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11月24日,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在线上圆满落幕。这是该展会有史以来首度在“云端”与观众相约。海内外百余家参展商集体亮相、五大主题展览精彩不停……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但为本届钱博会注入了更多的“意想不到”,还为当下环境中的国际钱币文化交流打开了新局面。
说起本届钱博会众多活动中的“重头戏”,必然少不了一连七天、十大专场的收藏文化直播论坛。引人瞩目的是,除了业界人士,更有不少对钱币文化、收藏投资感兴趣的人慕名观看,可谓“吸粉无数”。在观众看来,直播论坛这一形式紧贴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偏好,从而加速了本届钱博会的“出圈”速度;而独有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又让更多人借此走近并爱上了钱币。
先看一组数据:直播累计播放7.226万次、观看观众数量1.758万人、观看总时长达9.219万小时、平均每位用户观看5.24小时……因专业性、权威性与趣味性凸显,本届2 0 21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收藏文化直播论坛自开播后便反响热烈。
该论坛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钱币博物馆主办,中国收藏杂志社协办。有意思的是,论坛搭建了两个直播间:一处位于中国金币总公司一层大厅,另一处位于北京报国寺内。前者是当代金银币的“ 重镇”,在该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后者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群落,是全国钱币收藏文化的“发源地”。据悉,这种“ 混搭”也是本届钱博会的一大创新之举,一今一古,场景转换,以数字化方式上演了一场“完美邂逅”。
值得一提的是,该论坛还是《中国收藏》杂志创刊2 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长年的潜心积累与专业权威、视角独特的报道,使《中国收藏》杂志在钱币领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专家资源。这让本届直播论坛不但主题视角广阔,嘉宾阵容更是分量十足。
例如嘉宾中有两位堪称当前业界的泰斗级人物:一位是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另一位则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戴志强。邵柏林是新中国首位邮票总设计师,1980 年《庚申年》“猴票”就是出自他的设计。此次年过九旬的他,以“方寸天地 抒怀无悔的人生”为主题,给观众倾情讲述了“ 猴票”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与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深厚友谊。
而作为近代著名钱币收藏家、泉学家戴葆庭之子,戴志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钱币收藏研究与文化普及。此番他携徒弟贾晖一道走进直播间,为传承现身说法,让“师徒情深 文化传承共助力”这一主题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引人入胜。
除此之外,此次嘉宾还包括一众资深专家、学者、藏家与市场人士,他们在当今的业界都是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有着丰富的经历与阅历。
回顾七天的直播内容,不少观众反馈认为,当中既蕴含了宝贵的口述史料,又不乏学术新观点的输出、考古新发现的展示;还有来自一线市场风向的解读分析,以及对收藏投资的建议,既专业又实在。更难得的是,透过这十场直播论坛,大众感受到了当前钱币收藏研究的无尽活力。当一切再次回归到治学精神上,收藏背后的文化魅力,令人着迷。
邵柏林
新中国第一位邮票总设计师
回想起来,我与黄永玉先生已有60多年的交往。1955年,他到中央美术学院教书时,我們就认识了。上世纪70年代初,他曾因为一幅“猫头鹰”题材的作品而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段特殊时期,我和我夫人多次上门看望,正因如此,我们彼此之间有着特别深厚的友谊。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1979年元旦,我去看望黄永玉,向他提议:“黄先生,要不您画个动物,我给设计成邮票吧,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新的开始。”他想了想,说:“柏林,这么办吧,我画生肖邮票,十二生肖我都给你画。”我一听,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就向领导汇报了。当年1月9日我再去黄先生家,他已经画好了小猴,画稿大概A4纸大小。经过反复斟酌,在1979年下半年,邮票发行局终于批准印制生肖猴票。
1980年2月15日,这枚《庚申年》
猴票正式发行。最初,邮票发行局发行科确定的发行量是500万枚,实际印刷数量我记得非常准确,是443.16万枚。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后来收藏者想补齐生肖邮票,结果这枚发行数量不多的猴票就成了奇货可居。
实际上,邮票设计并不是拿到画稿后,加个“8分”“中国邮政”的字样就完事,因为还需要再创作。比如拿到黄先生画猴原图后,我坚持采用雕刻版印刷。在当年,雕刻版印刷不仅技术很高,而且成本也高,但防伪效果特别好。在制版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先在钢板上刻黑色的雕刻线,而“猴票”的整个背景底色是红色,黑线条印红底子,红颜色会顺着雕刻线往上返,这样一来导致黑的不黑,红的也不红,十分难看。情急之下,我想了个办法,画了个黑色的版将它压在红底上,再用雕刻版印上,出来的效果不但黑色部分很油亮,也一点儿都不返红了,非常好看。
我有一个习惯,凡是自己设计的邮票,付印后一定要去印厂守着。一来二去,跟工人们也就熟悉了。这当中有个细节值得一说。由于多年不印雕刻版邮票,当时库存的雕刻墨已经变得粘稠干结,因此“猴票”在印刷时是掺入了黑色铅印墨的。但这又面临一个新问题:邮票印刷通常使用的都是快干墨,工人在机器终端将印好的邮票一摞,再往旁边一收就行了。但铅印墨不是快干墨,如果按照通常做法,黑色的线条会粘黏。后來大家又想了一个主意,在现场搭起由一层一层三合板组成的架子,印好后20版一摞,搁在上面晾干。这就无意间成就了现在“猴票”鉴别的一个小窍门,即如果整版票背胶部分上面有斑斑黑点,那基本就是真的了。
戴志强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
除了体制内专业鉴定人员的培养,对民间收藏研究群体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从2014年开始收徒,目前有贾晖、刘飞燕、赵梓凯、佟昱、董瑞、陆昕、陈宝祥、陈文军、汪洋、宋捷十位弟子。凡是我的徒弟,都要遵师训,即“为人之道善为先善友友善,治学之道善为上善见见善”。
所以,“做人”是收徒的首要考核标准。另外,灵气、悟性也不可缺。实际上,在拜师之前,十位徒弟都在一线实战过,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相当高的眼力。既然收了他们为徒,就应该帮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能只停留在实战阶段,而是要通过实战不断从理论、文化上提高,向学者靠拢,直至成为一个真正的钱币学家。
以“戴门弟子”为例谈到师徒传承的模式,我想,可以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一书作为实例剖析。此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钱币实物展示,它们均来自于2019年10月18日浙江绍兴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开馆展览——“戴门弟子精品展”。在这个展览的基础上,我们经过筛选、精炼和补充,最终确定170余件藏品。
第二部分是十位徒弟根据自己的收藏特色、主攻方向分别撰写的论文,从先秦一路下来,比较完整地连起了历史脉络。经我指导,每一篇论文都经过重新推敲、修改,甚至有好几篇是推倒重来。
第三部分是介绍我的父亲戴葆庭先生毕生收藏的研究成果。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光只是集结了徒弟们的新近研究成果,至少还可以被视为是当代钱币学研究方法与方
向的一个缩影。它代表了我们要努力的目标:第一,钱币学研究以实物为对象,不会看实物,不可能成为钱币学家。第二,光会看也不够,必须进一步向文化学者靠拢。我常跟徒弟们说,哪怕你们是经商,也要像民国时期的泉学大家们那样,成为儒商。
无论是收藏还是经营,每个时期都会有“大浪淘沙”。想要收获成果,必须要持之以恒,并且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人这一辈子过得很快,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不行的。
收藏家也好,学者也罢,本事再大的人如果人品不行,最后非但不成事,还可能坏事。在这个基础上,入门后要学会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因为钱币收藏同样是“汪洋大海”,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大家、专家什么都懂,只能是一个门类,比如古泉、机制币、纸币。你想要全部“通吃”,永远“吃不了”。以古泉为例,还可以再细分,比如选择一个朝代、一段历史时期,深入研究下去;又或者是以正用品、民俗钱、压胜钱这样的门类来划分,切记贪多、贪大。专注一个小领域才能成为专家,否则只是“杂家”而已。
周卫荣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
百余年前,黄金就曾作为风光无两的国际本位货币而存在。从考古发现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人类使用黄金的历史悠久。那么更早以前,比如古代早期,甚至包括远古时期,黄金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有哪些用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喜爱收藏的人应当学习的功课。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墓地与内蒙古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都出土了金耳环,由此可见,起初黄金是作为饰品(包括神祀)进入人类生活的。中国古代黄金货币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楚国,以金版形式作为称量货币使用。
藏界常说的西汉马蹄金、麟趾金首次见于文献是在汉武帝时期。它们的基本功用为祭祀,“上”“中”“下”铭文则是对应祭祀的组合或摆放位置,而非指成色高下,也不是作坊代号。
自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黄金后,“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就成了业界的热门话题。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史书记载,西汉皇帝动辄便赏赐以“斤”为计的黄金。然而,很多时候这只是价值尺度,实际用于支付还是铜钱,或者用爵位等其他方式交易。文献记载与实际使用是有很大区别的。
贾晖
钱币收藏家 华夏古泉联合创始人
我的师傅戴志强先生教过很多学生,但在我们十个徒弟看来,无论是仪式感抑或理念上,徒弟与学生有所不同。我们遵从的是传统拜师方式,比如有拜师帖、拜师礼,更重要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拜入“戴门”后,我们遵师训成立了善泉社,并且在师傅的指导下对泉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对我个人而言,更大的收获是在精神层面。因为作为古泉爱好者、从业者,收藏研究必然会接触历史,这会让你感觉到历史长河中的个人非常渺小,我们都是“过客”,钱币才是“主人”。师祖戴葆庭先生那一代大家,开创了当代钱币学的先河;而师父这一代前辈,扭转并奠定了现在钱币研究收藏的活跃局面。他们是挖井人。轮到我们这一代,未来能给行业留下些什么?这是必须要思考和身体力行的。所以,身为“戴门弟子”,既是荣耀,也是责任。
对于想进入这个圈子的人,我的建议是:机会永远有,但只会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你只是为了行情起落时的收益,那就要慎重,最好对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把控能力;如果你是基于对文化的热爱而进入,我想说任何时候都不晚,现在就是一个大好时机。
李波
北京開元中国金币经销中心总经理、党组书记
我想大家一定会好奇,怎样才能感受到金银币的好玩呢?其实随着时代的前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更新与改变。所以好玩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内容丰富。比如北京开元的新产品有“他乡遇故知”、升迁、升学等代表了值得纪念的人生际遇的相关金银纪念章,还有贴合生肖虎年的银质小老虎套装等等。
将传统文化、国潮国风,加上年轻人容易接受的形象通过产品表现出来,我相信会受到大家的喜欢。未来,我们也会朝着设计有趣且有文化味儿的产品这个方向而努力。
丁峰
易金在线总裁 金银币收藏领域专家
快乐收藏一定是建立在理性投资的基础上。金银币琳琅满目,但投资不要盲目。我的建议是,除了要考虑发行量是否稀缺,也要看你想买的币他人会不会喜欢,多问一问身边集币的朋友。
我认为收藏与投资相并重的组合是最理想的。如果你从集藏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至少证明你的收藏眼光是正确的。还有人说,收藏属性是根据币值多少来区分集币等级,这也不对,并不是买贵的就一定会比便宜的有所建树。金银币的收藏投资要从题材、存世量、工艺水平,以及这枚币在金银币发行史上的地位综合考虑,所以关注“老精需”是一个不错的原则。
王宝清
北京中金国衡收藏钱币鉴定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
谈到中国特色钱币鉴定评级未来发展的话题,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建立行颁标准,为规范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二是作为行业自身,也要积极创建具有公信力的钱币鉴定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规范和引导。
而对评级公司而言,品牌建设是必备功课,诚信经营、理性竞争才能为集藏者提供优质服务。更重要的一点,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加强鉴定评级师的培养,才能更有效提升行业整体操作水平。
段洪刚
钱币收藏家、北京公博古钱币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总经理
收藏钱币更要收藏钱币背后的历史文化,学习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北京公博十年的成长历程中,公司一直致力于钱币文化的推广,而近年来举办的“钱币文化进校园”活动也深入人心,备受各界关注。
到今年10月,我们捐赠云南57个县属高中的钱币已基本接收到位。据反馈,有了实物,不仅学生听课有兴趣了,老师讲课也更有劲了。我想,当企业步入比较稳定的盈利阶段,我们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让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并重,也是一种理想的实现。
其实作为个人而言,我也是非常重视学习与研究的。这些年,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力所能及地做相应的学术研究。可以说,学术研究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之一,也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未来,我还是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管理上,但对钱币的研究与探索会坚持不懈,“毕竟学无止境”!
据估计,去年以来,有不少于10万名新人加入钱币收藏大军。对于这些新手,我建议首先还是以购藏评级币为主。其次,在选择评级币的时候,适当关注不同品牌的差距与市场风评,多进行一些了解、选择,以助于自我做出判断。
黄通
奥运藏品收藏家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对于本届冬奥会纪念币,我认为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
首先,尽管冬奥会题材的纪念币在我国并非首次发行,但即便是从世界范圍来看,北京冬奥会纪念币的发行数量都不算多。而且,要通过一枚小小纪念币,来展现运动员的完美形态,需要借助包括雕刻在内的很多技法。用平面去呈现3D效果,难度可想而知。
第一眼见到北京冬奥会纪念币时,我被惊艳了!全新幻彩工艺的运用使得它的反光五颜六色,绚丽夺目。历届冬奥会纪念币中,与之相近的幻彩图案,只有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发行过一套,但不如北京冬奥会这套立体。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发行过一枚银币,也有幻彩图案,不过面积很小。再加上此次北京冬奥会这枚幻彩图案纪念币上运动员的造型优美大气,综合这些因素考虑,自然值得收藏。
集中精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某一领域,并且做好做精,同样可以拥有一片天地。奥运会所承载的价值与内涵是其他体育赛事都无法替代的。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光、建筑以及国人对体育精神的理解,都被浓缩在这方寸之间,因此我很享受奥运币集藏所带来的乐趣。
孙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知名雕塑艺术家
近年来,钱币领域涌现出不少文创产品。将雕塑与钱币、铜章等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其实钱币也是一种雕刻艺术,比如刚刚发行的虎年生肖币,它将雕刻之美融于方寸之间,既浓缩了生肖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征。钱币这一方天地,为那些致力于用雕塑发声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在造币领域、收藏领域做更多益事。
我从事文创设计开发已有多年,我认为,文创产品是将原本深奥的艺术转化为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接地气”的产品,其创作的核心是要让人民能够感受到创作的意图、主题和思想,把这一时代的印记留下来。而艺术家在从事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时,不仅要和时代紧密相连,更要关注到文创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通过产品输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些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对于当前不少文创产品同质化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认为文创产品的形式可以模仿,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创”。做文创就是要有原创精神,要创造出真正让人们眼前一亮、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
吴越
中国收藏家协会钱币委员会副会长
我出生在上海,那里素来有着浓厚的民间收藏氛围。最初我喜欢邮票,小时候常跟着父亲去逛集邮市场,那里除了邮票,还有钱币和磁卡。因为零花钱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的纸钞集藏,没想到就这样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并且创造了我的一片天地。于我而言,纸币收藏不光是从业、交友的工具,还有力地补充了个人兴趣,更带来文化传承的力量。
针对纸币收藏,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如何品鉴。这既需要从包装、纸张、流通痕迹、号码、出处等进行多维度判别,当然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也有人常问我错版币的价值,以我的经验来看,错版币只是记录了印刷的一个错误而已,缺乏文化传承的元素,因此应该非常谨慎客观地去看待它。
收藏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一路走来时常思考的。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是经济财富。其实一个被世界所公认的理论是,投资时间在8年至15年,才可能产生比较可观的回报。鉴于此,我建议对钱币收藏感兴趣的朋友,不要一入门就想着投资能得到多少回报。其实,收藏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投资功能,它还有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