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方案探析

2021-12-12 10:39胡艳南
现代园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针叶光灯落叶松

胡艳南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围场 068450)

落叶松人工培育在河北省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河北省太行山地、冀北山地、燕山山地和坝上高原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当前多数已郁闭成林。而在落叶松栽培过程中,鞘蛾的出现对落叶松营林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探究河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方案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河北落叶松鞘蛾的表现

落叶松鞘蛾属于专性潜叶危害的昆虫,也是我国河北地区落叶松营林的主要威胁因素。从20 世纪以来,鞘蛾在河北省林区发生面积、为害面积逐年递增,且呈现周期性大发生态势,每间隔10 年出现一个发生高峰期,持续4~5 年。特别是在河北太行山地,鞘蛾大发生的周期更加突出[1]。每个鞘蛾大发生期落叶松受害率达100.00%,平均虫口密度达到100 头/m,最高可以达到每样枝500 头/m。由于鞘蛾暴发时会将落叶松刚萌发的叶子啃食殆尽,对落叶松的正常生长、抗性造成影响,受灾落叶松林会出现大量死亡,威胁落叶松林生态屏障功能的发挥,材积损失显著,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一般在河北落叶松林间,鞘蛾1 年可发生1 代,以幼虫带筒巢在落叶松小枝基础部位、短枝上(2 年生以上)、树皮裂缝(中下层)内越冬,次年4 月中上旬左右开始活动,啃食松树芽苞。在落叶松嫩叶开放后,鞘蛾幼虫可以潜入针叶内,从内部啃食叶肉至残留表皮,被害的落叶松针叶会干缩,颜色也演变为灰白色[2]。进入4 月下旬或5 月上旬,鞘蛾开始化蛹,老熟鞘蛾幼虫会直接将多枚针叶缀在一起筑蛹鞘化蛹。5 月中下旬,鞘蛾进入化蛹盛期且部分成虫开始羽化。而初次孵化的幼虫会开始为害叶肉,并在3 龄时制鞘。6 月上旬,鞘蛾进入羽化盛期,且在2 周内出现成虫羽化征兆。进入7 月上旬,鞘蛾幼虫孵化盛期到来,直到9 月末鞘蛾幼虫才会开始缀在树梢上,并于10 月上旬先后入蛰。

2 河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方案

2.1 悬挂人工鸟巢箱

鸟类是鞘蛾等害虫的天敌,通过在落叶松树干上悬挂人工鸟巢箱的方式,可以实现鞘蛾的可持续控制。

在人工鸟巢箱悬挂前,可以选择厚度为1.00~1.50m 的废弃板皮、木板,制作成长、宽、高为14.00cm×14.00cm×30.00cm 的鸟巢箱。其中鸟巢箱上出入孔径为4.00~6.00cm。每年4 月下旬之前,利用铁丝、挂钩等工具将鸟巢箱固定在落叶松主干、枝杈位置。一般人工鸟巢箱悬挂高度应距离地面4.00~5.00m,朝向与坡向相同,或者朝向东南,人工鸟巢箱与鸟巢箱之间的距离为50.00m。每年9 月至翌年4 月对人工鸟巢箱进行清扫、打理,实现人工鸟巢箱的多次利用。

2.2 喷施生物农药

鉴于河北落叶松多生长在山地或坝上高原,区域地形复杂度较高,通行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地面防治。加之鞘蛾防治最佳时间段为林区森林防火关键时期,地面喷雾、烟剂防治与火灾防控安全要求不符合。因此,可以选择飞机超低量喷洒药剂的方式,准备M-18B 型飞机、国产雾化器和3WF 喷雾机。在药剂选择方面,化学药剂具有对鞘蛾天敌影响大、对环境威胁大、防治成本高、与安全生产需要不相符等特点,因此,可以选择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如1.00%苦参碱液体制剂、0.20%阿维菌素油剂、1.20%烟参碱乳油等[3]。

在设备、材料准备完毕后,防治前固定对象,按照300.00~400.00g/hm2配置1.00%苦参碱液体制剂,搅拌均匀后加入飞机药箱内。并基于减少蒸发、加快沉降速度的目的,每架次加入事先配制完毕的尿素水溶液45.00g/hm2、食盐水溶液45.00g/hm2以及20.00g/hm2好湿。而0.20%阿维菌素油剂需要直接加入飞机药箱内调整至喷洒2000.00g~3000.00g/hm2的剂量。一般所选择的飞机型号承载药剂量为1000.00kg,喷洒幅度为90.00m,有效喷洒药剂幅度为70.00m。在具体作业时,应控制飞机高度与落叶松冠层相距15.00m 以上、20.00m 以内,行进速度180.00km/h,喷洒药量2000.00g/hm2。根据落叶松鞘蛾发生程度的差异,所喷射药剂的量、频次也具有一定差异。可以利用1/5000地形图进行航带划分以及作业架次计算,根据每一条作业航带起始点经纬度,在作业前将导航全球卫星定位输入到飞机控制面板上,进行喷洒设备作业顺序的科学排布。

除飞机超低量喷洒外,对于部分面积较小的落叶松林地,也可以将1.00%苦参素植物杀虫剂依据1/2500~1/1000 的比例配制后,进行针叶喷雾。或者利用3WF 喷雾剂,依据1/5000~1/1000 的比例,配制1.80%的阿维菌素乳油,均匀喷雾。

2.3 黑光灯诱捕

黑光灯是一种利用特殊光源诱杀趋光性害虫的高效率害虫杀灭工具。而鞘蛾是一种趋光性害虫,其眼睛网膜上具有吸收特殊波长光的色素,通过色素吸收引发光化学反应刺激视觉神经,进而指挥翼、足取向光源运动[4]。基于鞘蛾这一特性,可以选择波长在3600m紫外线光的黑光灯,将黑光灯悬挂在落叶松树干上,达到诱捕鞘蛾的目的;或者将黑光灯设置为漏斗水桶型,装设在支架上,将支架放置在落叶松林间,配合灯罩+灯杆+触发器+镇流器+高压电网+收虫器等恰当的捕杀工具,达到良好的诱杀鞘蛾的目的。

2.4 性引诱剂释放器

性引诱剂防治鞘蛾隶属于信息化学物质干扰交配防治技术领域,来以顺-5-癸烯-1-醇(Z5-10:OH)为代表的性引诱剂是河北落叶松鞘蛾的有效性引诱剂,100.00μg 的顺-5-癸烯-1-醇(Z5-10:OH)可以有效应用于大量诱杀河北落叶松鞘蛾和鞘蛾的发生期监测[5]。在顺-5-癸烯-1-醇(Z5-10:OH)采购完毕后,可以进行诱芯的自行制作。常用的诱芯材质为天然橡胶塞式,内部含有的性引诱剂含量为100.00μg,释放器含量为1000.00μg。在河北落叶松鞘蛾成虫羽化前期,于距离落叶松林30.00~60.00m 的位置,利用铁丝将性引诱剂含量为1000.00μg 的释放器水平悬挂在落叶松冠层南侧中间位置的枝条上。控制每行诱芯的距离在60.00~120.00m,定期更换诱芯,直至鞘蛾成虫期结束。在交配干扰诱芯悬挂完毕之后,每间隔一行进行几个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性引诱剂诱捕器间距在120.00~240.00m 之间,高度在2.00m 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在顺-5-癸烯-1-醇(Z5-10:OH)应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应用剂量超过100.00μg。这主要是由于剂量过大的性引诱剂会对雄性鞘蛾产生迷向、干扰效果,导致其辨别诱芯能力失灵,影响性引诱剂作用的有效发挥。

2.5 科学营林

一般鞘蛾大量发生于林间空地小、林种单一、郁闭度小、林缘小的林分。因此,应注重采取更加科学的落叶松营林技术,贯彻合理密植的原则,在林间空地内进行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补种,达到丰富松林间天敌种类、阻止鞘蛾的效果[6]。同时,根据鞘蛾在落叶松树冠上垂直分布越冬、中下层较多的特点,在冬季、早春时分,将虫口密度较大的枝条砍除后集中处理,达到管控虫源的目的。

3 河北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

通过综合实施上述措施,从4 月份开始没有发现鞘蛾的为害痕迹,表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抑制落叶松鞘蛾的侵染、再侵染,并保护鞘蛾天敌以及周边有益生物免受化学药剂的伤害。特别是以1.00%苦参碱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喷施,在喷药后1d 鞘蛾虫口密度可以下降50.00%以上,死亡率超56.00%;在喷药后2d,鞘蛾虫口密度可以下降80.00%以上,死亡率超84.00%;在喷药后7d,鞘蛾虫口密度可以下降85.00%以上,死亡率接近90.00%;在喷药后15d,鞘蛾虫口密度可以下降90.00%以上,死亡率超95.00%。且在药剂喷洒后,落叶松鞘蛾幼虫于次日会出现拒绝食用针叶情况,直至无生命迹象,表明生物药剂可以减缓鞘蛾幼虫取食针叶为害,保证落叶松针叶完整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鞘蛾是威胁河北落叶松生命以及松林生态屏障功能发挥的主要有害因子。由于落叶松生长于山地内,地形复杂,地面防控鞘蛾难度较大。而化学防治对鞘蛾天敌也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且存在环境污染隐患。因此,可以选择悬挂人工鸟巢箱、飞机低密度喷洒生物农药等方式,制定并实施防治效率高、防治成本适中、与生产要求相符、对环境友好的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方案,降低鞘蛾种群密度,控制区域落叶松鞘蛾的猖獗危害。

猜你喜欢
针叶光灯落叶松
阳光补光灯在各种作物上使用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雪景
风雨海棠
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昆虫种群密度的几点释疑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
上帝说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