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的SWOT分析*

2021-12-11 10:43郭力子张亚勤陈炎冬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产学研区域科技

郭力子,张亚勤,陈炎冬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214001)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早先用于竞争对手分析、企业战略制等场合,后来随着该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也被广泛运用到教育、管理等很多领域中。在SWOT分析模型中,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首先是对研究事物所处的内外情景进行研究,即针对分析事物的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针对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逐一列举与其紧密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等;然后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并以矩阵形式排列;依据系统分析思想综合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为决策提供参考[1]。

大学是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重要主体,大学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既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走自身特色发展之路、加强自身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是区域内原始性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如何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建设和服务区域经济的主力军,是目前地方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文章借用SWOT模型,分析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影响因素,用以帮助发现和形成相应的途径和对策。

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1 科技创新服务是地方高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地方高校的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决定了其办学目标定位就是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即利用高校的人力、智力与科研资源服务区域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势必与时俱进,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使之更加符合加快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对地方高校而言,科技创新服务既是融入区域经济的主要途径,也是责任与使命所在[3]。

1.2 科技创新服务是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地方高校等智力主体加强合作,而地方高校发展的根基在于它服务于区域经济自身的发展特色。一方面,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宏观规划必然使得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对人才的层次需要也不尽相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都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急需要地方高校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并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办,依靠地方财政或社会支持,其发展依赖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以科技创新服务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其产生之因也是其发展之果[4]。

2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的劣势分析

2.1 科教资源相对匮乏,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基础研究是高端创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如果缺乏基础研究做后盾,所谓的科技创新也就会缺乏源泉与动力,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就会大打折扣。与创新资源集中、创新产出较高的“985、211”等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由于办学积淀较少,其科教资源,尤其是基础学科设置及基础研究相对短缺,发展不均衡问题长期存在,学科建设缺乏后劲,导致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2.2 总体科技研发水平相对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和科研实力,但高端研究人才比较缺乏,在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性研究学科上难以形成明显的科研优势。常见问题有院校之间差距较大,学术交流活动偏少,科研成果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性科研选题较多,科研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地方高校总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2.3 培养人才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从整体上以及从发展的眼光看,地方高校面向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设置的专业结构调整不够合理和及时,以致无法满足地方产业升级对人才的快速需求,培养的人才资源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一些代表区域经济先进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明显不足。

3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的机遇分析

3.1 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对科技创新的强劲需求

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于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人才是创新动力的根本所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迎来了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对科技创新的强劲需求驱动地方高校面向经济主战场,使其成为地方高校师生创新和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优势,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用一流创新成果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形成了提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力量。

3.2 新时代为地方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赋予新使命

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决定了地方高校的各项工作要有针对性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否则就会丧失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新时代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为地方高校服务和推进区域经济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这其中,产学研合作是集多方的科技力量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的形式,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因素,地方高校在区域产学研合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4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的威胁分析

4.1 产学研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产学研是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的主要形式。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间的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但在促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的同时,一些管理机制不足制约了地方高校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地方高校的科研地位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作用。

4.2 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深度不足

对地方高校而言,常见区域内的产学研合作较为单一,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深度不足。目前,地方高校因实施教学改革大都处于转型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浅表的初级阶段,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作用不够强盛,远没有达到产教融合的要求[5]。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学校和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健全。经常由于企业与高校各自在体制机构、发展目标、利益权衡上存在着差异,一旦企业无法在合作中获利时,就会失去与高校合作的动力,而政府层面又缺乏激励和约束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和规范机制,加之校企之间融合渠道和信息沟通不够通畅,在实践中呈现的经常是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层面上的较多,而合作深度、合作内容都不易持续。第二,合作形式单一。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间的校企合作主要形式大都限于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及双方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等。合作主导主要在高校一方,反之企业却难以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教学环节改革中真正发挥作用,使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创新合作上后继乏力,学校培养人才也无法真正满足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

转换前搜索分析成本需要在搜索和评估环节中对时间成本等进行付出。用户不仅要借助电商平台获取网页信息,还在不同购物经验下对电商平台的真实信誉、服务质量等进行掌握。此外,电商平台之间在进行商品品类划分、信息呈现上对差异性问题进行明确,帮助广大用户在海量信息下快速获取产品。只有用户搜索和评估困难得到稳定提升,才能实现努力成本的增加,降低广大用户转换的可能性。

5 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的SWOT分析,研究建立SWOT分析矩阵,具体如表1所示。对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各因素分析和总结,可以制定出四种可以选择的策略:S-O策略是借助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策略;W-O策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改进内部劣势的策略;S-T策略是利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策略;W-T策略是指同时避免外部威胁并克服内部劣势的策略[6]。

表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的SWOT分析矩阵

对SWOT分析矩阵的梳理,可以发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的主要优势与机遇在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及区域经济对高校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内在期待与需求。而主要的弱势和挑战因素在于,科教资源相对缺乏与落后,产学研管理模式创新不足以及人才培养比例仍无法满足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快速需求。

SWOT矩阵分析的本质就是对模型对象的自我辨识与环境分析,再扬长避短。总结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为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得出相应的基本对策,具体如下。

5.1 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

政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长远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优化产学研,推进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模式[7]。该模式既突出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宏观主导作用,更强化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推动作用。政府从原先的产学研机制的局外人转变为直接的推动者,在地方科教资源相对匮乏的现实背景下,政府出面组织,更易于集多方优势,调控和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实现科技创新突破。

第一,把政产学研合作提升为优先发展理念。在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中,地方政府能调动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将政产学研合作视为优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抓手,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力。由地方政府联合地方高校共同统计研究地方产业发展动态,拓展政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常年定时组织人才供需洽谈会、项目信息发布会、科研成果展示会、专利转让推介会等,推动科研成果从高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向生产一线的转移。

第二,协调产学研各方完成重大战略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实施和完成重大战略科技创新项目常被视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强化自主创新,实现局部科技弯道超车和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地方重大战略科技创新项目中,依托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依靠重大项目牵引、凝聚、对接或引入地区外优质科技创新团队,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使地方高校科研力量主导或参与其中,在创新实践中锻炼、学习、充实,构建和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更好服务区域经济。

第三,加快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力争在源头上实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组建跨学校、跨学科的交叉创新平台,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要依托,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整合资源,组建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院(所),加强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资源;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支撑、引领和推动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和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5.2 创建和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对策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学科的综合、交融与渗透,由此衍生的新学科、新领域、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正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往往需要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合作攻关和大兵团作战。地方高校要立足于地方特色,对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支柱产业,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和教学环节,在人才强校过程中主动把握好参与地方产业建设改革的历史机遇,创建和培养科技创新团队。

第二,在地方高校建设中设立明确的前沿性科研方向。坚持高标准、高水平的地方高校建设。把制定与设立明确的前沿性科研目标与研究方向视为促进地方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科技团队建设中提倡人力资源整合,支持学科交叉,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寻求在前沿科研方向的突破为导向,启动和带动一批优秀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力争获得标志性科研成果,形成系列化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团队效应。

5.3 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对策

推动科技工作正常、高效进行的基本保证是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贯彻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管理体制,是创新能力的保障。要重新认识和定位产学研合作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改善地方高校目前产学研管理机制创新不足的状况。

第一,激励和发挥高校各类人才的创新潜力。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科研及创新工作持续发展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协调好科研人员切身利益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关系。持续加大对产学研创新的政策的倾斜力度,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在晋级评职、物资奖励等方面制定政策,形成产学研创新的环境氛围;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关注产学研合作、加入产学研合作、深入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科研层次,鼓励和扶持具有产业化等社会效益前景的科研项目。

第二,拓展信息渠道克服合作中的沟通“瓶颈”。为全方位强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以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为基本准则的组织管理模式。创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提供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完备功能,实质有效地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构建面向社会各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信息网,以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发布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提供高校与企业的人才供求信息等,及时做好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协调工作[8]。

第三,形成有利于科研骨干和科技队伍成长的学术环境和氛围。要制定政策和措施,在科研政策方面,优先支持那些方向、特色鲜明,且具有学术团队支撑的科研项目,通过持续的项目支持,形成或保持科研的特色和优势;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以科技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深度、有效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争取在学术和技术研究某些方面向国内或国际科技前沿靠拢。

第四,完善产学研金融支持平台。困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短缺。需要完善产学研金融支持平台,按照区域经济产业扶持方向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产学研合作金融产品,加大对政产学研联盟项目的扶持力度[9]。同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科研基金以及各类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政产学研联盟的项目合作和研发合作,切实有效地实现科研经费来源的引流和拓宽,形成包含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贷款为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共同投入的多元多渠道产学研金融支持平台。

5.4 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对策

除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技术创新外,更应重视地方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的核心功能。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社会产业发展保持较高的吻合度,才能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第一,满足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改造需要。目前,中国国民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升级与产业调整中,各地急需区域经济先进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对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地方高校要坚持专业调研常态化,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要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需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要能做到以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托,建设和建好骨干专业;以校企合作为良好契机,深化和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内涵建设;保持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做到专业设置接轨产业结构,毕业学生接轨社会需求;缓解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矛盾。

第二,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创业孵化功能。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实践。以实践为基础,要求在地方高校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将创业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加强实践课程与技能的训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结合研究训练。要重视高校创业孵化器平台的建设,使其具备区域经济产业特点,强调创新精神、推崇创新文化、保护知识产权、重视知识的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景,为区域经济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创造型人才。

6 结束语

目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应该是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10]。唯有切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内外环境变化的正确发展策略,扬长避短、化解威胁、抓住机会,走出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既能顺利成就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和高质量发展,也能体现出地方高校的最大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产学研区域科技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区域发展篇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