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点及面、可行、可居、可观、可赏
——巴塞罗那城市公共艺术对中国当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启发

2021-12-12 10:39肖雅文
现代园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巴塞罗那城市园林空间

肖雅文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 611130)

1 改造方式

1.1 “针灸法”单点切入——创中小型空间

巴塞罗那在经历独裁时期后,由于在独裁时期人们处于长期的思想压制下与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在思想得以解放后,对居住环境极为不满,许多城市问题浮现出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空间问题亟待解决。为解决当务之急,不用太多的理想主义就能立刻得到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于是巴塞罗那采取了从点入手。特定点上的规划不是全部整体规划,而是从一所学校、一条街道、一个广场,为一个灰暗阴绵的街道添置一棵树木,这些小小的改变都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美观。比起整体规划,这种“针灸式”的单点切入法能够快速有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见缝插绿,创建小型绿色空间。例如,巴塞罗那的公园、皇家广场、北方车站等都是从一片小小的荒废场地,设计成为供更多人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

对于中国当代城市园林的建设,我们可以借鉴“巴塞罗那模式”。从点出发,即一个小小的片区,或是一个废旧老广场,或是一个杂乱的街区,或是一个废弃停车场,将其变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缩影般的城市园林,使城市园林穿插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建筑之间,给冰冷的城市带来一点活力和色彩。这样的园林不仅更容易落地,成本更小,还能迅速有效改观、形成舒适美观的城市园林。每一个小型空间的改造设计,在改善城市景观的同时,也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与空间归属感。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这种巴塞罗那“针灸法”的城市建设方法,对中国当代城市园林建设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1.2 由点及面——空间的相互影响带动

巴塞罗那的城市设计师说,由设计工作者来改善公共空间。在此影响下,四周居民就会改善自己的房子,而反之无效。换言之,则是政府先改善,从一个小小的公共空间入手;公共空间得以改善,则会产生一种蝴蝶效应,居民便会由此产生改善自己的居住空间环境的想法,那么就会变成为一整个片区的改善。一个居民的改造是点,那么一个片区的所有居民加起来就成为了面,这就是由点及面的空间相互影响作用,由自上而下的被动接受到自下而上的主动改变。

对于中国当代城市园林的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优美舒适的园林城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构建符合现代化的城市园林,为这座城市输入新鲜血液,带动经济发展。有了城市园林,就会影响到在此居住的居民。这些赏心悦目的场地,为他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也给了人们在喧嚣环境下的片刻宁静,潜移默化地让人们自发地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是一个点线面相互交错影响,最终从一个改善的点成为一整片的面。这种由点及面、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相互交错,促进了空间与空间的相互影响。

1.3 灵感的碰撞——设计灵魂

设计的灵魂是灵感,我们要尊重灵感,给予设计者更多的创作空间与尊重。巴塞罗那是艺术的天堂,只要是稍有名气的建筑师雕塑家,都能在巴塞罗那找到他们的作品。这是一种降低艺术成本、使艺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方式。例如,一系列作品多变、云上的椅子、永远下雨的房间、无题、火柴,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在巴塞罗那街头随处可见,每一个作品都有它独特的灵魂和设计主题。当地政府只提供给创作者一点点只够成本的奖励,设计师的灵感与想法是免费奉献给这座城市的,正是由于这些举动,吸引了大部分艺术家来此创作,留下自己的印记。

中国当代城市园林建设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多样性,需要艺术家的积极参与。赋予艺术以灵魂的最好方式是设计灵感的迸发与碰撞,创造出震撼的作品,成为城市的独特标记。政府也应该给予艺术家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技术和经济支持等,而艺术家将会以一个又一个作品作为回馈。因此,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城市园林,都少不了设计这一基本元素,所以设计者就是其中的灵魂。

2 华而实的设计风格

2.1 空间为人——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巴塞罗那的空间设计尊重空间的使用者——人。它的设计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实际感受。而空间本身应该是很简单、朴素的,不应有过分雕琢而无实际意义的形式美。空间是由空间本身与其使用者人共同组成。人为场所带来活力,形成该场所的独有气质。创造空间不是创造一大堆没有用却又复杂的造型,而是简单朴素耐用的建材,以及不用刻意人为修剪、随四季变化的植被。这样的设计既显得平易近人,又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每一个空间由于有人的参与,散发不同的魅力。

在当代城市公园的构建之中,以人为本仍尤为重要。设计一个城市公园,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可供人使用的空间,而身在里面的人赋予这块空间活力。例如,一个城市公园内有了一个环形跑道,附近居民可在这里散步活动健身,这样就提供了运动的理念,同时也使这个跑道变得更加具有城市的活力,连接着的是运动精神。也就是说一个跑道或许极为简单,而如果有了使用它的人,则有了它的意义。

在巴塞罗那的加泰隆尼亚人广场,由于这个广场的地形构建适合滑板,于是吸引了滑板青年在此活动。由于他们的加入,这个广场不再只是一块没有生命力的场地,而具有了新时代和新青年的一种精神碰撞,并且散发着青春的活力。空间是简单的,或许就是高低不同的地势起伏,但有了使用的人,就具有了灵魂。所以,在中国当代城市公园之中,也不应该只注重空间上的形式感,而应由人带活这片空间。

2.2 功能化——华丽外表下兼具实际功能

每一处的空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巴塞罗那交错纵横的道路割碎了社区,甚至有时候使行人走投无路,所以巴塞罗那执行缩减车道的政策。在车道中央形成人行带,一种新型的设计方式由此产生,人行空间加上街道具则成为了一个新的活动中心。这种人行道的设计是极具功能的设计,不仅使车道更加干练清晰,也为过往行人形成遮阳庇荫的场所,更是小憩的绝佳场所。在军营改造的中央公园里,有一处水池的设计,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有极强的功能性。从使用者来说,可供小孩玩耍,由于水池较浅,所以是安全的;从景观性来说,水会形成四周倒影的效果,通过水面反射光线会形成一天之中不同的氛围;从环境来说,水池降温,会使池边温度低于城市中心,是居民乘凉散步的绝佳境地。

由此可观之,功能是任何一个公共设计的核心要素。对于一个城市园林,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而且还要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个有实际功能的场地,或是从生态上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或是提供给人们一个约会场地等。在城市园林之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均有美观的性质,那么也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核,符合人们的需求设计。对于城市来说,小孩是活力,有了小孩就有了生气。所以,一处城市园林,要设置小孩玩乐的场地,同时也应为大人提供观看小孩的地方,这些是符合功能的建设。功能是多样性的,从生态、观赏和使用人群上来说,兼顾更多的使用需求是中国当代城市园林的一部分。

2.3 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的特征

在巴塞罗那的伊加力雅大道这一处人行空间改造中,由于不能种树,则采用人造物,不仅遮阴并且美观,从而使得它具有不连续的规律,就像走路的行人,走走停停,符合人行道路的特点。在采石场,因为有一个巨大矿坑,基于它的特殊地形,所以创造出来一个游泳池的社区公园。水域面积大,四周宽敞的池边空间和绿树使得景观优美,这种艺术品唤起居民对矿区的共同记忆。这些独特的地势和所处的环境,正是因为有了某些限制,才又有了它本来的地貌所形成的特点。

依山而建,依水而生,不同的地貌环境都具有它的独特特点。运用这样的地形特点,与自然融合,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并随时代改革与发展,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这对中国城市园林的启发就在于因地制宜,转劣势为优势,赋予场地独特记忆。

3 艺术凸显城市品貌

在巴塞罗那,城市建筑与艺术品的紧密结合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传统。艺术渗透到城市空间的点滴之中,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不同的公共艺术主题设计需与当地居民的需求、感觉、感情相结合。艺术具有人的情感,艺术成为群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只存在于博物馆之中。博物馆中的陈列艺术是单调的,是缺乏情感共鸣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有距离感的,而在街边随处可见的艺术使人们可参与其中,有着真实存在的感受。这些公共艺术品有2 个主层面:一是纪念层面,值得纪念的人物或事件;二是作品给了空间感,当一件作品存在时,人们会漫不经心地从这些作品前经过,但一旦去除作品,则会感觉少了些什么。这说明艺术与人是融为一体的,是有着城市流动的活力命脉的。这些艺术品使得城市更加人性化与赏心悦目,使得空间有着自己的个性,而同时人们又有着自己的空间。

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园林建设来说,我们也需要在里面注入活的艺术,让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艺术不是遥远的词,而能随处可见,这是一种城市的可观赏性。有了独特的艺术,才会让每一处园林不同,艺术赋予园林名字,使城市也有自己的特点与独一无二的象征。

4 结语

著名的“巴塞罗那模式”是具有远见的城市改造方案,它带给我们多角度的思考。从改造方式上,一改陈规的大规模造园,从单点切入,使城市里赋予了大大小小的公共艺术空间,再到面形成完整的城市灵魂。召集不同的设计师创作具有思想的艺术品,使得这个城市传承了它的文化传统,并在这样的地中海文化背景下,散发着这个城市热情奔放、喜爱室外空间的特点。一个个不同的艺术灵感与主题,却有着灵感的源泉纽带维系着这个城市的艺术面貌。在设计之中,我们需要从中领略的是它强烈的功能化与人性化。简单朴素的空间,人才是空间的核心,给予空间色彩与活力。功能化使得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城市园林,都既华丽又实在。因地制宜是结合城市区域的地形地貌、文化背景、功能使用,创造一个空间抑或是中国当代城市园林的重要依附点。而艺术是具有灵魂的,艺术能够赋予当代城市新时代意义。博物馆里陈列的艺术品是单一的,但是艺术形式不应局限于此,而在于生活之中,它与人息息相关,融为一体,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必需品。

巴塞罗那独特又富有远见的城市公共艺术,让我们重新定位艺术,也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市园林建设:是改造方案的可行性,是城市环境的可居住性,是景观艺术的可观赏性;赋予了中国的园林建设的新思考和目标,给予我们新的改造方式与设计风格,将功能融糅其中;将人性化作为首要参考,将艺术与此血脉相融。

总而言之,中国当代城市园林建设需有可行、可居、可观、可赏,由点及面,覆盖城市,融入新时代。

猜你喜欢
巴塞罗那城市园林空间
探讨城市园林养护中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途径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巴塞罗那达姆旧工厂办公室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的应用研究
浅谈城市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纸盒垃圾箱
QQ空间那点事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