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燕 刘向明 冷尚集(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 青岛 266200)
布鲁氏杆菌病俗称布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使得大部分养殖场“谈布色变”。目前,随着羊群养殖密度增加,布鲁氏杆菌病严重危害着羊产业的健康发展[1]。值得注意的是,羊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在与患病羊接触过程中,由于没有专业的防护措施,导致养殖场兽医、饲养管理人员发生感染,严重威胁到人员健康安全。因此,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是减少羊布鲁氏杆菌病发生及传染的关键环节。本文阐述了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与羊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大部分养殖管理者的疏忽或缺乏养殖经验,且过度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羊场的疫情防控,导致该病在羊场内传播。与此同时,该病也与养殖场的饲养密度和环境卫生密切相关,若饲养密度过大,一旦羊只发病,极容易快速蔓延至整个羊群。如未及时清除病羊排泄物(尿、粪),会造成粪污发酵,滋生细菌并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会进一步降低羊只的抗病能力。大部分羊场缺乏防控意识,尤其是个体农户和小型养殖场,对羊布鲁氏杆菌病了解不足,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如从病情高发区或者外地引进大量带菌羊,不经过正规检疫检疫和隔离观察,直接与当地羊混群饲养,会导致病情更为严重。
猪、牛等家畜均存在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风险,但羊发病最为严重。该病传染源为病羊和带菌的羊,尤其是怀孕的患病母羊。母羊在流产或分娩时,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会随着生殖液排出体外,感染其他羊只和人。随着羊只年龄的增加,其易感性也相应增大,尤其是处于繁殖阶段的羊群,布鲁氏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屑以及蚊虫叮咬等途径进行传播。与此同时,养殖从业人员也会因为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羊或者带菌羊而感染[2],比如在处理病死羊尸体、人工授精或生肉加工过程中,都可能因接触到病原菌而感染患病。
大多数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羊只会发展成慢性疾病,但是泌乳期母羊以及断奶羔羊对布鲁氏杆菌病具有较强的抗性,所以临床症状不典型。妊娠母羊在养殖过程中一旦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最明显症状为流产。母羊流产可发生在妊娠期的所有阶段,表现为突然流产,死胎且死胎中携带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流产后,母羊还会继发其他疾病,如乳腺炎、关节炎、滑膜炎和滑囊炎等,最终导致母羊无法正常行走[3]。妊娠母羊流产后,会逐渐好转直至恢复正常,但会形成习惯性流产。
通过解剖患病死羊发现,其生殖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化。腹腔内可见大量淡黄色积液,淋巴结明显增大,且脾、肝脏增大并伴有坏死病变症状。此外,流产死胎外观呈淡黄色凝胶状,皮肤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胃黏液呈黄色,浆膜下有明显的出血点。
羊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其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是常用的快速诊断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的主要是IgM抗体,但容易受到动物体内其他IgM抗体的干扰。因此,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特异性不高,易受试验温度、凝集时间和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一般只能作为初筛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是我国布鲁氏菌病的法定检测判定方法,但是该方法操作繁琐、费时,不适于现场采用,也易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养殖场可将两项检查结果结合对比,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或误诊。
一旦羊只出现布鲁氏杆菌病症状,养殖场应立即启动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汇报,积极配合开展疾病调查和控制,对周围5 km2以内其他养殖场羊群情况进行监测,患病动物要无条件全部扑杀,并做好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养殖场所有区域和设备进行全面消杀,每天消毒2次,持续3~4周。对接触过病羊的员工及其周边工作人员进行血清检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畜感染大规模发生的风险。对其他未感染的羊只紧急接种疫苗,确保健康羊群抗体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要加强羊群饲养管理,首先,要对羊布鲁氏杆菌病进行科学合理地预防,树立正确的疫病防范意识。通过政府和企业以及养殖场积极有效的宣传,养殖户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危害性,提高警惕性[4]。其次,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做好定期检查。养殖场内一旦发现病羊,应将其封闭隔离,并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以防病原体进一步传播。再次,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规模养殖、封闭养殖的养殖管理模式。引种必须经过严格地检疫观察。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和检疫,才能将引种羊与当地羊进行混养,并及时排查危险因素,一定要将病原体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羊布鲁氏杆菌病进一步扩散。
羊布鲁氏杆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不仅危害羊的健康,更威胁着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以及养殖效益,对整个羊养殖业造成较大伤害。为了进一步提高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整体防治水平,应及时对健康羊群进行有效、科学地免疫接种。同时,加强羊群饲养管理,加强养殖场环境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时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和同进同出的养殖方法,严把引种关和防疫关[5]。通过以上措施可减少并控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促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