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粮于技”下粮食物流体系的完善分析

2021-12-13 18:37:06李知臻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粮食基础物流

□ 李知臻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近些年来,我国粮食领域整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藏粮于技”的提出,则对我国现有的粮食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粮食物流体系整体还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现象,难以为“藏粮于技”的落实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加深层次的探索。

一、“藏粮于技”对于粮食物流体系的要求

(一)良好的信息化水平

为了真正实现“藏粮于技”,我国的粮食物流体系应当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水平,科学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运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并充分实现多方面的联合,更加迅速地进行优化调整。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粮食物流企业以及粮食物流中心大多都有着相对较低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此同时,其物流信息管理、互联网技术、客户关系管理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水平整体呈现出较低的特点,这便严重制约了粮食流通领域的信息质量,进而对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多环节的高效配合

唯有保障粮食物流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配合,才能够有效支撑“藏粮于技”的实现。从实际情况来看,粮食物流体系同粮食的采购、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涉及到多个主体,每一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无缝对接能够为物流体系整体的高质量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由于运行机制、管理经验以及经营政策等诸多因素均会对粮食物流体系中的资源整合效果造成影响,所以往往会导致粮食物流运作面临着较多的局限性。

二、基于“藏粮于技”完善粮食物流体系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开展技术创新

若想真正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对于粮食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应当强化开展技术创新,以有效提升仓储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水平,达到推动粮食物流体系健全和完善的效果,充分发挥出仓储标准体系的实质性作用,有效提升粮食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应当积极完善配套的粮食仓储功能,立足于“四散化”实际的功能要求,对各种先进的储量设施设备以及检验仪器进行配备,并加强对于环流调试、机械通风以及粮情监测等技术的应用,进而为粮库未来的高质量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铁路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应当加大力度开展对于平房仓火车散粮接收以及发放措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其机械化作业的效果,切实展现出其应用的中转以及快速发放的能力。基于安全保供这一根本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粮食储备体系,并确保其能够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其后续的平稳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储备粮轮换率方面,应当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对储备粮轮换次数进行增加,这样一来,便能够起到缩小新旧粮价差的作用,还能够使得储备粮产生常储常新的效果,进而实现粮食收储企业综合收益的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还应当对粮食的储备设施进行改善,并强化落实企业所开展的规范化管理活动。有关单位应当对各种先进和成熟的储粮技术进行推广,充分展现出粮库在准低温储量和免熏蒸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积极适应当前生态储量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开展对于无公害防虫防霉监控技术的推广工作,实现科学储量以及绿色环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保障仓储管理的发展能够呈现出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特点。

(二)积极调整资产布局

除了要强化开展技术创新以外,还应当积极进行资产布局的调整,充分立足于当前建设现代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具体目标,对相应的基础设施展开完善工作,丰富其中心功能,并提升粮食物流在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等方面的功能。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大力度开展对于与之相配套的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工作,进而针对那些难以满足“四散化”要求的仓型结构展开针对性的优化工作,结合各种粮食品种实际所具有的出入仓要求以及储存要求对仓型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提升其中转以及快速发放能力的效果。与此同时,应当提升当前仓储方面的高科技水平,强化对于出入库收发系统、粮情检测系统以及智能通风系统的科学应用,进而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落实绿色仓储的相关要求和目标。基于现有的粮食运输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大力开展物流中心道路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建设铁路运输以及水运海运的码头设施,并促使三者之间能够有着良好的协同服务功能,充分将水运、公路以及铁路三种运输方式有效连接起来,并产生高质量的互动效果,切实提升粮食运输方面的无缝对接水平,动态化地开展储量管理工作,科学实现对于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处理,从根本上保障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质量。

(三)高效落实资源整合

为了实现对于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应当高效落实资源整合工作,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当前物流环节中所涉及到的人力和物力展开相应的优化配置工作,而这一要求的落实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的有效实施。应当在强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对于信息网络系统平台的构建以及完善工作,全方位实现对于有着较大地域跨度粮食物流的高质量监管及调配工作,为整体以及相关环节的有效运转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建成和发展。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基础建设,针对粮食物流体系所覆盖的相关地区开展相应的内部和外部信息窗口的建设,在权限设置的基础上对系统平台进行建设,为后续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沟通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于本地区信息窗口建设的重视,并在实践过程中对网上信息分享平台进行健全和完善,以便于在平台中实时动态地进行粮食信息的发布。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对于信息平台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进而保障存在于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各个主体都能够及时得到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并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动态开展对于物流信息的更新工作,以便于在发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展开大力的技术开发工作,切实提升软件系统开发的质量和实用性,使其在运输管理、环境预警以及仓储管理等多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物流中心的具体需要对其展开相应的应用管理工作。在完成基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之后,主管部门应当着重对其网上交易体系进行完善,在积极构建物流监管网络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相应的交易平台,在采用多元参与方式的基础上,促使粮食供应和粮食购买能够同当前市场供需变化的实际规律相适应,这样一来,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为粮食交易信息流通的及时性以及有效性提供保障,进一步实现对于沟通成本的降低。多方主体能够在信息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对相关粮食物流信息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促使各个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管理部门可以在充分考虑各物流网点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粮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进而实现粮食库存压力的有效降低,切实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实质性作用推动存量粮食利用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粮食物流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能够有效提升粮食物流各个环节运行的效果,对于“藏粮于技”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该方面内容的重视,并从多个角度着手提升粮食物流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激发出我国粮食领域的发展潜力。

猜你喜欢
粮食基础物流
珍惜粮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不等式”基础巩固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整式”基础巩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我的粮食梦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