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萍
①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感到小学生放学后玩得越来越少了;66.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课业负担过重导致。某小学调查560名学生,竟有60%的学生除了手机和电脑,不知怎么玩;63%的学生双休日一整天主要是看电视、玩手机。
②现在孩子们对“玩”似乎漠然了,甚至不会玩了。想想我们小时候,放学之后,玩得多开心啊!仨一群,俩一伙,在院里,在胡同,乐乐呵呵,无忧无虑,有的找几块木头玩“打彩”,有的用小石子就地画格下棋,有的和泥玩“补锅”,有的手绢蒙眼捉迷藏,有的一根线绳“翻马槽”,有的弓腰“跳山羊”,有的推铁环,有的弹玻璃球,有的跳房子,有的玩抓子儿,有的过家家……
③斗转星移,不知怎么的,这些玩法都销声匿迹了。
④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知识,长才干,强身心,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知晓大自然,是学会解决各种矛盾的第一个渠道。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生,都是从“玩”、从游戏开始的。所以,“玩”很珍贵、很神圣、很有价值。我们大人经常用“玩物丧志”吓唬孩子。这是一种偏见,病不在“玩”,而是玩的限度出了问题——过于沉浸其中,忘记了人生大目标。作家汪曾祺赠给他老师沈从文一副对联,便写道:“玩物从来非丧志。”
⑤难道真是孩子不爱玩了吗?非也。某省教委领导去一所小学听课,一位领导问学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同学们摇头。又问:“那你们一定喜欢体育课了?”仍摇头。“那你们喜欢什么课呢?”同学们齐答:“下课!”下课干什么?答:“玩!”可见孩子们对玩多么渴求!
⑥还要从观念上解决。华盛顿贝灵汉小学的网站上,出现了一条难以置信的通知:“因为天气实在太好,学校准备临时放假一天。”此前校長已征求了校董事会和家长的意见,大家一致赞同。校长说,孩子们需要享受放假的快乐,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展现出孩童应有的活泼。孩子们尽情地玩了一天。当然也不忘“家庭作业”:拍一组漂亮的照片。这便是这位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对“玩”的认识。
⑦再看我们,假期都要变成“第三学期”,补课补课还是补课,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会玩了。我们必须明白,好成绩、好名次不是孩子生命的全部。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玩”也是成长的必修课,要认真研究孩子“玩”的课题,教会孩子怎么玩,玩好,玩得更快乐,既要选择,又要创新,玩出水准,玩出境界。
(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阅读
练习
1.第①段引用了两组调查数据,用意是什么?
2.阅读第③段,你觉得过去许多玩法为何现在都销声匿迹了?
3.为什么说“玩物丧志”是一种偏见?
4.第⑥段和第⑦段形成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吴应海 设计)
《孩子怎么不会玩了?》参考答案:
1.引出“孩子怎么不会玩了”这一话题,激发读者兴趣。
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是电子产品、玩具问世,吸引了孩子;二是为了安全,父母让“宅”在家里;三是玩伴少了,玩的地方也少了;四是学习负担重,补习班把“玩”挤没了。
3.“玩”只要把握好一个度,那就不会沉浸其中,忘记人生大目标。所以,“玩”并不是病因。
4.①正反论证;②在对比中突出改变观点对于解决“让孩子会玩”这一问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