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阳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术课程以其天然的特质承担“课程思政”的教学,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融入时代特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通过实践课程的实施,有效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美术课程;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育人”就要先“育德”。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系统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推进全面美育工作是强化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
1美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含义
美术教学是指以美术课程内容为中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一是强调了美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或辩证统一,二者彼此依存,相辅相成。二是明确了美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只有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学习。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因此,高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美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以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2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1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具有丰富悠久的文化历史,美术史上更是具备不计其数的名家名作。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鉴赏原始时代陶器的魅力、明清时期家具的魅力以及传统绘画的魅力等等。我们的祖先创作出非常多的无与伦比的精美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由于近现代时期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缓慢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我国各个方面在学习西方文化,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技术才是抵制外国之道,这种没有自信的经济促使我国的文化领域也没有自信,导致逐渐忽略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经说过:当这个世界谈到艺术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想到中国人的艺术。既然一个西方人都可以这样评价我国的文化艺术,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就应该更加理解与掌握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正视我国的文化历史,以此来提升文化自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并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促使我们在各个方面上都能够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并尊重。例如,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了学习国画以及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学生学习古筝以及二胡等传统乐器,然后在各个公共场所进行演出,促使我们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欣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氛围就更加促进我们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大好机会。当下我国有非常多的青年才俊都喜欢看动漫,更是对日本的动漫非常喜爱。
2.2工艺美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应明确培养目标
深度挖掘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寻找课程与学生思想动态、社会现实的切合点,将社会热点问题带入美术课程进行讨论,提炼代表作品中具有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例如,纤维艺术课程中指导学生将雁塔结绳技艺作为选题方向,通过中国结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了解汉朝的仪礼记事,追溯装飾手艺的发展历史,思考各种结饰所蕴含的传统象征意义,进行“结绳为礼”主题性延伸创作,启发学生了解结绳技艺的起源及历史。聚焦长征、飞夺泸定桥、南昌起义等历史事件及革命历史代表性人物相关的艺术作品,学党史、赏邮票,提炼邮票中描绘历史事件及发展成就的视觉语言,运用艺术手法将红色文化主题元素融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中,探寻与社会热点相关的主题并融入纤维艺术创作,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2.3围绕教材,运用直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情感
现在的教材包含大量的情感教育元素,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是培养高职生道德情感的最佳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教材运用直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学美术欣赏课时,教师单刀直入地介绍我国的泰山、黄山、黄河、西湖等,很难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是教师在授课时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聆听老师的叙述,既能使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还会引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让他们想着用自己的笔描绘祖国的美丽景色。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思想改革的巨大转变,重新定义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的内容,赋予课程教学新的使命,拓展了课程教学新的功能。通过对只有口口相传的民间美术的学习,通过对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欣赏,通过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理解美术课程不仅是技法的学习和作品的欣赏,更担负着作为中华儿女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这一教学改革的过程对于教师是巨大的挑战,对于学生是无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晓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6):39-41.
[2]高德毅,宗爱东.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
[3]张威.通识教育: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