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文化在云南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晋宁古滇文化旅游城为例

2021-12-12 10:39张慧聪
现代园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安江滇池青铜

张慧聪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

景观设计中融合地方历史文脉、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和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因素,呈现独特化、地域化特征,逐渐形成了当代的地域景观设计。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景观设计中更多融入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为当代的地域景观设计提供不可多得的优秀样本。古滇国地域广阔,以滇池东南岸、抚仙湖、江川和星云湖的狭长地带为中心,范围辐射昆明、玉溪、曲靖和楚雄等滇中地区。古滇文化融合了周边劳浸、靡莫和叟等部落兄弟文化、中原汉文化和楚文化,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古滇文化。尽管古滇王国只有约五百年历史,但这短短五百年里王国繁盛,形成了独有的青铜铸造体系,国人生产生活、风俗习性也独具特色。

1 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概况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坐落的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东北部,正是石寨山古滇文化遗址区。石寨山遗址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古滇国时期。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依托石寨山遗址和滇池景区独特的人文资源,打造了宏大的文旅综合项目,以民族文化、艺术创意、康体养生为主题,兼有居住、商业和办公等功能,形成了复合型文化旅游区。

2 选址规划中的文化传承

据《史记》载:“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古滇文化旅游名城背靠梁王山,面临滇池,主体规划坐南朝北;取景梁王山和滇池水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67hm2;自北向南由滇海古渡大码头、古滇湿地公园、古滇博物馆和滇王林苑森林公园等重要的景观片区线性串联,主体设计以滇文化为主线,运用场景再现的手法,提取古滇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运用于景观片区主题设计中,形成对古滇文化传承、保护、开发的一体式规划。

滇池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市中偏西南部,流域面积为2920km2。滇池流域是云南省人口最多、交往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滇池对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和宜人气候的形成作出了很大贡献。

滇海古渡大码头北临五百里滇池山水,位于古滇名城的最北部,南依73hm2湿地景观。游客接待中心、码头、环廊和游船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融合了文化传播、休闲旅游、会务接待等多种功能。

古滇湿地公园位于滇海古渡大码头的东南部,占地约73hm2,由环滇慢行步道和湿地景观组成。公园秉持“保护环境、生态开发”理念,设立多样森林岛屿和特色水景,成为环滇池生态景观型湿地改造的国家级示范区。

古滇博物馆及滇王林苑森林公园总占地47hm2,其中古滇博物馆占地约1.3hm2,是古滇项目的核心,也是古滇历史文化和青铜文化体验与展示的中心。滇王林苑森林公园建于红山山体之上,占地约45hm2,结合山形地势,形成上、中、下3 个空间层次,寓意分别为“天的意志、人的伟业、地的馈遗”,映照了古滇民间精神信仰。

3 重要景观节点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滇海古渡码头是目前古滇名城开发开放的重点景观片区,结合五百里滇水景观,承载着古滇名城融合文化、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景区功能。以古滇青铜文化为主线,提取文化符号,合理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形成以再现古滇青铜文化、建筑文化、水文化、渔文化为核心的当代景观载体。滇海古渡码头包括滇海古渡牌坊、安江古渡碑亭、游客中心建筑及环廊、神锄神斧和滇人竞渡等雕塑景观。

3.1 滇海古渡牌坊景观

位于“七彩迎宾大道”入口的滇海古渡牌坊,是融合古滇文化符号的标志性景观设计。牌坊高13m,宽16.6m,主体采用花岗岩石材,在传统的“四柱三进”牌坊造型基础上,融入古滇经典建筑符号,“长脊短檐”式屋檐特征。古滇国建筑形式有别于常见的“短脊长檐”式屋檐,是古滇国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保留下来的建筑文化。这样的建筑样式发现于石寨山、李家山古滇国墓葬群出土的青铜贮备器中。其中,“铜屋宇饰物”俨然重现了古滇国社会生活的画卷:“干栏式衡宇长脊短檐,屋顶木条交叉有序,上居人,牲畜居下,生活安逸多彩”;“长脊短檐”式屋檐的建筑设计灵感取自对生活的审美提炼,源于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社会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独特气势与普通干栏式建筑的清淡素雅不同,散发着古滇国的庄严神秘与历史风韵。

牌坊的装饰提炼了古滇青铜文化符号,以浮雕、立雕等形式进行再现。“滇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独特的存在,由于地域远离中原,很少受到当时传统礼教的束缚,在艺术的表现上更开放多元,常见的青铜制品有兵器、乐器、宗教器物、装饰品等。龙、蛇、虎、牛等动物形象是古滇青铜器常见的雕饰纹样,装饰图案来源于生活、自然中的画面,融入了更多的民族文化,造型匠心独运,纹饰细腻丰富,体现出写实性与创造性,具有极高的艺术美学价值,象征着先民早已萌生的美学追求。牌坊的四根立柱装饰采用浮雕形式来表现,内容主要以古滇青铜贮贝器、铜鼓、扣饰等出土文物上“乐舞”“上仓”“放牧”“播种”“狩猎”等场景为主题,搭配牛、孔雀、蛇和异兽等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牌坊顶部中心以石寨山出土的牛头铜扣饰作为装饰。此牛头铜扣饰为古滇国出土青铜器中的经典饰物,整体造型为庄严威武的牛头,大牛头左右牛角上分别侧卧一头小牛,牛额前正中另镶一个小牛头,大牛头下边有两条蛇分别缠绕其左右,蛇紧咬大牛头双耳,整体形象均衡对称,庄严威武又安详静穆,散发古滇神秘色彩。

3.2 游客中心建筑、环廊、古滇画舫景观

位于滇海古渡大码头的南面的游客中心是滇海古渡码头的主建筑体,传袭古滇建筑文化精髓。屋顶结构依然采用古滇青铜器“铜屋宇饰物”中的“长脊短檐”式。“长脊短檐”式屋顶结构框架诠释了古西南地带特有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特征,结合外立面原木编织的表皮设计,达到了遮阳通风的效果。进入游客中心室内,高4m 的内部空间高挑开阔,屋顶结构展露无遗,更让人深刻体会“长脊短檐”建筑特点。室内两侧墙壁上分别悬挂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牛头铜扣饰”饰品,威严肃穆,体现了古滇神韵。中心设有游客接待台,左侧墙壁下部是一面是“滇人竞渡”石浮雕,通体白色花岗岩材质,气势恢宏,波澜壮阔,仿佛置身于滇人竞相争渡的情境中。

环廊为游客中心向滇池水岸的延展,由3 条曲线相交合成。整体采用自然舒展的曲线与滇池岸线相呼应,营造出通透自然的空间水景,从材料到建筑形态都体现了对古滇建筑文化和青铜文化的提炼应用。建筑风格古朴、粗犷,通体采用原生竹材料建造而成。屋顶的芦苇席和V 型环廊竹立柱风格古朴,结构设计稳定。环廊亲近自然,从空中俯瞰,犹如一个古鼎,藏卧在滇池之上。在云雾空蒙,水光潋滟间,3 条巨大的环廊像飘带一样优美。整体造型设计兼顾了功能与形式,有效地将码头延展开,避免了拥挤,将游客引导至游船码头,较好地分散了人流及船位设置。

环廊下便是停靠在岸的古滇画舫,用于接待游客环游滇池,其整体造型基本还原了古滇战船,同样将长脊短檐式屋顶作为画舫主体特征,整体船身材质皆为原木,通体呈红木原色,古朴画舫内部装饰大多也源自古滇青铜文物造型特点。龙、蛇、虎、牛等动物形象是古滇青铜器常见的雕饰纹样,“牛虎铜案”“牛头铜扣饰”等10 多种青铜装饰品经过现代演绎有机融合,充满了云南独有的民族风情和古滇神韵。

3.3 安江古渡碑亭景观

位于游客中心西南角的安江古渡碑亭,是古滇国灿烂航运历史的重要纪念点。二千多年前的古滇王国,航运发达,渔猎盛行,深厚航运文化孕育出伟大的航海家。生于晋宁的郑和先后7 次出使西洋,经过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造就了流传史册的世间奇迹。明崇祯十一年,旅行家徐霞客游历至滇池,自安江古渡登岸,寻幽探胜20 余日。清乾隆盛世,随着滇池南岸航运的发达,当地于徐霞客登岸处立“安江码头水运条例”碑,即安江古渡碑亭,对行业事宜进行全面的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码头繁华不再,“安江码头水运条例”碑也不见踪迹,如今在以前的码头位置重建了名为安江古渡的亭子。亭子右侧重修“安江古渡碑亭记”,重现了徐霞客当年游历晋宁的历史。

安江古渡碑亭的设置重现了滇国航运历史,缅怀了名士。碑亭沿袭汉文化古亭基本形式,攒尖顶,出檐深远,脊线檐口呈弧度,形成优美曲线。柱为方柱,无收分侧脚,有柱础,台基较为低矮,木顶嵌瓦,石柱立亭,石材、木材2种材质结合,整体古朴隽秀、亭亭玉立。

3.4 滇人竞渡、神锄神斧等雕塑景观

滇海古渡码头上分布着“滇人竞渡”“神锄神斧”“外族朝贡”和“牧牛喂药”等主题雕塑,造型奇特夸张,繁简有序,体现了古滇社会生活的繁荣和多元。

“滇人竞渡”雕塑位于滇人竞渡广场前,造型灵感来源于古滇铜鼓上的装饰纹样——竞渡纹。竞渡纹也称划船纹,镌刻于出土青铜器“古滇铜鼓”之上,表现了古滇人在水面划船竞渡、乘船歌舞的情景。牛角造型的船头饰角形物,船上一人指挥,十四人荡浆,争相竞渡。滇人竞渡雕塑主体呈船的造型,节奏强烈,情绪奋力激荡。

“神锄神斧”雕塑位于游客中心前的广场中间,设计表现了古滇人冶炼、铸造的高超技艺。《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古滇国“肥沃数千里,先民擅农牧,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且长于冶炼、铸造。”晋宁县出土的青铜文物中,除礼器外,有大量的日用具、兵器及农具,神乎其技,巧夺天工。“神锄神斧”雕塑取材于古滇重要生产工具“心形锄”,以及作为仪仗和武器的“靴型斧”。“心形锄”正立于底座上,“靴型斧”侧挂于“心形锄”顶部,形成“十字”造型,整个雕塑重在体现古滇经济生活的繁荣和多元。

4 结语

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景观规划设计,融合石寨山遗址区和滇池资源的地方文脉、自然资源等。以古滇文化为主题,对古滇青铜文化、水文化、渔文化和建筑文化进行提炼,在规划、建造、功能、造型和材质等方面进行设计应用,逐渐形成了古滇历史文化娱乐休闲景观。将传统的历史文化提炼元素符号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有助于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景观设计,更有助于将古老的滇国文化现代化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安江滇池青铜
行走在广场上的“肌肉块猛男”
七律 安江农校感怀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大美滇池岂能毁于逐利
青铜之光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青铜古鼎
我行我秀
我们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