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宝藏”踏上产业化之路

2021-12-12 17:51蒋筱青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23期
关键词:彩灯宝藏年画

蒋筱青

穿针引线,起针落针,历经180多个小时,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的绣娘们“飞针走线”,绣出一面长144厘米、宽96厘米的党旗,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这面独具“绣”心的党旗,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的绣品之一。

绣出家国情怀,也能绣出世间锦绣。在一双双巧手下,麻柳刺绣不仅靠着质朴之美名声渐响,还依托“一村一品”建设成为致富“法宝”。像麻柳刺绣一样,许多非遗文化宝藏,正踏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走进千家万户。

守得技艺见“月明”

架花、挑花、扎花……多年的潜心研习,13种麻柳刺绣技法早已在麻柳刺绣非遗传承人张菊花的巧手下运用自如。驻足细看一个个绣品,耕种收割、婚嫁礼仪、爱情婚恋、人物猛兽等图案活灵活现,成为香包、鞋垫、背包、餐布等的“点睛之笔”。

麻柳刺绣特色鲜明:用黑、白、红、蓝等土布和彩色棉线,配以不同明暗颜色的图块绣制而成,针线绵密、色彩鲜艳、组合巧妙,极富川东北风情。

在麻柳乡人的观念里,“姑娘会架花,不愁找婆家”。但是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会麻柳刺绣的人越来越少。庆幸的是,麻柳乡绣娘们的坚守,以及朝天区注入“真金白银”培育麻柳刺绣特色文化产业,让古老的刺绣技艺焕发出新生机。

在推进麻柳刺绣发展中,朝天区以麻柳乡场镇为中心,建成麻柳刺绣小镇和麻柳刺绣传习所,传承推广刺绣技艺,展示销售刺绣产品;建成18公里长的刺绣文化长廊,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立“虞美人”麻柳刺绣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以麻柳刺绣科技博览园建设为依托,麻柳乡通过规模化生产麻柳刺绣产品,实现刺绣产业化发展。同时,将麻柳刺绣元素融入当地特色农产品,实现品牌带动效应。

巧针“生花”,也能“生财”。目前,麻柳乡能施绣的女性有近500人,其中技艺高超的绣女多达100余人,绣女每年人均刺绣收入超过3万元。截至去年底,麻柳刺绣作品年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以麻柳刺绣品牌为推手,麻柳乡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200余万元。

万盏彩灯“惊”夜阑

11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夜间开幕式。来自自贡的17个灯组点亮会场,吸引了世界目光。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彩灯,屡屡在世人面前“惊艳亮相”,已成为自贡市一张“璀璨”的城市名片。

在自贡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彩灯在自贡,自贡彩灯在仲权。”近年来,自贡市推动彩灯文化向特色产业转变,仲权镇是一股重要力量,其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彩灯文化,打响了“中国灯城”名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走进仲权镇,彩灯产业发展的足迹随处可见:结合中国彩灯大世界“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全力打造彩灯特色小镇;推动“彩灯+商贸”发展,培育彩灯商贸龙头企业、中小型彩灯生产主体;以“彩灯+电商”发力,利用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推动“彩灯+旅游”发展,建成自宜路彩灯产业发展长廊等文化旅游场景……

多管齐下“点亮”彩灯产业,仲权镇发展成果已显现。目前,全镇培养彩灯工匠等行业各环节专业人员1000余人;年制作工艺灯、座灯、组灯等彩灯产品3.2万件,年产值5.6亿元;带动彩灯全產业链1.16万名农民从业就业,全镇彩灯从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真正成为“彩灯小镇”。

一幅年画“富”乡村

以墙为纸,以笔描绘,走进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一幅幅色彩鲜艳、惟妙惟肖的巨幅年画映入眼帘,成为乡村最美的装饰。作为扎根于群众的民间艺术瑰宝,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今,绵竹年画的发源地孝德镇年画村,由传统文化延伸而来的“年画产业”,发展势头正强劲。

近年来,年画村通过建立年画村产业发展共建机制,统筹区域内年画企业、年画协会和年画艺人等多元主体,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成立年画传承与保护协会,组织年画大师、年画艺人对当地村民开展培训指导;成立年画公司联盟,负责市场运作,促进年画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年画产业竞争力。

目前,年画村有年画企业及画坊20余家,年画创意产品达到2000余种,去年创意年画产品销售收入达1500余万元;打造的“年画邮”“三彩画坊”“绵竹年画展示馆”等非遗文化项目,有力推动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实现旅游收入11.46亿元;全村从事旅游及年画产品相关经营活动的农户有2600余人,带动当地农户人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

“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年画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年画村将继续发展好年画产业,让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成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文化财富”。(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彩灯宝藏年画
彩灯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牛年画牛
年画
元宵佳节点彩灯
缸鱼年画之旅
宝藏
有多少盏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