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021-12-11 10:49高进
安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高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与工程整体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并严格按照施工作业要求施工作业,保证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人们生活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很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目前主要采用混凝土技术、钢筋施工技术与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建造工程框架结构,因此,随着现代技术发展,要对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整体优化,使其满足高层建筑物、超高层建筑物以及工业生产用房的质量要求,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将细骨料与粗骨料用水泥浆粘结,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硬化后得到的复合材料,目前,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能、强度高低以及徐变变形和收缩性对整体建筑物质量有极大有影响。在进行混凝土调制时,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及配比要合格并科学,因混凝土用量大,因此通常采用搅拌机进行混凝土调制,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大量的气泡,否则不仅影响建筑工程外部的美观,而且对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因此在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学习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最终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和扭转钢筋,一般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使用,在各种大型、重型以及高层建筑物中被广泛使用[1]。一般通过焊接、绑扎链接或者机械连接使用,因此,在建筑工程开工材料进场时,要将其放在地理位置合理并且取料方便的安全区域,通常情况下,存放钢筋的位置是固定的。钢筋材料在选料、进场以及施工使用时都要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一般流程如下:(1)选料。在工程开工前,对钢筋材料的数量需求、规格型号以及质量做必备检查,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钢筋的质量、数量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2)进场。钢筋要配备齐全的资料如合格证、质量说明书,批次型号等材料入场,并再一次进行质量检查。(3)钢筋施工,这是建筑工程中整体框架结构的“骨骼”,在保证钢筋正常用料的前提下,还要准备一些多余的钢筋,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钢筋焊接位置因为线性收缩的原因,桁架、梁等结构部件出现拱起。如果受弯构件的总长度是大于24米的,那么钢筋准备余量要保证在8米;如果是小于24米的,那么只要控制在5米就可以了。

三、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一)基础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是辅助性的结构,但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后期成型、结构稳固。基础模板施工主要应用在地基施工与垫层施工阶段,是框架结构工程施工的基础,为保证框架结构的整体质量,确保其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开建筑工程开工前,需要和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了解工程主体所在地的地质结构及其他资料,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组织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测量。施工测量技术人员一般在开工前几天,根据轴线找平原理对水平基础进行每日定点测量,同时使用基础平面尺勘测后,利用粉笔、油漆等标记工具,将暗柱角进行标记注明,在进行基础模板施工时,施工作业人员根据注明的标记科学规范施工[2]。建筑施工中,在开工准备细节上多注意,可以减少后期施工的较多问题麻烦,确保可以安全、准确进行模板安装施工,降低基础模板在安装环节出现的误差值。在框架工程施工中,準确有效地进行模板安装作业,不仅稳定框架结构,对模板的施工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最终保证框架施工工程顺利进行。

(二)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在基础模板施工保质保量并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主体结构模板施工,主体结构承受和传递建筑工程上部所有荷载,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整体性以及安全性的有机联系系统结构,主体机构与地基基础结构一起构成建筑工程完整的结构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相对于基础模板的平面施工要求,主体结构模板的支撑体系是立杆,立杆必须保证位于坚实的平整地面上,在完成上层模板和支架以后可以有效承受相应的负荷,最终保证主体结构不会因为模板的原因被压垮,此外,整个主体结构模板的操作工序都是固定不可随意进行的,在整体全面固定以前,下一道施工工序不可以开展,因为如果主体结构中上下支柱在相同的重线位置,下层楼板结构支撑模板去除,会影响上层楼板施工,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不安全性增加,因此,主体结构模板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支模操作流程。

(三)模板拆除施工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满足要求以后,就可以进行模板拆除施工了,模板一般包括底模和侧模,侧模一般在混凝土的侧面,侧模固定混凝土成型以后,在满足不出现混凝土构件面层脱落的情况发生,就可以提前拆除,但对于底模来说,就不可以提前拆模,它位于混凝土的底面,承受着所有上层的荷载,因此强度没有达到标准不可以进行拆模。在拆模时要严格按照拆除满足要求进行施工,并且对工程框架主体模板进行标记,最后作业人员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要求下,进行一一拆除。一般情况下拆除的工序流程是先拆卸后支立的模板,在拆卸最早支立的模板;先拆除不受力模板,依次按照由轻到重的受力程度进行拆卸模板;先拆卸支撑部分模板,最后拆除木方模板。整个模板操作流程下来,既保证拆除工人的安全,还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模板拆除流程施工。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整体质量关乎者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是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提高,同时与技术相匹配的建筑材料质量也要严格把控,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整体优化,最终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保障下,建筑行业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才能更加有竞争优势,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天有.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7):5-6.

[2]杨清华.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运用[J].建筑结构,2021,51(09):174.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基于OPENSEES的框架结构时程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