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君 杨波
摘要:本文回顾了传统润滑方式和稀油润滑系统的优势。指出润滑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根据节能、环保、长寿命的要求,稀油润滑系统将成为主流。稀油润滑供油系统是润滑系统设计中的最前沿工作,通常与大型设备一同设计,常用于成套大型机械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润滑,如大型造纸机械、钢铁公司、石化、冶金、空分、水电等大型液压机械设备。
关键词:传统润滑 稀油润滑 大型设备 发展 系统
一、概述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变"是永恒的。 目前的润滑技术和润滑油品,就是由于生产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更苛刻的要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且必将更快地继续发展下去。润滑油是保证发动机、齿轮、轴承、液压杆、链条等得到充分润滑的关键,稀油 润滑系统是向机器设备的摩擦点供送润滑油的系统,包括用以输送、分配、调节、冷却和净化润滑剂,以及系统中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参数和故障的 指示、报警、监控、在线分析等整套装置。
二、传统润滑方式
1、手工润滑
手工润滑是一种最普遍、最简单的方法。一般是由设备操作工人用油壶或油枪向油孔、油嘴加油。油注人油孔中后,沿着摩擦副对偶表面扩散以进行润滑。因润滑油量不均匀、不连续、无压力而且依靠操作人员的自觉性,所以有时不够可靠,故只适用于低速、轻负荷和间歇工作的部件和部位,如开式齿轮、链条、钢丝绳及不经常使用的粗糙机械。
2、滴油润滑
滴油润滑主要是滴油式油杯润滑,它依靠油的自重向润滑部位滴油, 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其缺点是给油量不易控制,机械的振动、温度的变化和液面的高低都会改变滴油量。
3、油池润滑
油池润滑是依靠淹没在油池中的旋转零件,将油带到需润滑的部位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法适用于封闭箱体内转速较低的摩擦副,如齿轮副、蜗杆蜗轮副、凸轮副等。油池润滑的优点是自动可靠,给油充足;缺点是 油的内摩擦损失较大,且易引起发热,油池中的油可能积聚冷凝水。
4、飞溅润滑
飞溅润滑是利用高速旋转零件或附加的甩油盘、甩油片,将油池中的 油溅散成飞沫向摩擦副供油,主要用于闭式齿轮副及曲轴轴承等处。另外, 箱体内壁的油槽还能将部分溅散的润滑油引到轴承内润滑轴承。飞溅润滑时,浸在油池中的零件或附件的圆周速度不应超过 12.5m/s,否则将产生大量泡沫及温升而使油迅速氧化变质。应装设通风孔以加强箱内外空气的对流,以便油面指示器显示油位。
5、油绳、油垫润滑
这种润滑方法是将油绳、垫或泡沫塑料等浸在油中,利用毛细管的虹 吸作用进行供油。油绳、油垫本身可起到过滤作用,因此能使油保持清洁, 且供油连续均匀。其缺点是油量不易调节,另外,当油中的水分超过 0.5% 时,油绳就会停止供油。油绳不能与运动表面接触,以免被卷人摩擦面之间。 为了使给油量比较均匀,油杯中的油位应保持在油绳全高的 3/4, 最低也要在 1/3 以上。这种润滑方法多用在低、中速的机械上。
6、油环、油链润滑
这种润滑方法只用于水平轴,如电风扇、电动机、机床主轴等的润滑。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它依靠套在轴上的环或链把油从油池中带到轴上,再 流向润滑部位。如能在油池中保持一定油位,这种方法是很可靠的。
油环最好做成整体,为了便于装配也可做成拼凑式,但接头处一定要平滑以免妨碍转动。油环的直径一般比轴大1.5 - 2 倍,通常采用矩形断面。 如果想增大给油量,可以在内表面车几个圆环槽;当需油量较少时,最好采用圆形断面。油环润滑适用于转速为 50~3000r/min 的水平轴,如转速过高,环将在轴上剧烈地跳动,而转速过低时油环所带的油量将不足,甚至油环将不能随轴转动。
油链与轴、油的接触面积都较大,所以在低速时也能随轴转动和带起 较多的油,因此油链润滑最适于低速机械。在高速运转时,油被剧烈搅动, 内摩擦增大,且链易脱节,故不适于高速机械。
三、稀油润滑系统的发展
稀油润滑系统是用泵将油压送到润滑部位,由于具有压力的油到达润 滑部位时能克服旋转零件表面上产生的离心力,给油量也比较丰富,因此不但润滑效果效好,而且冷却效果也较好。稀油送油润滑方法和其它方法 比较起来,更易控制!供油量的大小,也更可靠。根据节能、环保、长寿命的要求,设备润滑,宣发展稀油润滑系统。它具有布置集中、外型稳重、 操作方便等特点,基于主机运行的高转速、变负载等特殊需要,為其提供持续、稳定、恒温的润滑和控制介质,使其得到合理的润滑、冷却,延长轴承使用寿命,降低主机维护成本,从而保障主机长期稳定地运行。因此, 它被广泛地用于大型、重载、高速、精密、自动化的各种机械设备。
稀油润滑系统由油箱、油泵、过滤器、冷却器、仪表、阀门及管道组成。油箱充当油池,通过油泵将润滑油输出,通过冷却器冷却,过滤器过滤,通过阀门调节,仪表监测,提供持续、稳定、恒温的润滑和控制介质到主机轴承,使其得到合理的润滑。润滑油在轴承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 使相对运动副得到润滑,并带走运动副间磨损的金属微粒后,再回到油箱, 经过油箱的过滤、沉淀、散热后再由油泵吸出,就这样形成循环系统。
稀油润滑又可以分为全损耗性润滑、循环润滑和集中油润滑方法。
(1) 全损耗性润滑
这种润滑是指经过摩擦副的润滑油不再循环使用的一种润滑方式。它用于需油量较少的各种设备的润滑点,而且常常是通过运动的机械或电动机带动柱塞泵从油池中把油压送至润滑点。供油是间歇的,油的流量可以由柱塞的行程来调整,慢的几分钟发送一滴油,快的每秒钟发送几滴油, 它既可以作单独润滑也可以将几个泵组合起来作集中润滑。
(2) 循环润滑
这种润滑是液压泵从机身油池中把油压送到各摩擦副进行润滑,经过润滑部位后的油又回流到机身油池内而循环使用。
(3) 集中润滑
集中润滑是由一个中心油箱向数个润滑部位供油。因此,它主要用于有大量润滑点的机械设备甚至整个车间或工厂。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手工操作,也可自动配送适量的润滑油。集中润滑的优点是:可以任意连接许多 润滑部位,可以适应润滑部位的改变,能精确地分配润滑剂,容易实现各种机械的自动化生产,可实现机器起动前的预润滑,可控制润滑剂流动状 态或整个润滑过程,简化维修,当机械中的润滑剂缺乏或集中润滑系统发 生故障时,可使机械停车。
四、结语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变化,"环保"问题,提高到突出位置,必然会促使生产变化、工艺变化、人的观念变化。传统润滑发展到稀油润滑系统, 不仅环境美观了,成本降低了,而且通过中控自动化控制更安全可靠。稀油润滑设备,用于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还在齿轮,尤其是开式齿轮、蜗轮、滑动面、机车轮缘与轨道、链条等领域,目前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江玉辉.浅谈设备润滑的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导报》.2011:No25.
[2]马先贵.润滑技术的发展方向 《机械工业》 TH117.22
[3]周国庆等 《机械设计手册》 第 10 篇 润滑与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