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宝(景宁县畲族自治县东坑镇人民政府林业工作站 浙江 丽水 323504)
农林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基础农业发展前景不好的农村,林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农村林业发展存在着观念陈旧、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进。林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农村农业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充分实现农村林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使农村林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伴随着我国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两个大的趋势。可是,大部分山区林农的发展思路仍然是在植树造林的传统林业基础上开展。林农需要彻底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单一的、广泛的林业经营模式转换到现代的复合集约型,才能提高林农的经济收益。
在广袤的山区,林农开发种植的林地,有着七分种三分管的特点,缺少科学的管理措施如高标准的土地整备,高品质的幼苗抚育以及精细的施肥管理。他们认为树木种下后可以自然生存,缺乏后续管理和进一步的投资,管理经营和技术含量极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3]。
林农没有充足的启动资金,同时贷款政策支持不足。相关林业政策不完善,伐木指标的分配不够公开透明,林农很难获得伐木指标。伐木销售期间的各种收费项目也使林农承受很大经济压力[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开始不断调整林业政策,这直接关系到林业能否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能否顺利解决“三农”问题,是否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5]。应从以下几方面转变思路和调整策略。
林农要尽快适应从传统的、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复合集约型林业经营模式转变,从多种途径增加收入。只有进一步统一林农的产业经营思想,及时发现、调整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的林业种植,完善经营中的各种欠缺之处,才能更好地激发农村林业经济活力。
集体林体制改革对促进农村林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有必要通过规范流通、放权管理、明晰产权等多种途径加以改革,让市场在林业经营中起到主导作用。
目前传统的粗放型农村林业经营模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开展林业分类管理的关键。把采伐限额管理作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中之重,必须严格遵守伐木审批流程,并且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独立运作,以最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样可以尽快促进森林资源的开发,将林业制度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
2.4.1 加强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必须重视林业经济发展,及时指导和解决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带头作用,确保林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当地政府要认识到林业经济发展的艰巨性[6]。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或公开课,帮助当地居民改变意识。
2.4.2 科技兴林在农村林业发展的道路上,让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开展林业科技合作攻关。对在林业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组织开展林果品种栽培、样板栽培、贮藏和加工的先进技术探究,积极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此外,将合作项目作为推动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载体,并通过项目的实施有目的地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7-8]。
2.4.3 充分发挥林业期刊的重要作用在林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林农、果农、花农,他们通常与互联网的联系很少。政府应注意鼓励他们订阅一些林业科学和技术期刊,期刊上的信息可以提供知识交流的平台,便于科学技术传播和应用,为“科技兴林”铺平道路。
林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农村农业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增加林农人均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充分实现农村林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才能真正使农村林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