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米麦套种栽培技术

2021-12-12 19:29:35张立军吉林省双辽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双辽1364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辽市套种生育

●张立军(吉林省双辽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 吉林 双辽 136400)

1 概述

双辽市地处吉林省西南部平原地区,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3 118.6℃,无霜期145d,年平均降雨462mm,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大区第二气候区。

双辽市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每年粮谷作物播种面积18.7 万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0.7 万公顷,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0%左右,可见玉米产量的高低对双辽市增加粮食总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双辽市春季少雨、多风,蒸发量大,温度回升快,降雨多集中在6~8 月,春旱、伏旱、秋吊发生多,直接威胁着双辽市玉米生产。近年来,在种植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加之新品种的开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双辽市粮食总产量略有提高。近年来双辽市改革耕作制度,在提高复种指数上下功夫。由原来清种小麦改为米麦套种,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

2 米麦套种模式的优势

2.1 增加热量资源的利用率

玉米属于中温作物,与喜凉作物小麦实行间套,延长了作物生长季节,提高了热量资源的有效利用。

双辽市地温稳定通过0℃的始日为3 月5 日,而小麦在5cm 地温2~3℃(大约在3 月10 日至15日)就可播种,玉米在4 月25 日至5 月5 日播种。此期播种可比一茬清种大田玉米早利用40~50d的温、光,可多利用有效积温387.9~465.5℃。玉米与小麦套种,玉米在5 月7 至8 日出苗,小麦7 月5 日前收获,而玉米与小麦的共生期只有55~60d。小麦生育期间玉米处于苗期,与小麦生长有分有合,发挥了生育期间的边行优势。据测定,清种玉米只能利用80%有效积温,而玉米与小麦间作,绿色植物覆盖面积增加,利用90%有效积温。

2.2 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米麦套种模式有效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通风透光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田间试验测定玉米叶面积在6 月下旬开始增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 月中旬。在6 月下旬前,玉米处在苗期,清种玉米作物不能充分受光,会造成光能大量浪费。玉米与小麦套种,两个作物套种比单作玉米可提前利用光能一个月,而且在清种小麦的蜡熟期以前,整个生育阶段80cm玉米带对小麦没有遮光影响。小麦由平面受光转为上面、测面的立体受光,增加直接光照面。到小麦蜡熟期玉米与小麦生产高度基本持平,玉米此时达到9~12 片叶,而小麦已完成生育过程即将收获。在小麦收获后玉米的光照条件迅速得到改善,此时正是玉米的大喇叭口期,也是决定玉米穗大小、粒多少的关键时期。据测定米麦间作比清种玉米光照强度提高34.8%,改变了玉米清种的苗期空、后期挤的状态。

2.3 水分、养分得到调节,提高土地利用指数

2.3.1 水分养分米麦套种是浅根系的小麦与深根系的玉米搭配在一起的种植形式。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50cm2左右[1],玉米前期苗小,水、肥吸收能力差,此时是小麦生育高峰,小麦可以从玉米垄间吸收养分,使养分之间达到互补。

2.3.2 土地的利用指数玉米两垄80cm,占耕地的1/3,玉米的株数并没有比清种株数少,土地利用指数增加。

2.4 解决了玉米受春播干旱的威胁

间作玉米播期为5 月5 日,是小麦灌拔节水前后,也是玉米的保苗水;6 月中旬灌小麦灌浆水时,正值玉米雌穗分化期。总之,小麦各个时期灌水都与玉米水肥需求期保持一致。

2.5 提高地温,促熟作用明显

由于玉米生育后期降温快,昼夜温差大,而间作玉米由于改善了光照条件,为生育期较长的高产玉米杂交新品种提供了有利条件。据近3 年统计数据,8 月10 日前后测定,14 时地面温度比清种玉米提高15.3℃,地下10cm 土地温度比清种高4.8℃,50cm 土地温度比清种高6.3℃。由于热量条件好于清种玉米,可提早成熟5d。

3 玉米与小麦套种技术要点

3.1 整地、作畦、施农肥

春季整地要尽可能早,翻耕次数要少,且不可深耕。起垄后要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春季整地要做到顶凌耙地、顶浆打垄,翻、耙、起垄、镇压连续进行。顶凌播种保全苗。小麦地要在起垄前施足农肥,耙平整细,确保墒足,无杂草、坷垃。水浇地块,要做好渠系配套,做好畦便于灌水。3 月中旬播种,留出80cm 玉米带。4 月中旬播种玉米。

3.2 选择合理品种

选择高产、抗病、抗倒、质优的‘辽春10号’或‘辽春11 号’‘铁春11’‘辽春16 号’作为小麦主栽品种。玉米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

实践证明,玉米中晚熟品种产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而且高产、优质、抗病、不早衰,边行优势强,增产潜力大,双穗率高的中晚熟品种是保证玉米产量的条件。应选用‘盛单301’‘盛单306’‘盛单219’系列、‘丹玉16’‘铁单’系列玉米品种和‘掖单’等辅助品种。

3.3 带宽比例要适宜

通过几年实践,玉米与小麦间作带宽比例的大小是通过空间布局来调节共生期与争光的矛盾,应根据土地条件来确定带宽比例。在肥力高、土层厚、耕层深、有机质含量高的平肥地块,可采用玉米与小麦80∶120 的比例;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玉米与小麦行比采用80∶70~80∶80 的比例[2]。

3.4 确定播期

米麦套种适宜播种期确定。夏熟小麦按照早播,小麦3 月10~15 日为播种适期。3 月10 日播种的小麦生长锥伸长至抽穗大约10d,而3 月20 日至30 日播种的小麦生长锥伸长至抽穗大约22d,每穗小穗数比早播的少4~4.5 个,每穗粒数少10~12 粒,早播比晚播增产75.7~125kg/667m2。玉米播期以5 月5 日前为宜。过早播种会延长共生期,过晚则对玉米发育不利。

3.5 合理施肥

小麦地块应在结冻前进行秋翻、秋耙、整地、施基肥,使种麦地块处于待播状态,才能保证墒情和早播。

在小麦及玉米整个生育阶段为满足营养供应,确保基肥(优质圈粪)量3 000kg/667m2以上。口肥为二铵,施用量为玉米12.5kg/667m2、小麦15kg/667m2。小麦三叶期追施尿素25~30kg/667m2,孕穗期施10~15kg/667m2;玉米在6 月末麦收后追施尿素30kg/667m2。

3.6 确定播种量,合理密植

间种小麦667m2用种12~13kg,保苗29 万株,收获穗数确保30 万~31 万穗。玉米小行距40cm,株距20~22cm,667m2保证3 000~3 500 株,才能保证吨级粮产量。

3.7 虫害防治

3.7.1 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667m210 倍液喷施防治,或25~30kg/667m2与细土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撒入种沟或地面。

3.7.2 黏虫利用黏虫喜欢选择在枯叶产卵的习性,可用小谷草把插于田间,每3 根草扎一把,每667m2放置60~100 把,每5d 更换一次,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也可用糖醋液、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黏虫的产卵量。根据黏虫发生预报,在幼虫4 龄前及时喷撒2.5%敌百虫粉,每667m2喷1.5~2.5kg,或用20%除虫脲胶悬剂10mL,兑水12.5kg 喷雾防治。

3.7.3 蚜虫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拔除中心蚜株的雄穗减少虫量,用40%乐果50mL,兑水0.5kg,拌15kg 砂土,每株撒1g,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10g 兑水60~70kg 喷雾。

3.7.4 玉米螟处理越冬寄生秸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将含虫量多的秸秆和根茬作为烧柴烧掉。对未烧掉的柴垛喷施白僵菌封垛,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玉米螟产卵始期到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2~3 次,每667m2释放1 万~2 万头,或每667m2用每克含100 亿以上孢子的Bt 乳剂200mL,配成颗粒剂施撒成与药剂混合喷雾,在玉米心叶期投放自僵颗粒剂(每克含孢子50 亿~100 亿菌粉拌颗粒10~20 份于心叶内。)

猜你喜欢
双辽市套种生育
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项目在双辽市开班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32
再生能源发电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研究
近10年双辽市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分析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0
双辽市:积极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8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柑橘(2016年1期)2016-03-11 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