徒手肉搏……”王军把党史讲得深入浅出,把劳模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现场不断获得掌声。

这是合肥市总工会“党史学习教育进工地”活动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4月以来,合肥市总工会把讲堂搬到建设工地或职工食堂,邀请劳模先进现场讲授党史知识,每周不断,广受欢迎。

从机器不停运转的班组车间、货车司机驻足歇脚的物流园区,到热火朝天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都留下了劳模讲党史、工友学知识的身影。截至目前,安徽各市级工会已开展党史宣讲进工地活动100余场,发放学习资料、学习用品6000余份,服务一线职工8000余人。

除了线下的宣讲学习,不少企业工会还把政治理论学习搬到了线上。

在蚌埠市安徽虹亚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彦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企业家。让他“红”起来的,是他的自制微视频“洪彦讲党史”。

自2021年1月1日起,杨洪彦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录制党史学习微视频,每天推送一期“洪彦讲党史”微视频,每周制作一期“洪彦讲故事”,365天持续推送。

很快,“员工党课老板上”这一教育形式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杨洪彦被越来越多人熟知。这位“网红”企业家推送的300多期“洪彦讲党史”,受众已达40余万人。

与此同时,虹亚集团还着力打造红色阵地,投资建设2000平方米党建文化馆和1000平方米党员职工之家,被授予全市“党员党史教育基地”称号。

“党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企业党建做得好,生产经营就能做得好,做好党建是企业最好的投资。”杨洪彦介绍说,“围绕党建促进工会、抓牢党建创新工会”的工作思路,虹亚集团紧紧正在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起作用”的先进引导力。

“学习党史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我们要坚定为民服务的初心,发扬‘钉钉子精神’,立足岗位,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21年3月,在安徽宿州烈士陵园,全国劳模许启金带着宿州供电公司的青年党员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学习革命历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高度肯定了许启金的“钉钉子精神”。为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宿州供电公司与宿州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专题研讨会,挖掘“钉钉子精神”深刻内涵—钉在岗位重实干、钉在专业干一流、钉住问题勇创新、钉住人才带团队,让员工学有目标、干有方向。

“我从师傅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那份可贵的‘钉钉子精神’,他对工作的热情、干劲和钻劲,一直影响激励着我。”许启金的徒弟廖志斌也是一位全国劳模,他认为,这种精神对青年职工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

為强化“钉钉子精神”的引领力,宿州供电公司制作了“丹心写忠诚,热血筑丰碑”“赓传革命薪火,弘扬劳模精神”等精品党课,在公司网站上、支部微信群内推送学习,还组织员工参观启金工作室、听取启金工作报告、学习启金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11月底,安徽省皖北片区第一届“启金杯”配电专业 劳动技能竞赛在宿州举行,来自宿州、阜阳、蚌埠等五座皖北城市的选手们参赛。这是宿州供电公司为员工成长成才搭建的“练兵场”。近年来,宿州电网持续深化“启金工作室”实体化运作,将“青年创客空间”“导师带徒示范点”融入阵地建设,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服务平台和展示舞台。“别人不能做的,我们要学着做,别人能做的,我们更要做好。这是我从许劳模、廖劳模身上学到最受益的品质。”90后职工王彦刚如是说。

通过构建具有宿州公司特色的“钉钉子精神”传承体系,劳模身边再出劳模,公司实现“师徒双全国劳模”的典型传承,如今公司先模队伍里共有全国劳动模范两人,省部级劳动模范4人,形成了“60-70-80-90”梯队人才结构。

能否把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一环,也是职工思想引领的现实基础。

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先后40多人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和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涌现出全国劳模彭玉杰、全国优秀农民工吴冬青等新生代农民工。

揭开申洲针织公司的管理模式不难发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工作法起到了强大推动作用。“申洲1+4+8工作法”即坚持“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快乐工作”一个主题,着力打造“成才之家、民主之家、幸福之家、文化之家”四个目标,造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公司十分重视技能培训,建厂之初,就确定了“有用即人才”的理念,新员工进厂后必须接受技能及拓展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同时,公司将日常带教与定期培训相结合,还会定期举办技能大赛,为涌现出的技术能手提供物质激励。

公司始终坚持“视员工为亲人,让员工快乐工作”的管理理念,致力于改善和提升员工的生活条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周芳曾是一名下岗工人,2010年加入申洲公司成为一名普通车工,她深有所感地说:“公司会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畅通沟通渠道,也会运用‘边角料’时间听取职工心声,公司工会每年为职工改造厂房、打造‘网红食堂’、建设公寓……一桩桩一件件实事都办到了职工心坎里。”

从“身份识别”向没有差异的现代产业工人“身份认同”转变,如今,申洲针织公司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到申洲上班,买小车过年”一度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口头禅。

由此可见,职工队伍思想稳定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工会组织只有关注职工所思所想,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人心、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才能促进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宿州劳模党史
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劳模没来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党史篇
宿州诗群小记
为劳模“SPA”
国控企业污染源的监控与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