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鑫,钟 程,蒋 瑶,杨 芩
(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在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1],电商为蔬菜市场拓宽了渠道,为农民带来了商机,增加了收入,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凯里学院作为黔东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院校,始终把立足地方产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作为办学目标。“蔬菜栽培学”课程作为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差,专业技能低下,达不到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现代农业的发展给“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不断探索,把课程的实践性、现代信息技术、思政元素三者有机融合,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2],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了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
凯里学院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点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学生大多来自贵州省内各地的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学生多数基础知识薄弱且学习主动性较差。虽然他们多数来自农村,但只对自己本地区的蔬菜比较了解,对蔬菜种植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饮食习惯考虑,黔东南地区属于山多地少,可利用耕地面积更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适宜本地区生长的蔬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是园艺专业培养服务地方性人才的宗旨。因此,亟需根据地方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性制订教学大纲,大纲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黔东南属山地小气候,气候变化多样,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常年食用火锅为主,因此适宜种植一些速生型的绿叶菜,其生长周期短,是餐桌上必备的蔬菜,需求量大;二是人们多喜欢食用酸汤(尤其是红酸汤),其主要食材为番茄、辣椒、姜、蒜等,因此需要将茄果类、薯芋类、葱蒜类蔬菜列入其中;三是夏季温度稍低,冬季寒冷光照不足,夏季宜选用喜温蔬菜,包括瓜类、豆类等,冬季可以选择耐寒或半耐寒蔬菜种植,如菠菜、萝卜等;四是人们偏爱香辛类蔬菜,包括薄荷、芹菜、香菜等,用于凉拌、火锅等,这些蔬菜具有经济价值高、生长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等优势;五是人们还偏爱各类野生蔬菜,山上野生资源丰富,经常食用野生菌类、荠菜、豆瓣菜、水芹菜等,因此从地方需求和人才培养方面考虑,可将这些蔬菜纳入教学大纲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出服务地方型人才。
根据蔬菜栽培学课程目标要求和毕业要求,让每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讲课,如指定豆类蔬菜栽培为授课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成查阅资料、教案和大纲撰写、课件制作等过程,随机抽查学生进行课件讲解,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未被抽中的学生课后以录制讲课视频的方式完成整个课程环节提交作业;实验课以设计性实验进行,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实验内容,如马铃薯播前处理,不同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消毒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与耗材、配制药品、仪器设备的使用、充分利用实验园地和实验室等资源,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翻转交替,使教与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能够检测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并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能够应对角色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凯里学院从2020 年初陆续开展网上教学,采用腾讯会议、钉钉、长江雨课堂等软件进行教学,其中采用最多的是长江雨课堂,通过该软件能够实现在线点名签到,随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线上分组讨论提交答案,在课上直接布置作业并随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线上考试和成绩统计等功能。线上作业和考试可设置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教师在线讲解作业和试题时可随时公布答案,有效缩短作业布置、试题发布、检查以及点名所占用的时间,通过讨论区和评论区进行师生互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查阅文献学习的能力,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线上教学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播放世界蔬菜种植的先进技术和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让学生未出国门就能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培养学生扎根农业产业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3]。凯里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自强奋进”作为校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要求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任何课程都应具有育人的作用,把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在专业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教”与“育”双赢的目标[4]。“蔬菜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种子的发芽、整地作畦、育苗移栽、蔬菜整个生长期的管理和产品器官收获等全过程,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在种植过程中涉及到体力劳动较多时,需多名同学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以及小组讨论过程中需合作查找文献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如何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凯里学院园艺专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每门专业课程都设置有专门的实验课程,“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由每个学生负责从整地、播种到采收全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并体验整个种植过程,熟悉常见的农业用具和机械的使用;每学期末结束都设有短期实践,学校与贵州山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六盘水凉都猕猴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学生可到公司进行短期实习,亲自感受蔬菜种植的先进技术和蔬菜供应市场的营销状况,能更好地积累实践经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重要渠道,凯里学院园艺专业的毕业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学一年级开展创新创业到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都是由一个老师负责,每位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做创新创业和毕业论文选题,充分发挥每位学生自身长处,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20%)、期中考试(20%)和期末考试(60%)三部分,完全忽略了过程性考核部分,只以考试成绩为中心,学生平时学习兴趣淡薄,课堂氛围较差,为了考试合格只在考前进行机械性记忆,没有真正理解记忆该门课程的各知识点,学习效果差,考完就忘,未达到“教”的目的。因此亟需加大过程性考核模块,缩小期末考试比例,使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体现。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质量、翻转课堂以及课后作业)占比30%,实践技能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成果、实验报告以及短期实习报告)占比20%,期末考试占比50%,其中平时成绩和实践技能所包括的各项总分均是100 分,最后每项加起来取平均分,再乘以占比,就是三大项中每项的成绩,根据这种计算方式,可以看出每位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成绩,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弱项均能反映出来,但同时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以及教学难度有所提高,最好是由教学团队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教学优势,使“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最优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课程实践性的特质再融入思政元素的路程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学团队各成员不断探索,总结实施再总结的过程,使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教”与“育”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