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于2021年5月22日9时开始,当天13时左右,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不少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当即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172人参赛,21人遇难。这场超10%参赛人员遇难的“夺命”越野赛,身体失温成了一个关键词,随即引发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身体失温?身体失温为什么能要命?发生身体失温后应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战、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失温可分为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三个阶段。
轻度失温者体温在37~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部工作无法完成。
中度失温者体温在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部无法完成一些最基本的动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吐词开始变得含糊不清。
重度失温者体温在33~30℃,意识变得模糊,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北京市急救中心李坚韧表示,失温是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引起的。因为流动的空气不断把热量从体表带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比如,与-30℃的寒风相比,-10℃的绵绵细雨加强风更容易引起失温。
脱离低温环境。轻度失温者应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紧急扎营,尽快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汗湿衣物,更换保暖衣物。为防止继续失温,可进食糖水升高体温。此外,要找相对来说风力比较小或者无风的地方躲避,如三角地域、低洼地、避风港、山洞或者背风的山坡,最大限度地避免体温下降。
加强保温。医院一般会给失温患者使用37℃的复温毯,而在户外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衣物或者睡袋对失温者进行包裹。对失温患者的体外复温,应集中在核心部位,例如脖子、腋窝、腹股沟等。四肢只需要做好被动保暖,防止结冰。另外,回温时要用布包裹热水袋,防止回温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