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环境安居乐业

2021-12-12 10:39于银花
现代园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防沙风沙治沙

于银花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林场 733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对自身生活品质及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早期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土地荒漠化,使沙尘暴成为影响人民居住环境的常见灾难问题。为降低沙尘暴发生概率,需要加强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才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让广大民众安居乐业,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宁。

1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作用价值

1.1 有效保持水土

在我国一些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土地裸露比较严重,致使风沙活动频繁。而风沙活动与地表状态关系比较密切,通常地表裸露面积越大,风沙活动产生的风蚀作用也就越大,导致地表土壤被风吹走,风沙情况也就越严重。在风沙肆虐下,不仅会严重污染空气,还会加重土地的荒漠化,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而通过加强植树造林防沙治沙,选择种植一些梭梭、胡杨、柽柳等耐寒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能够有效地覆盖地表,“抓住”地表土壤,减轻风蚀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1.2 有效阻挡风沙

在荒漠化地区,沙尘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难,一旦发生沙尘暴活动,将会对人畜生命安全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在一些风沙严重地区,受季风活动影响,只要刮大风,必然会引来沙尘暴,进一步加重土地沙漠化情况。以河西走廊为例,该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区,在春冬季节很容易遭遇强风天气,导致地上裸露部分泥沙被强风吹起,引发沙尘暴问题。通过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科学合理地规划树木间距与高度,能够在地面之上形成一道道绿色的屏障。由防护林组成的屏障,能够有效削弱风力,降低风速,使其不足以带动沙土。大量沙土便会慢慢在防护林间“沉淀”下来,然后采用机械+人工的方式,将这些沙土运走,避免这些风沙侵蚀绿洲、耕地、住宅等场所,保护附近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1.3 提高物种多样性

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结合不同实际,做好不同林木树种的合理搭配,能有效提升林木的整体抗逆性,使得林木物种更加丰富。同时,随着大量林木的种植,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让很多动物也进入了这一森林之中。原本“消失的”野生动物也会逐渐在林子中出没,一些迁徙鸟类也会选择将其作为暂时的栖息地,从而在防护林内部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有效提升了物种的多样性,为人们带来更高的生态作用价值。

2 防沙治沙造林的配置方法

2.1 随机配置法

在植树造林树种配置方面,可以采用随机配置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防沙治沙的效果,还需要以造林栽植点为依据,做好合理的配置。如果林间空地较大,可以选择随机配置法开展造林工程。但针对不同裸露地表区域,在实际配置时还应注重提升其针对性。比如,在一些空地较大的区域,可以选择几十株植被随机配置;如果造林空地较小,只能选择几株树木进行栽植。选择这种随机配置方法,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该区域内部的物种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自然生长实际,合理随机配置。若该区域阔叶林树种较多,可以在空地上随机栽植一些针叶林树种。同理,在一些针叶林树种较多的区域,为了有效提升其整体抗逆性,也可以选择随机栽植一些阔叶林树种,从而使得该区域内树种更加区域多样化,彼此能够带给对方积极的影响,使一个小班内物种的多样性成为现实,这样更能够发挥防沙治沙的作用效果。

2.2 等腰三角形配置方法

在实际进行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过程中,等腰三角形配置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配置方法。通常而言,在栽植相邻两行树木时,可选择进行交错栽植,从而让不同林木之间在整体上形成了等腰三角形的配置。在很多防沙治沙造林工程中均可以采用这种林木配置方式。相较于传统植树造林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方式有着诸多优点:一是适应性强,不仅同树种之间可以进行如此配置,不同树种间也能进行如此配置,在等腰三角形区域内,均能够保证相应树种类型得到一个良好的生长和发育条件。二是等腰三角形配置能够合理划分树种空间,从而随着树种的生长,彼此之间不会产生生长空间的竞争,防止一些高大的树木遮蔽较小树种;在不同树种生长之间,也不会产生树木枝条相互搭接情况,让每一个树种都能够稳定地生长。三是等腰三角形植株搭配整体更加稳定,尤其是在小树长成高大树木后,在防风治沙方面更加稳定;能有效扩大树种屏障的面积,截留更多的风沙,因此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沙治沙效果。

2.3 条形配置方法

在一些风沙比较严重的地区,通常也比较干旱,除了会加大林木的生长难度之外,自身还面临着较高的火灾风险。因此,为避免植树造林被一场大火毁去所有心血,需要在林木内设置防火隔离带。这时就可以选择条形配置方法,在实际植树造林时,可以先选择栽5 行树木,再在中间设置1 条防火带,这样可以在大火出现后,防止其迅速蔓延到整个林场。在防火带内部,可以种植一些农业经济作物或者花草。一般为保证防火带的防火效果,会种植一些矮小的农作物。如马铃薯,禁止在防火带内种植玉米等秸秆类农作物,以免影响防火带的防火功能,这样既能够保障防火效果,又能够进一步提升林木种植的经济效益。

3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3.1 容器苗造林技术

在风沙肆虐的荒漠化地区,由于气候比较干旱,降水量极少,采用常规的造林技术,苗木很难成活。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容器苗固沙造林技术。该造林技术优势在于,在幼苗容器的内部通常含有一定量水,可以确保林木在生根期50d 内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能有效提升林木的保存率,同时还有利于降低造林的成本。在实际进行容器造林时,可选择在4-5 月份,控制容器高度在20~30cm 之间、容积为500~600mL 之间,适合用容器育苗造林的树种有红柳、花棒、白榆等。1 年生容器苗,苗木能够长高50~90cm。在造林过程中,需要将水注满容器,然后再放入苗木,再将其置于树坑之中,填好沙子即可。

3.2 大苗深植法

所谓大苗深植法,简单来说就是种植的树苗树龄较常规树苗较大一些,种植深度较深一些,这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比较适合在流动沙丘环境中进行。由于种植深度较深,苗木较高,能够避免被流沙掩埋、分割等。这种种植技术适合于一些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较强,尤其是一些根系比较发达的树木。种植深度需要控制在1.0m 左右,使得林木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流沙地质内立足生长,从而起到更好的防风治沙效果。

3.3 六位一体种植技术

所谓六位一体种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障蔽搭设、深部种植、底水浇灌、薄膜覆盖、套笼防护、生物治虫6 项工作融为一体的一种植树造林技术。在一些流沙地质中,由于整体的土地稳定性较差,在实际种植时很容易遇到一些屏障问题。因此,可以选择灌木混交林模式进行带土种植。针对植株周围土壤,需结合实际合理更换,然后再进行浇水,保证其能够稳定生长。在完成种植后,为防止林木遭受阳光曝晒,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需选择薄膜进行覆盖,以有效改善幼苗的生长环境。最后进行套笼保护,目的是为林木遮阴的同时起到一定的保水抗旱作用。在套笼的保护下,地下鼠、虫也不会对林木幼苗造成损害,从而能够显著提升林木幼苗的成活率,有效避免后期频繁更换新的林木幼苗。

3.4 扦插倒坑法

这种种植技术比较适合一些繁殖能力较强的植物,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的步骤过程,具体包括压条、分根、埋杆、插干(条)等。在实际选择种植林木植物时,沙柳、柽柳、柳树等植物更加适合;种植过程中,适合选择在秋季与初冬这一时间段,此时树木通常停止生长,慢慢地进入休眠阶段。可借助一些刀具,把插条切成下端斜形、上端齐平的插条,注意切口要保持光滑,然后采用倒坑方法,一边挖坑,一边将插条插入,再挖第2 个坑,将所挖之土填入前一个坑内,慢慢踏实。最后如法炮制,继续进行后续坑扦插种植。

4 结语

综上所述,植树造林在防沙治沙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保持水土,还能够截留风沙,从而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因此,需要我们提高对防沙治沙的重视程度,在实际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做好林木的合理配置,并结合不同种植环境,合理选择种植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发挥其防沙治沙的作用价值。

猜你喜欢
防沙风沙治沙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时间的年轮
沙枣花
都怪祖先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