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摘要:本文在飞机维修思想的基础理论下,从飞机维修的基本要求出发,详细描述了飞机维修思想的发展史,主要是早期维修思想、可靠性维修思想、MSG-2维修思想、MSG-3现代航空维修思想四个发展阶段,浅述每个时期飞机维修思想的指导特点以及中心思想,通过探讨不同时期的飞机维修思想的变化,分析飞机维修思想转变的影响因素,总结飞机维修思想对航空业以及航空维修业的发展意义。飞机维修思想指导航空维修,对航空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飞机维修思想也影响着维修业的成本利润。飞机维修思想指导着维修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航空业的发展影响着飞机维修思想的转变方向,通过总结飞机维修思想,对未来飞机维修思想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飞机维修思想 发展史 MSG-3
1 20世纪70年代飞机维修思想的完善
1.1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于飞机维系的新需求
在19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一些地区开始使用飞机。一些重大航空事故不时发生,联邦航空委员会(FAA)更为关心航空安全。在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维修时间间隔较短,维修频率较高。虽然飞机的维修成本非常高,但是飞机的可靠性并没有提高。鉴于此,FAA成立由FAA和航空公司的代表组成的工作组,对预防性修复的能力和效果进行了研究。在过去,为了保证一个令人满意的可靠性水平,强调减少维修间距。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稳定水平和维修间距并不是直接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需要分开研究。因此,在定时维修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维修方法:视情和状态监控。这是多年来使用的三种主要的维修方法。
1968年7月,FAA专家和航空公司运营者们组成的维修指导组(MSG)总结先前的维修案例经验,把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主义(RCM)作为指导早期维修的计划, 拟定出一个用于指导制定预定维修方案的文件:《维修评审与大纲的制订》,这就是是MSG-1文件。这是一个合理的决策逻辑,用来决定在制定整改计划时应该做什么。
1.2 MSG-2维修思想的全球适用性
MSG-1文件在制定波音747的维修计划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此之后,逻辑决策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借鉴经验,对理论决策方法进行了更新。删除针对于波音747机型的具体内容,制定适用于新机型的通用性文件,即MSG-2: 《航空公司/制造厂家的计划维修方案文件》。MSG-2适用于世界上大多数飞机的维修。
2 21世纪新飞机维修思想进入新时代
2.1 MSG-3维修思想的先进性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适用了MSG-1和MSG-2,但几年后,文件升级的要求越来越明显,例如严格区分安全后果和经济后果。隐藏的功能故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新的飞机设计理念的出现也导致了新版MSG文件的出现。因此,由FAA专家、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组成的新的工作组成立,他们的目的是对MSG-2进行再加工。终于,在1980年9月30日,新的工作组发布了新的MSG-3文件,该文件主要是为了严格区分安全性和经济性成果,对功能障碍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分类,对结构老化分为偶然损伤、环境恶化和疲劳损伤等多种情况。MSG-2是确定维修方式的逻辑流程,而MSG-3是为了确认维修工作目的的逻辑流程。
2.2基于损伤容限的维修思想的融入
损伤容限(damage tolerance)是一种新的结构设计理论。该理论假设在所有结构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缺陷。设计者的任务是利用各种损伤理论(如断裂力学)以及特定的外部载荷,通过这些缺陷的扩展速度来确定相应结构的残余强度。在承重结构发生变化后,损伤容限的设计需要结合以上提到的技术以及损伤探测的疲劳理论,给出结构的检测周期,以保证结构的破坏金在这段时间内不扩展到临界。虽然微小缺陷无处不在,但结构的疲劳失效往往是由微小缺陷引起的。因此,飞机强度安全分析从对静、动、疲劳强度的分析逐步化为损伤容限分析,这也是NASA、FAA等对于飞机强度评估的主要内容。
3 飞机维修思想和飞机维修之间的影响
3.1飞机维修行业的诞生导致飞机维修思想的启蒙
1903年,“飞行者”一号的诞生宣布了飞机历史的开端,飞行器的发展也迎来了开端,相应的飞机维修行业也展现雏形,而为了可以有序的进行飞机维修,飞机维修思想也变得必不可少,也就是飞机维修行业的诞生导致了飞机维修思想的启蒙。
3.2飞机维修思想对于飞机维修的“反哺”
在维修思想在航空公司的实际应用中,大基调是在大型航空器进行公共航空运输运行验证规则中确立了维修思想。其核心和重点是结合国内大型民用航空业务的特点,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框架下,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先进航空维修公司的思维中,使航空公司的维修工程适用于航空系统。从维修工程系统的角度来看,一系列的维护和工程问题处理的原则、标准建立程序和方法,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维护工作,确保了工程系统管理模式的连续性,和维修操作的责任性。为了保证飞机持续有效被监控,以确保和恢复飞机的固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恢复控制管理过程为基本场景,产生的维修质量,影响形成和实现的活动作为基本的内部使用规则。结合维修保养的专业分工和职业生涯,个性鲜明,完整地建立起一个有机的维修工程体系。根据某航空公司的实际实施情况,充分满足各项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结合航空公司机型特色航线、综合管理能力、结构维修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开展维修工程。简历系统操作和维护规则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如下:①制定维修的计划和最低配置中指定的标准满足适航;②通过公司的技术部门确定监督和评估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维修的计划;③航空公司根据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完整的维修的要求和规范发行的方法和标准,建立合理的维修保证体系,确保各项维护工作正确实施;④应用流程管理和动态监测方法,寄生于一系列的系统应用,维修系统、组织管理和独立于维修的质量检验系统,建立了动态内部和外部质量检验机制,以确保所有人员,工具,设备、技术资料等维护系统的继续运行满足要求,并在各种国内法律法规中始终处于法律监控状态。
参考文献
[1]杨王锋. 基于飞机外场维修数据的维修大纲优化研究[C]// 2019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与维修技术论坛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南昌:《測控技术》杂志社,2019:239-241+297.
[2]钱诚.A320飞机维修管理思想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3(26):489.
[3]聂挺,李飞.航空维修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探讨[J].航空制造技术,2015(15):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