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锴
摘要: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建立数字化运行的模式,为各项工作的运行带来有效的帮助。而在数字化运行过程中,对于网络系统数据安全的防控,由于产业和相关部门缺少经验,所产生的数据安全治理效果不明显。一旦非法分子利用管理漏洞对数据进行复制和盗取,就会对个体和产业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大对数据安全管治的研究,是保护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安全
1 大数据安全治理的价值与特征分析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类技术和资源不断涌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数据安全检查和管理的重要价值。面对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类型,以统一的标准和安全管理方式,进行对所有数据的防护,容易出现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不到位的问题。而海量数据的精准防护,可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确定基础的安全防护要求,数据安全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对具有价值的数据,存在的形式、安全状况、防护需要作出调查和分析,依据具体的情况判断在使用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预警方案来应对安全事件的发生。二是做好事前预防,需要对海量数据展开归类,并依据数据的保密程度添加不同安全等级。并做好事前防控的准备,减少突发安全事件对数据的破坏。三是定期排查数据系统存在的病毒和漏洞,对系统展开安全检查,并对存在的漏洞进行风险等级的判断,依据结果调整安全治理和防护的重心。这些数据安全把控和治理的手段,反映着对于数据的安全防控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够一味地封闭数据。
2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
(1)网络病毒多样化发展,使安全技术难以有效防护
大数据时代下,智能技术和网络系统的增速发展,使信息和数据的传递与共享成为常态。而多渠道和多用户之间的数据流转,容易增加信息的隐形残留,且数据存在环境的复杂化,同样增加数据追踪和安全把控的难度。面对数据信息背后存在的重大价值,网络病毒和攻击手段,也随着数据的多样变化,衍生更多的高级化运作方式。传统数据安全防护所采用的防火墙部署和边界防护的模式,对于部分病毒和攻击有着防护的效果。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面对持续且隐蔽的攻击,安全防护系统存在感知上的困难,容易造成部分病毒的侵害,无法保障数据整体的安全。
(2)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数据运行存在安全风险
数据安全管理不但需要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还需要外部安全法律体系的保护,在大数据时代形成内外协同防护的模式,营造安全风险把控和安全治理的良好环境,以增加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治理意识和要求,在法律规制和安全制度下完成各项工作要求。然而,我国还未出台针对数据安全管理上的法律条例,针对法律要求实施的各地管理规范不统一,外部管理体制的建设不完善。以数据信息的隐私权保护为例,在数据传送中,对于包含个人信息的内容,在信息持有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可完成大规模的传送。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据安全治理对策探析
(1)对不同阶段数据实施分级安全技术防护,保障数据来源与传输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不同阶段的数据实施分级安全技术防护,保障数据的来源与传输共享,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阶段、数据传输阶段、数据储存阶段、数据使用以及数据共享等五個阶段。第一,在数据采集阶段加强安全治理防护措施,需要强化安全管控措施,落实法律法规体系,约束数据采集人员个人行为。并利用数字检验技术,验证数据真实性与安全性。第二,需要加强数据传输阶段的安全管理,运用密码技术对数据加密防护,在数据传播源头与接收端分别实施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整个过程。第三,在数据储存阶段,强化安全防护力度,可利用数据备份功能,对意外丢失的数据资源,利用数据备份中的副本技术进行在线储存和恢复,以此来避免数据丢失或内部盗取的问题。第四,数据使用阶段加强安全防护技术,可通过对数据设立相应权限,采取多音字访问模式加以安全管控,对数据访问者进行安全识别与溯源追踪,时刻审计核查数据使用行为。第五,在数据共享阶段实施分级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可通过建立起安全可控的共享平台,开发和完善平台中的数据安全管理措施,提升交换效率的安全性,对一些实名数据加以保护,屏蔽敏感数据,保障用户隐私。
(2)加强数据中心身份鉴别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用户数据安全意识
首先,可通过实施数据安全分级制度,根据数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保密程度以及敏感程度,结合数据安全治理部门实际划分的管理情况与安全级别,遵照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实行多层次、针对性、精准性的安全保护与精准治理,实现数据分级有序管理。其次,应加强身份鉴别机制建设与系统开发,在数据网络系统中开发指纹、人脸识别、身份识别等先进技术,加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还可利用数据签名技术,将写手签名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来提高数据安全甄别能力,大幅度提高数据安全性。此外,在加强数据中心身份鉴别机制建设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加强用户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培训,杜绝此方面数据泄露源头。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借助网络平台中的各大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加强数据安全,防范、安全使用及隐私保护等信息宣传与推广,告知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比如不要随意下载和点击不明来源的网络链接,或是不随便进入不明网站,以此来避免进入不法分子盗取数据的圈套。
4 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下对于数据信息的应用和传送更加频繁,数据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管理部门重点研究对象。一旦缺少安全防护,数据信息出现泄漏和恶意应用,就会造成个人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在数据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对于数据安全的管理和防控,不但需要建立外部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在系统内部设置病毒防控和防火墙装置,减少外部攻击对数据信息的侵害,为数据的正常应用提供保障,也为各类具有价值信息发挥其价值,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 栾兵,潘娜.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安全防护--以数据安全治理为中心[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12):124-125.
[2] 王晓牛,邓舜怡,李梦颖,等.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权利化保护制度研究--基于政府数据融合背景[J].信息安全研究,2020,6(12):1088-1100.
[3] 范丹丹.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分析[C].燕山大学.2019京津冀自由贸易区建设研讨会--第五届公共政策智库论坛论文集.燕山大学:燕山大学文法学院,2019:71-74.
[4] 周冠男,李莉,徐硕,等.大数据时代长江智能航道发展的思考[C].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9: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