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敬红 张 琦
截至2020年末,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输送培养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全国在校研究生突破300万人,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制度发展迅速,成就巨大。[1]2020年7月29日,孙春兰副总理在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讲话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2]在这个历史节点,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前所未有,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寄予的厚望前所未有。
艺术类研究生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内容之一,在研究生教育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提高艺术
图1 尹敬红在新派传习社开展形体操培训
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适应新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国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传播艺术的全方位艺术人才的基本核心。戏剧专业作为艺术类研究生的一个分支,在国家推行双减政策、鼓励美育教育的背景下,戏剧课也成为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戏剧课程的教学设置中,形体操给予研究生进行创作整合、创新编排、推陈出新的更大空间。在职业教育阶段开设戏剧形体操选修课程对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起到锻炼和提高作用。同时,戏剧形体操课程融进学校,也为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了新奇的体验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艺术职业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艺术职业院校培养了一代代杰出的艺术专业人才和无数基层文化艺术骨干,为文化建设,特别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3]根据国家教育部门近期推出的双减政策,必须加大力度扶持职业教育,使美育课程更加丰富,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同步,让学生在学好技术的同时,探索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着力培养打造专业性、职业性、艺术性应用型的复合艺术人才。目前高校的艺术类教育已经逐步完善,但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有待提高。
古语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4]。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用言语表达不清的某件事或某种感情,最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由此可以看出肢体动作在没有语言的时候显得多么重要。大量的戏剧舞台作品让观众看到,当舞台上人物有感情冲突的心理活动时,不会使用大篇幅的戏剧台词去堆叠,有时只需要利用这个人物的站姿、停顿、走路速度的快慢、肢体动作的幅度等即可判定该人物的心理状态与人物性格。所以,不难看出古往今来形体动作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编排设置戏剧形体操艺术课程在职业教育阶段提升学生们的艺术素养是非常合适也是非常必要的。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对于戏剧艺术都有一定的耳闻和了解。在开展戏剧形体操训练之时,采用的课堂流程是“戏剧形体操—戏剧元素游戏—戏剧作品演练”,戏剧形体操作为课堂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开启戏剧学习的金钥匙,是堆砌戏剧城堡的奠基石,是提高戏剧修养的助推器。
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伏案写字久坐不起等不良的坐姿习惯会影响身体发育,导致有的学生会有含胸、驼背、斜肩、歪脖等不正常的形体。这些不良的坐姿习惯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戏剧形体操就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而设计的,它不同于专业的戏曲、舞蹈教育,不要求学生们有专业的基本功。戏剧形体操课程选择从简单的站立挺直等方面纠正错误的身体姿势,利用踏步、转手、踮脚尖等基本动作,加上音乐的配合就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类课程的设置使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参与度极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发现很多原来含胸驼背、走路松散、站姿歪斜的学生都改掉了这些毛病,恢复了身姿的挺拔。
戏剧形体操训练就是艺术课堂的热身操,这一环节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职业教育中开设的戏剧选修课,虽然不是专业的专才教育,但也要确保学生们在学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戏剧课程最后考察的标准要落在小品或者剧目排演上。如何衡量一个学期学生们的收获,就要在期末考核中看学生们塑造人物的能力。戏剧形体操帮助学生们放松身体、解放天性,一些环节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抓住塑造人物形态的特点。学生们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加之与想象力联系,利用戏剧形体操环节的人物造型练习,塑造出一个完整立体的角色。
形体(肢体)动作在每一出戏剧作品、戏曲作品、舞剧作品之中都必不可少。针对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不多,即使有机会接触,大多数学生可能只停留在“看个热闹、捧个人场”的阶段。他们不懂舞台作品呈现在眼前时都是要经过怎样的训练,更不知如何去欣赏艺术、理解艺术。这显然不符合当今时代美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戏剧形体操课程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大的能量。在传授形体操的动作信息时,学生们也会感受精致的形体动作是如何诠释美好的。这样,当学生们再次观赏舞台作品时,便有足够的能力欣赏舞台作品呈现的合理与美妙。这对提升学生的
图2 尹敬红指导的研究生开展形体操教学
审美观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们整体的艺术素养也有很大提升。
首先,戏剧形体操的设置离不开专业理论作为基础。不仅学术型研究生需要学习,专业类型的研究生也需要学习。在查阅各类型的文献,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考量之后,编出一套系统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戏剧形体操课程。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编排整理的过程,就是对戏剧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及学科交叉的一次系统学习。
艺术类课题一般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本文探讨的戏剧形体操课程为例,研究团队在进行创新整合时,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对现代戏剧艺术发展趋向,义务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美育课程指导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使研究生们感受到艺术类学科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研究型艺术专题讲座、普及艺术创新等相关知识,培养研究生对创新工作的兴趣,从而影响艺术类研究生的创新观念,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学术研究工作,增强艺术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5]
艺术类专业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是不断打破底线、刷新以往的过程。戏剧专业更是如此,每年会有大量的戏剧作品涌向舞台,近年来随着美育教育的普及发展,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新鲜的戏剧类课程。如何在发展中保持屹立不倒,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向其他专业学习借鉴,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艺术类研究生要不断学习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在专业领域和学术方面与时俱进,还要尽可能地保持专业及学术思想的先进性。在创新实践驱动下,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研究方向及成果转化成适合广大群众易学、易懂的艺术知识,将艺术传递给更多人,让人人都能做到了解艺术,读懂艺术,对艺术普及尽一份艺术类研究生的创新之力。
综上所述,艺术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艺术类研究生导师、艺术工作者、教育行业从业者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提高的。开设戏剧艺术选修课,并在课堂中融入戏剧形体操的元素,是探索艺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它体现的能力是绚丽多彩的。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培养各类优质人才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发展美育教育。我们期待让每个地区的职业院校都有机会享受到与发达地区甚至高等院校同样的机遇。希望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能够为中国的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更新鲜的美育课程指导,共同探索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养的路径,让大家真正理解艺术,懂得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