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运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溧阳当地培训机构在近年来推出了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使用权集中、产教融合模式推广应用、送教下乡等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满足了溧阳当地蔬菜种植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需求。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溧阳及周边地区蔬菜种植业农民培育模式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产教融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蔬菜种植;产教融合;有效策略
1.1 帮助农民实现丰收增产愿望的现实要求
溧阳地区具有悠久的蔬菜种植与培育历史,菜农们迫切需要掌握新的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农药喷灌技术、生长周期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增产增收。这就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及社会机构进行更多的帮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得农村的人民群众能够实现丰收致富。蔬菜种植管理的新角色要求使得农民们要将产教融合放在首要位置,要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这都需要通过培训活动和学习活动来加以实现。
1.2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优化调整的必然选择
城乡二元化发展使得二者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地加大,农村的劳动力正在加速转移到城市。农村现有的劳动力结构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如何调整?如何在劳动力数量、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来实现农业农村的高效发展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培养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信息的利用率。虽然劳动力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妇儿化的趋势,但是通过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运用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可以让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生产资料利用率得到增长。同时政府制定帮扶政策和措施,可以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农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农业劳动,经过专项培训和学习,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劳动力结构性优化调整工作的进行。
1.3 溧阳地区产业调整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溧阳地区近年来推广和扶持新的产业,紧跟国家扶贫步伐,进行产业调整,将更多绿色产业、阳光产业、循环产业纳入到规划范畴。这就需要大量的适龄劳动力来作为产业发展和调整的支撑和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产教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溧阳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职业院校、农资企业都在对于如何培养蔬菜种植职业农民进行实践研究,从而适应产业调整的步伐,以及产业更新换代的频率和周期。
2.1 合理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和方向,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和课程
在培育蔬菜种植职业农民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产教融合的相关理念,又要突出农民的核心需求,这就需要对于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具体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和产业,将产业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提高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契合度。农业院校要根据溧阳市蔬菜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产教融合的相关原则来选择人才培养的方向。
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以专业果农大户、农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为主。培养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则主要以蔬菜种植经纪人、农村信息员为主。培养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则要以蔬菜种植工人、雇员为主。为了科学地优化农村劳动力的结构,解决农业人口年龄偏高、人才断层等问题,要加强新生代职业农民的培育,树立培育的目标,助推产教融合模式的顺利推进。社会培训机构要和农业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体现出产教融合的本质特征,开设与蔬菜栽培管理、水果产品推广营销、信息化科学化种植相关的专业,完善课程体系,使得新生代农民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为各个年龄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适宜的培训活动。
2.2 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率
在进行产教融合模式推广运用以及蔬菜种植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发现培育资金浪费严重、培训活动格式化、培训理念僵化、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准入门槛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可以首先推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行业准入制度,对溧阳地区的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和相关单位进行考察,如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相关法律以及文件的要求,对不合格的机构进行惩处或限期整改。才能真正地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优化培训竞争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養效率,助力产教融合活动的顺利进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代表要发挥积极作用,对于蔬菜种植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更加积极的调研和反馈,早日以法律的形式来巩固培训成果,提高培训效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对农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进行有力支持,制定扶持度较高的政策,从而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活动和新型农业发展工作的高效结合,体现产教融合的根本理念。
2.3 制定中长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发展规划,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在对于溧阳以及周边地区蔬菜种植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及问题反馈以后相关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对于如何提高职业农民培训效率,助推产教融合活动的顺利进行,达成了一致共识。即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农村职业教育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过程中去,并且将其作为政府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政府应加强长远规划。对于溧阳地区的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远景要有清晰的认知,结合国家阳光扶贫、绿色扶贫的相关要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要求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且将年度计划、三年度计划、五年度计划,以及十年度长远规划进行落实。在政府层次进行严格把控,相信可以为溧阳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可以让社会各界养成尊重职业农民、尊重农业劳动者的良好风貌,从而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2.4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提高产教融合水平
溧阳地区的蔬菜种植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在近年来尝试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送教下乡模式。这需要培训者调整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结合各个区县的政策以及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按“学校办在农民家门口,把专业办在产业上”的办学思路来进行送教下乡活动,提高产教融合的整体水平。可以和农资企业、蔬菜栽培技术推广与服务管理企业进行高效合作,由他们提供部分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深入乡村和果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及一村一员工作,争取每一个有蔬菜种植的村庄都配备一名技术员和宣讲员。如此一来可以将蔬菜种植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紧密结合,帮助广大菜农在家门口解决蔬菜种植栽培、蔬菜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和教育的高效融合。学校办到了农村,办到了田间地头,为广大菜农们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会管理的实用型人才,大大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整体效率。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果农的整体素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调整了蔬菜产业结构,为农村劳动力利用率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与溧阳当地蔬菜种植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培训机构的教师、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密不可分。在接下来的产教融合模式推广运用,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开展更多的现状调研和问题反馈工作,制定更优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培训者应根据溧阳当地蔬菜和其他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培训内容,安排培训资金,制定培训方案,使得在线培训、果园现场培训、电话交流培训、微信公众号定向推广培训、宣传手册培训等形式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助推产教融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快速成长。
■作者简介:葛乐(1986-),女,江苏溧阳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有机蔬菜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