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0余年 这部货币史“动”起来

2021-12-11 06:08王俪阎
中国收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界大明魏晋

王俪阎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朱安祥教授的《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终得付梓。书作立足货币而探寻货币背后的政治、制度、经济等多重问题,在诸多方面取得新的学术进展,研究方法、学术成就值得称道、借鉴。

本书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创新与贡献两个方面。学术创新主要表现为材料新、方法新和观点新。

该书呈现了一幅魏晋南北朝长达400年的货币发行与流通动态画卷。

材料新 20世纪以来,史学界多注重新材料的发现,王国维曾对近代以来我国发现的几大宗新材料予以高度概括和评价,并认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对于货币史研究而言,自然不能忽视出土钱币实物的相关信息。《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一书详细地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各地墓葬出土钱币情况,并对这些出土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进而提出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灼见。诸如本书第二章,由于史料所限,以往学界对于两晋时期货币使用情况所知甚少,作者便从出土资料入手,揭示了两晋市场上货币的流通种类与使用状况,进而剖析了司马氏政权未铸钱币的深层社会内涵,不仅首次向学界揭示此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而且将货币史与政治史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货币史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明四铢钱,由于存世量極少且史籍缺载,学界长期弄不清大明四铢的铸造时间与发行背景等问题。《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一书根据南朝刘宋时期由沈庆之、颜竣等人发起的一场宫廷辩论入手,断定其发行于大明元年,是刘宋政权货币减重政策下的产物。

方法新 《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并未遵循陈规,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呈现给我们一幅魏晋南北朝长达近四个世纪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画卷,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画面是动态的,这是十分难得的。以往学界对于货币史的研究,在叙事方面大都属于平铺直叙型,很少有学者关注到货币的运动状态。马克思曾说过:流通状态与价值尺度相统一,才是货币的重要本质。如何将货币史的研究叙事立体、运动起来,成为学界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瓶颈。在此方面,《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者将封建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货币的铸造与发行、货币的流通方式,以及货币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等系列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于是一幅动态的货币研究图景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观点新 本书吸收了大量新的考古材料,又建立了全新的研究方法,于是得出诸多创新观点便不足为奇了。魏晋南北朝跨度400余年,期间战乱频仍、政权林立,封建统治者在如此环境之下,大都无意关注币制发展,甚至对于国家政权发行的各类钱币,正史时常记载缺漏,诸如南朝大明四铢钱、太清丰乐钱等,均未见于史籍辑录。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收藏有大明四铢钱,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江苏省常州市,由于存世量极少且史籍缺载,学界长期弄不清大明四铢的铸造时间与发行背景等问题。《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便根据南朝刘宋时期由沈庆之、颜竣等人发起的一场宫廷辩论入手,断定大明四铢发行于大明元年,是刘宋政权货币减重政策下的产物。当然,像这种新见全书有很多,在此仅举一例,更多精彩内容还请读者细品发掘。

学术贡献在于弥补了我国货币断代史的缺环与不足。学界周知,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处在封建社会经济两大高峰之间的王朝,前有秦汉,后有隋唐。秦汉与隋唐时代,国家制度统一、社会经济发达,同时遗留下来丰富的材料,学界对于此时期的货币断代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但魏晋南北朝却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学界都缺乏对魏晋南北朝货币的系统研究,当然也没有一部完整的货币史。《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的出版,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不仅使学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而且与之前秦汉、之后隋唐的货币断代史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可以使学界更加清晰、完整地看清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而更好地总结货币发行规律,为现实服务。

此外,本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将会有力地推动货币史研究范式的更新。货币史研究不仅要注重钱币实物,还要搭建一个动态的、全景式的研究视野,《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一书所取得的成功之处,值得学界吸收并推广。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吸引更多学界关注,受到更多读者喜欢,激励作者奉献更多研究成果。(注:本文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学界大明魏晋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魏晋风骨养万世
魏晋书风的形成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
“五十肩”的简易防治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