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郭守敬纪念馆:讲好“一个人、一条河、一座城”的故事

2021-12-13 07:45袁瑛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运河纪念馆

袁瑛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汇通祠内,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是二环内唯一一座纪念古代科学家的纪念馆。纪念馆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2018年在经改造布展后重新开放。

在积水潭立交桥东南侧,有一座汉白玉牌楼,上面写着“汇通祠”。穿过牌楼,是一座不高的小山。拾级而上,石径蜿蜒,透过树影可见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美景。途中一处平台上,摆放着浑仪、简仪两座测天仪仿品,还有一座乾隆御制诗碑,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汇通祠时所立。

汇通祠坐落在小山之上。紀念馆讲解员赵绍刚接待了记者。“为什么将郭守敬纪念馆建在汇通祠内呢?”记者问。“这山下曾是一座水关,用来将西北郊的水引进城。水关上建了一座寺庙,供奉镇水观音。清代乾隆帝时曾修葺这座寺庙,后将其命名为汇通祠。积水潭水域与京杭大运河、北京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郭守敬作为贯通京杭大运河、布局京城水系的历史性人物,理应被后人纪念缅怀。汇通祠曾被拆除。1986年9月,西城区政府决定复建汇通祠,辟为郭守敬纪念馆,用来纪念郭守敬的历史功绩。”赵绍刚说。

前贤遗珍  文化地标

记者看到,纪念馆内不仅有历史图片、文物模型、绘画作品,还有景观视频、沙盘、人机互动设备等,方便游客全方位了解郭守敬。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沿岸部分地区由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其中就包括作为元代京杭大运河终点码头积水潭(什刹海)地区。而位于北京什刹海风景区的郭守敬纪念馆则成为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点。

2017年,西城区政府启动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展陈改造提升工程。2018年,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重新对公众开放。纪念馆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为主题,讲好“一个人、一条河、一座城”的故事,开辟了“世界名人郭守敬”“大都水利开新篇”“通大运河树丰碑”“前贤遗珍恵后人”“科普教育”五个展厅,系统介绍郭守敬的生平,特别是郭守敬对元大都水利系统的规划和贡献。

馆长张鹏带领馆员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长期推出品牌活动“守敬讲坛”,组织“和专家一起寻找星图中的故事”“了不起的运河”“地质学者眼中的月亮”“中轴线上的水绘蓝图”等讲座,并组织了“帝都的半径”水系行走活动等。“我们希望让纪念馆成为大运河文化的生动传播者和讲述者。”赵绍刚说。

观天治水  功垂千秋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科学家,主要成就涉及数学、水利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仪器改制发明等方面……”赵绍刚说,郭守敬最为人熟知的贡献,是“四海测验”创制《授时历》和主持修建通惠河。

郭守敬45岁时受命制定一部既能长时间保持准确又放之四海都能用的历法。为此,郭守敬创制天文仪器,还组织实施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四海测验”。他选拔了14名技术人员,分组奔赴全国各地的27个地方,测量当地的纬度、夏至日影长度和昼夜长短等数据。团队最南边到达了黄岩岛,最西边到达了河西走廊,最东边到达了朝鲜半岛,最北边到达了贝加尔湖北面的附近区域。在“四海测验”收集的大量数据基础上,郭守敬综合前816年的历史数据,算出一个回归年的时间是365.2425天,并应用到新的历法中。这一测算结果与当今世界通行的公历数值几乎一致。元朝将新的历法命名为《授时历》。《授时历》代表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最高水平。

元大都建成后,面临水源不足和大量粮食物资难以从通州张家湾及时运进都城这两大问题。郭守敬受命解决这个难题。他在考察了大都城周围的水系状况后,选择昌平白浮泉作为水源,设计了C型河道,从白浮村向西南方开凿渠道,经过瓮山泊(今昆明湖),转至大都城的和义门(今西直门)水关入城,再经过积水潭,将水源引入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又在河道上设立24道闸,使漕船能够逆水行舟,实现了南北大运河从元大都到杭州城的贯通。忽必烈将郭守敬开通的这条人工运河命名为“通惠河”。这两大创举,也奠定了今天北京城供水排水的基本格局。

郭守敬是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取得的科学成就享誉世界。197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猜你喜欢
大运河纪念馆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美哉,大运河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王佑学山水写生画展”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大运河
大运河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