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注汽压力高、出砂严重影响,G区块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低产低效井日益增多,造成储量无法有效动用,为此开展改善注汽效果技术研究,包括超临界注汽技术、降压注汽技术以及化学冷采技术等,现场应用70井次,阶段累增油1.69万吨,平均单井次增油241.4吨,效果显著,低油价下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关键词:稠油油藏;超临界注汽;降压注汽;化学冷采
1.概况
G区块为复杂断块稠油油藏,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部,主力开发目的层为沙河街组沙一、二段油层,含油面积4.55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885.5万吨,原油性质为普通稠油,20℃地面原油密度0.9425g/cm3,50℃脱气原油粘度2500~5000mPa.s,采用蒸汽吞吐开发,共有油井140口,开井105口,日产液量511.4吨,日产油量202吨,综合含水60.5%,采油速度0.83%,采出程度15.6%,累油汽比0.32。
2.开发存在问题
经过20多年开发历程,G区块蒸汽吞吐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有三方面:
一是注汽压力高,蒸汽吞吐效果差。G区块储层砂性以砂砾石为主,粘土含量12.5%,在高温高压下,粘土成分发生转变,蒙脱石含量增加,注汽吸水后膨胀堵塞储层,注汽压力提高,蒸汽吞吐效果变差,如表1所示,区块注汽压力高于18MPa井数55口,占开井数52.4%,平均油汽比仅0.15。
表1 G区块注汽压力情况统计表
二是注汽后出砂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首先是区块储层岩石成熟度低,胶结物主要为泥质、钙质,胶结较疏松,注汽后出砂加剧;其次是蒸汽吞吐属于地层能量衰竭式开发,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能量亏空严重,储层岩石骨架被坏,导致出砂严重。区块共有出砂井40口,占总井数28.6%,其中因注汽后出砂导致低产、关井、捞油井32口,占出砂井数的80%,影响日产油量约50吨。
三是低产低效井数多,所控制储量无法有效动用。受注汽压力高、出砂严重影响,G区块共有低产低效井(日产油小于1吨)52口,占总井数37.1%,控制储量265万吨,采出程度仅10.5%,剩余可采储量47.7万吨。
3.技术对策研究
3.1 超临界注汽技术
当水蒸汽温度为374.3 ℃、压力达到22.05MPa时,成为超临界蒸汽,其具备气体和液体双重特点,即高压、高密度、高热焓值,且粘度低,能快速扩散至地层,增大吞吐半径,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具体锅炉在参数如下:注汽锅炉额定工作压力35MPa,额定蒸汽温度400℃,额定蒸发量11.2t/h,设计热效率92%。
为满足超临界注汽要求,需要对相关配套设施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是注汽井口,关键部件采用锻件,部分零件采用高温合金结构钢,密封件采用进口石墨密封圈和杯状模压密封环,满足高温高压要求(400℃、35MPa);其次是地面活动管线,材质选用35GrMo,耐压等级为35MPa,采用法兰及高强螺栓连接,柔性石墨密封,确保高温下的机械性能和可靠密封;三是隔热管材质,由常规N80管材优化为P110管材,耐温强度由350℃提高至400℃以上。
3.2降压注汽技术
对于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后导致注汽压力高问题,常规酸化效果差,主要原因是无法解决有机质堵塞,为此研究出集孔道保护、深穿透解堵、有机清洗、储层防膨保护于一体的降压注汽技术,其技术机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解堵技术,解堵药剂体系由有机质清除剂、强穿透剂、孔道保护剂组成,其中有机清除剂溶解有机堵塞物,溶解率可达92%以上,强穿透剂使渗透时间由5.5s下降至2.5s,有效降低酸液流动阻力,增大酸化处理半径,孔道保护剂在孔道壁形成光滑保护膜,降低二次堵塞率,延长酸化有效期。二是储层保护技术,研制出由季铵盐、羟基铝和无机盐构成新型防膨剂,具有无机盐耐高温和有机盐抗膨能力强的双重特点,耐温340℃以上,且抗冲刷能力较强,能达到一轮防膨、多轮受效的效果。
3.3 化学冷采技术
化学冷采技术借助稠油稀化降粘、活性助排以及低碳酸解堵等特性,将各药剂性能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借助特殊工艺过程,形成具有解堵、降粘、助排作用的化学采油技术,其主要特性包括多相泡沫暂堵特性、稀化降粘特性、迅速补充地层能量以及防破乳和润湿转向等。
3.4 现场应效果
2020年以来,G区块共实施各类改善注汽效果措施70井次,阶段累增油1.69万吨,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实施超临界注汽35井次,阶段累增油0.85万吨,平均单井次增油242.8吨,吨油成本由165元降至125元;二是实施降压注汽25井次,阶段累增油0.58万吨,平均单井增油232吨,平均单井注汽压力下降3.5MPa;三是实施冷采技术10井次,阶段累增油0.26吨,平均单井增油量260吨,与超临界注汽相比,平均单井停产时间缩短12天,排水期縮短3天,单井节约成本25万元,提高油井生产时率。
4.结论
本文针对G区块注汽吞吐过程中存在问题,开展改善注汽效果技术研究,包括超临界注汽、降压注汽以及化学冷采技术等,现场应用70井次,阶段累增油1.69万吨,平均单井次增油241.4吨,效果显著,可为其它油藏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曾玉强等.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J].特种油气藏.2006(06).
[2] 任芳祥等.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J].特种油气藏.2012(01).
作者简介:
穆磊,女,1983年9月出生辽宁,汉族,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现就职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从事基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