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化与茶文化的大融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1-12-12 17:59
福建茶叶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育人思政

张 琳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依然能够在现如今生生不息,是因为它在传承与发展当中汲取了多种多样先进的哲学思想。通过不断融入这些先进的哲学思想,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才能永葆生机,呈现出强大的育人功能。党建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引领作用,高校的思政教育离不开党建文化的引领,同样也需要茶文化精神的融入,将二者相结合,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路径。

1 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1.1 优秀传统文化游离于思政课堂之外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可见,教育一直以来是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关系着人才培养的品质工程,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主流渠道。从目前的思政课堂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政课堂更多地融入了互联网技术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更加新颖,更趋于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模式。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课堂并没有很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去,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的思政课堂呈现剥离的状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游离在高校思政课堂之外。一方面,高校思政课题流于表面,可谓是为了思政而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部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苦于无人了解,无人继承,从而很少的出现甚至是流失于在大众眼中。而事实上,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思政课堂不能仅仅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具有育人价值的一切因素,探索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努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之中,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2 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分割严重

不论是在大学文化还是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党建文化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引领作用。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类优秀文化独树一帜,分割严重,并没有形成相互融合、相互包容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建文化在大学思政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有利于广大青年大学生从顶层设计充分了解国情、党情、民情。大学生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思政课上除了党建文化外,很少涉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政课堂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但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活动中的文化往往是单一的,并没有做到将几种文化相融合。

2 党建文化与茶文化融合的优势

党建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执政实践中培育形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在信仰、组织、制度、实践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茶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其内涵和精神都不断丰富,集中体现了物以载道的重要特征。茶文化在佛儒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下,其内涵和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和”“静”“怡”“真”四字。“静”乃静心、修身养性之意。“怡”是怡然、愉快之意。“真”则是追求真知、真理,启发人们的智慧,以期达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放松,不忘初心,永葆真心,是中国茶文化的真谛所在。

党建文化与茶文化融合,有利于优秀文化内涵和精神互补,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党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百年风风雨雨的洗礼中逐渐形成的,在信仰、组织、制度以及实践方面具有较鲜明的特征。可以说,党建文化经过百年发展,具有严肃性,有非常高的信仰要求。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党建文化精神不断丰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党建文化所形成的精神集中体现在红色精神上,表现出共产党人对于革命理想和事业的忠诚的态度以及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当中国在面对新的历史和时代挑战之时,党建精神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的爱国精神、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等。总而言之,党建文化的精神主要呈现出严格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友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以及严谨的做事风格和态度。茶文化在经历种茶、采茶、制茶等环节物质技术的发展后,形成了茶礼、茶诗、茶画、贡茶、斗茶、禅茶、品茶和茶道等茶文化,并集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于一体。。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体现于中国茶文化的“四谛”和、静、怡、真。“和”是儒家、佛家和道家三家思想共鸣的体现,主张中庸之道、天人合一。“静”乃静心、修身养性之意。“怡”是怡然、愉快之意。“真”则是追求真知、真理,启发人们的智慧,以期达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放松,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可见,党建文化精神与茶文化精神各具特色,一严谨一随性,二者融合发展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党建文化与茶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党建文化经过百年发展,至今依然致力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不忘初心,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在追求心灵宁静放松的同时,也寻求永葆真心,不忘初心的价值。由此可见,党建文化与茶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也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比如党建文化与茶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二者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洗礼。党建文化与茶文化的共通之处就在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二者皆强调的是不忘初心、永葆真心的理念,这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至关重要。

3 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党建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可以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创新路径。在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主要依托于传统的思政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而党建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于革命老区或地域茶文化资源进行开展,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和探讨,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用革命老区的资源,依托文化融合手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建党至今,许多革命老区都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红色文化资源基地,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以及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深入革命老区,亲身了解和感受当地的红色文化,充分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和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精神。随后,可以采取以茶论道、以茶言志的形式,围绕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学习来探讨革命老区带给我们的精神和启示。以茶论道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同学们在休闲舒适的方式和环境下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情感,将党建文化的资源以及茶文化的手段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3.2 研究文化融合的理论性,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

党建文化与茶文化在思政课堂上的融合既是高校文化育人的手段,同时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强大的育人功能,党建文化与茶文化亦是如此,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党建文化是共产党人历经风雨所形成的,具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茶文化中也倡导廉洁自律、修身养性,二者所兼具的精神不谋而合。因此,在思政课堂上,思政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和研究两种文化以及文化背后的价值意蕴,在教学时应该突出主线,层次分明,采用多元文化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索党建文化与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理论支撑,同时探索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如在讲解党建文化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采用朗诵、故事演讲、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对于党建文化的情感共鸣。在讲解茶文化时,如有可能,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茶叶种植基地,亲身体验种茶、采茶、泡茶等工艺,或者通过网络技术手段领略茶叶种植基地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馈赠,带领学生泡茶、饮茶等,再现古人以茶言志、以茶论道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继承与发展,党建文化与茶文化亦是如此。党建文化与茶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特性和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将党建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的资源以及茶叶种植的地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融合的育人手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采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茶文化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