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2021-12-12 17:59姚贝贝
福建茶叶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传统文化

姚贝贝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传统的幼儿学前教育时期往往偏向于开发儿童智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由于其缺乏情感认知和文化底蕴的积累,课程规划中不会涉及传统古文化的内容。国家传统文化涵盖的范畴广泛,教育者应撷取其精华部分,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让好的思想理念慢慢渗入到孩子心里,帮助其搭建内心的文化结构,在成长过程中领悟各种传统文化的精髓。

1 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根据地域、知识领域、圣贤主张等而各有不同,每一种都是历史历程中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同国家和时代共同发展,不断进步。以几种颇具代表性的文化为例:

1.1 茶文化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兴起的根本来源。茶道甚至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神农时代发展至今,从行为上来讲,饮茶已经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待客习惯,“以茶会友”成为了当代颇受欢迎的社交方式。从精神价值上来说,茶道、品茶等都已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开设了专门的授课学习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对于喝茶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茶具、茶室等的配置慢慢盛行。

国人对于茶文化的尊重和敬仰,更多的还来自其蕴含的思想。茶艺讲究一个“品”字,注重享受过程和遐想思考。品茶的过程,可以让人稍稍停下奔波忙碌,脱离尘世的喧嚣,重建内心的和平秩序。

1.2 古诗词文化

古诗词文化一直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文化,诗词还根据诗人、词人不一样的风格分出了多种派系,其储存数量不计其数,单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歌就超过了2000首。其中,以唐宋时期的咏茶诗歌比较经典。这些流传下来的诗歌,至今仍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古诗词文化的内涵在于,可以通过简短、押韵句子或小段落,直击人心地体现出主题。很多时候无法表达出来的感受,可以用文化底蕴深厚文字结合来抒怀。比如送别好友,可以借用李白的《赠汪伦》;抒发内心对于春天、人事物的惋惜可以用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以《如梦令》展开来说,简单的6个句子,其蕴含的故事和情感,甚至可以让当代人编排成电视剧和流行歌曲的方式来展现,让人眼前一亮,无法忘怀,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1.3 儒学文化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政治家孔子,不仅自己在我国历史上名垂千古,其创立的儒家文化和培养出来的贤人弟子也同样流芳百世。儒学文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人伦道德层面,可用六个字来概括:仁、义、礼、智、信、孝。

每个字放到现代,都是义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内容,可见其重要性。简单的扩展来说,第一,儒家文化的道德准则以“仁”字为核心思想,其包含仁义、仁慈、仁爱、仁政等多方面,讲究对人友善,对事宽容。第二,“义”字是衡量小人和君子的一把标尺,既是对人对事的公平正义,也是与朋友、亲人之间苦难共担的义气。第三,“礼”是独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传承,运用到现代,始终是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第四,“智”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一项天赋,在思维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智慧。更多的时候也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一种技能,保持真我、洞察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是智慧的体现。第五,“信”字在古时,全靠人与人之间的承诺维护,放在现在,则是考量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重要标准。第六,“孝”字是人基本的伦理认知,孝顺父母,敬爱长辈。

2 将传统文化引进学前教育的价值意义

2.1 帮助孩子打好初级阶段教育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意在教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社会法则,掌握为人处世之道。所有人出生之时,都是一张白纸,不确定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确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学习的东西也是从零到一,再慢慢积累的过程。学前教育作为最初阶段的引路者,就是那个从零到一的过程,其对一个人以后的进步和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将茶文化等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能让孩子在最初阶段吸收最精华的内容,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2.2 有助于宣扬民族文化,延长传承历史

不难发现,现代教育相比于古代教育而言,更偏向于技能、语言和科技等方面的授课,传统文化的传播逐渐被社会忽视。许多文化的传承最多只能在语文科目上学习。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从孩子抓起,引起各个家庭和教师的重视。同时,利用孩子吸收快、记忆深的阶段,深化传统文化在其内心的积累,伴随他们成长的过程。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宣扬传统的民族文化,继而影响社会和下一代的观念。

2.3 孩童的思想提升有助于构建社会文明

情感渗入式的教学在幼儿时期是最有效的引导方式。茶文化、儒家文化等蕴含的哲理也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可和共情。茶文化的优良传统,能让孩子更加理解生命和自然的意义,培养大格局观和淡然处事的品性。在之后遇到挫折时,也能更冷静稳重,不断强大自我。另一方面,儒家思想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待人处事中,坚守道德底线,有态度有担当。社会的安定和文明要靠一代一代人的不断维护,只有具备道德和责任感,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引领社会良性发展,促进国家和人民共同进步。

2.4 帮助孩子知礼明义,与人和谐相处

现代社会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方面有非常多的讲究,也就是社交礼仪。孩童时期是最好立规矩的时候,让孩子内心能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怎样做会更好。传统文化礼节中,对人在不同场合的穿着、对不同人员的称呼、倾听和沟通等言行举止方面都有可参考的礼仪规范。从小在这些方面教育孩子,有助于养成有礼貌、知轻重的好习惯,不随意插话、乱动、扰乱课堂和社会秩序。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能让他人感受到自身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3 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施思路

3.1 政府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育投入

要充分地将传统文化纳入学前教育课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认可支持。首先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特别是私立院校和偏远山区,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减少差异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具体的政策倡导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3.1.1 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专业师资的培养计划。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作为教育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联合教育部门出台从事传统文化教育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应具备的资质。其次,联合各大院校机构,开设民族文化教育的培训课程,着重培养专业性的学前教育教师团队。最后,开展各项资质考核制度,严格审查任课教师的标准,保证教育质量。

3.1.2 联合家长一起,打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传统的学前教育对家长来说,就是让孩子学会自立,以及解决自己没有时间带孩子的问题,并不寄希望于学前教育能真正给到孩子多好的提升。其实,这种思想一直存在误区。因此,政府部门和各院校应联合进行针对家长的错误意识的纠正工作。让家长配合,一起建立传统文化的培养体制,在家里为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该部分的内容。

3.1.3 制定评判标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对象不止是孩子,更是从业教师和教育院校。政府应首先与教育部门共同商讨出一套规范的评判标准,严格要求教育模式和人员资质。打造一个综合性强的评价体系,帮助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进程。

3.2 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以往的学前教育课堂都是老师讲,学生配合听的形式。要将传统文化完全渗入孩子心里,需要给他们营造一定的参与感和真实性,让学习不再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过程。而是能以自身为主,主动地去感受。因此,教育院校和教师需要一起努力,改革课堂的传播方式,创新教授渠道。

3.2.1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加入情景演练活动。教师可根据某段传统文化视频桥段或台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其进行演绎。比如以“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情节为主题,在演绎的过程中,让孩子深入到角色本身,联系当时的情境,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情感的交错和变化。演绎完成后,让孩子表达内心所想,以及假设自己面临该种情况,会如何处理,以及为什么那样做。这个过程既能加深孩子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也能增强其主动思考能力,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

3.2.2 利用多媒体等网络平台。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盛行,各种游戏、漫画等软件五花八门,当代许多孩子早已沉迷其中。与其让孩子浪费时间和精力,看一些毫无营养的内容,倒不如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可以推荐现在比较火的“中国诗词大会”“大国文化”等电视节目,挑出其中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主题,让孩子回去观看,利用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在学校教育中,也可以组织类似的答题、比赛等活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在比赛和答题过程中,不仅能发现日常学习中遗漏的知识点,也能增强其自信心,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学前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学前教育的孩子不同于其他阶段,无法完全自主学习,对一切充满了未知和好奇,这需要教师耐心、细心地进行引导和教养。对于孩子本身来说,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增加民族归属感。全方位的了解国家发展的由来和文化范畴,在孩子之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也能更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机械式的被动学习。

猜你喜欢
茶文化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