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玲 秦婕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国家统一改革格局下建立的新型传媒单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贵阳市观山湖区迅速启动,将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于2019年3月挂牌成立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中心不断创新求变,以构建区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区域信息枢纽和舆情蓄水池为目标,以新媒体化为方向,以集约化、本土化、品牌化为特点,筑牢融合、创新、引导、服务这四梁八柱,探索构建融媒发展大格局,走出观山湖融媒改革特色之路,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地处新城新区,观山湖区既没有县级广播电视台,也没有县级报刊,中心从组建开始,就探索在“融”上扩充其范围,本着“能融尽融”的理念,不仅是融“媒体”自身,更是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平台、渠道、技术、管理等一体化发展。
□ 图为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
一是强化“两微一端”平台功能。2019年1月1日,中心开发上线了“观山湖观天下”APP,将其作为我区信息发布、服务民生的第一平台来打造,并将政务、缴费、教育、就业、旅游等便民服务汇聚一体,还连接了政务大厅咨询平台等服务端口,实现“一体运行联动、一屏智享生活、一端‘走遍’观山湖”的愿景。升级政务微信公众号“观山湖观天下”,进一步巩固主阵地、占领主战场;开通城市生活微信公众号“YES观山湖”,聚焦观山湖的吃、喝、游、购、娱,汇聚观山湖特色的潮流、时尚、文娱,与政务号互为补充。二是组建“微矩阵”。将区属部门、学校、部分属地单位的微信公众号集纳于“观山湖观天下”APP及微信公众号的矩阵版块中,实现用户“一个平台、一键浏览”。三是构建“全媒介”传播网。中心入驻新华网(现场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微博、企鹅号、抖音等平台,构建了“十位一体”融媒矩阵,扩大融媒朋友圈,同时考虑到虽然新媒体势头强劲,但传统媒体仍有受众,中心与G+TV合作开设观山湖视频专区,与贵州广电网络合作开设观山湖信息平台,与贵阳电视台合作制作《观山湖新闻》,与《贵阳日报》合作每周推出一期新闻专版。通过互联网、移动多媒体终端、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发力,有效形成“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全媒体格局,让观山湖的形象和声音更加立体。
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以自身为依托,有关传媒、文产等企业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汇聚社会力量,搭建合作平台,发挥集团效应为目的,以聚集优质资源和政企合作为重点,建立融媒联盟,即融媒和产业相结合的新生态组织,引领城市“流量”为城市“留量”。一是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联盟内成员不定期开展“头脑风暴”,由轮值主席提出主题或方向,各成员畅所欲言,开展充分,非批评性的,无偏见的交流,激发创新设想,并梳理出可行的加以实施或是形成“风暴池”,以供备用。二是制定“黑马计划”,厚积薄发。通过采用互学经验、互鉴教训、互传理念、共谋思路、共提能力的方式,轮流组织开展培训、观摩等活动,强化联盟内具有专业技术或是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人员的能力,为联盟储备“黑马成员”。另外,联盟内的成员须带着项目参加每月的主题沙龙,以提案的方式上会讨论、交流,被采用的提案,将集联盟之力进行打造,形成联盟品牌体系,提升联盟影响力。在近期的主题沙龙上,融媒体中心就选取了联盟内一成员以“幸福观山湖”为主题的视频拍摄项目。三是搭建“潮流实验室”,求异创新。联盟内由一部分成员组成实验小组,以发现不一样的、实践最前沿的、开展有意思的为目的,大胆探索,不断尝试,求异创新。四是整合“脉络网”,叠加外延。联盟内各成员通过信息联通、平台联动、活动联办等方式,由单向的政府对企业到多向的企业对政府、企业对企业,发挥集聚叠加效应。五是开放“信息生态链”,媒资共享。中心目前正在建设媒资库,联盟内成员制作拍摄的视频、照片、设计稿等素材统一上传至库,同时中心媒资库按照权限向成员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创新是推动互联网发展,也是推动县级融媒体发展的根本动力。立处观山湖这座“新”的城市,中心更是以“创新”为要,以敢为先的精神探索发展之路。
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之初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编制紧张、绩效考核不成熟、晋升晋级通道缺乏等,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人员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从“无人”到“有人”,再从“有人”到“有才”,持续筑牢中心发展根基。
一是突破编制瓶颈,建立融媒队伍。中心成立之初,核定事业编制只有12人,在岗人员6人,为突破编制紧缺限制,从机制入手,按照同岗同酬的原则,创新性地采取“双轨制”的方式为中心招兵买马,迅速组建了一支融媒体队伍。
二是制定成长计划,练精融媒队伍。为充实队伍核心力量,提升人员专业素养,中心通过每日的“融媒早餐”,每周的“30min分享吧”、每月的“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以及灵活轮岗等方式,开展分类别、分梯队的成长计划,引导采编人员扩展技能边界,系统地锻造全媒体人。
三是打破制度壁垒,激活融媒队伍。中心通过区深改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实施了《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稿酬管理办法》,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制度,增强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心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意识,不断丰富创新新闻产品表现形式,以图文、短视频、MG动画、条漫等全媒体传播形式,开启创意化的叙事方式,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爆款”融媒体产品。
中心制作的彩绘剪贴画《全国劳模“成长记”钟世秀和哪嘎村的故事》,通过创意动画小视频的形式,宣传全国劳动模范的事迹,荣获贵州新闻二等奖;《一滴污水的“变形记”:探秘污水处理厂》短视频,荣获贵州“节水护水”微视频大赛二等奖;《刷屏啦!观山湖区两会代表委员的“朋友圈”长这样》H5作品荣获贵阳市人大新闻三等奖;《防疫“大白”的一天》图文作品荣获学习强国2021年第4期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双月赛一等奖。
一是创办特色栏目,结合地方实际,推出《观观街访》《开心开胃》《叶话》《融媒说法》等接地气的原创栏目,在《观观街访》中,紧扣民生、把准热点,通过街访形式聚焦群众关切,倾听群众心声;《开心开胃》以挖掘观山湖区本土特色、网罗观山湖区吃、喝、玩、娱等方面,着力打造吸引年轻用户群的生活场景。二是创制漫画作品《观山湖的未来,区长带你看!》,塑造“区长”漫画形象,以推介的方式,向受众展示观山湖区“十三五”发展成就,展望“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三是创作视频产品《超带感的镜像观山湖,宛如科幻大片》,创新后期技术手段,观山湖的景色仿佛置于镜中呈现,被新华网总网采用,阅读量达106.3万次。四是创设载体配搭,推出“声音里的红色记忆”图文+音频+漫画、“百年芳华 向党告白”各行各业基层党员为党送祝福短视频+海报等系列新媒体特色作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县级融媒体作为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媒体,首要职能是舆论引导。中心坚持管建同步、管建并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观山湖作为贵阳市的核心区,省、市级媒体全都聚集于此,在“大树”的覆盖下,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上不断提升质量,适应新环境新条件,立足本地,关注本土,生产出带有观山湖泥土气息、适合不同受众“口味”的新闻产品。
在2019年数博会上,中心记者从下午7点蹲守到凌晨3点,制作拍摄的视频《“526”无人机表演“剧透”来袭》成为中心成立之初的第一个“爆款”,视频一经发出迅速被新华网、动静贵州等媒体转载转发,短短两天时间全网曝光量达到5000万次。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主题报道中,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晚间新闻》栏目采用了中心记者于当日清晨6点赶赴军阅酒店拍摄的新闻素材,引发了强烈反响。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报道中,制作推出的《飞越山湖,向党告白,观山湖区无人机满载星辉,共绘建党百年华章 金融城无人机表演》《点亮观山湖 庆建党百年!金融城无人机表演》两条短片在观山湖观天下视频号上的总阅读量截至目前达331.1万次,点赞量10.3万次,转发7.5万次。另外《飞越山湖,向党告白》的视频被数博会官方推特发布,并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和清转发。借此契机,中心推出稿件《观山湖区〈点亮观山湖 庆建党百年〉无人机表演“出圈”了》,被大量转发、转载。
通过探索在镇、街道、区直部门建立融媒体站,延伸中心的“眼”和“腿”,构建融媒传播网,让宣传引导更贴近群众关切。一是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工作时期,区融媒体中心发布宣传提示、宣传策划,与各融媒体站点做到信息互通、渠道互联、工作互助,实现同频共振、同步发声,形成“大合唱”。二是各融媒体站按照宣传调度,实时转发转载重要稿件、新闻资讯,提供新闻线索、民生信息,做到多次传播、扩大范围、增大变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通过融媒体站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和关注热点,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当好党的喉舌耳目,做到更好地服务群众。目前全区共有16个融媒体站。
一是制定《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网络评论处置制度》,联合区网研中心,针对自有平台,按照定期收集、综合研判、分级处置的流程,迅速妥善解决网络评论反映的问题,以问题的处理促进网络舆情的化解。二是充分发挥“我为群众办实事1233工作机制”的作用,开展“融媒直通车”活动,与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督办督察局等区直部门形成合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打造“舆情蓄水池”。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服务群众这个关键,吸引群众、赢得群众、引导群众。中心在做好“1”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探索“1+N”,赋予融媒无限可能,通过加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人的连接,让融媒体真正“用”起来,变成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一体化平台。
一是完善平台功能,在APP和微信公众号都连接了政务大厅咨询平台,方便群众办事。二是以融媒问政服务站为支撑推动政务服务下沉,通过融媒问政服务员倾听群众呼声、疏解社情民意、服务群众生活,打造党群“连心桥”。
一是在平台联动上,“观山湖观天下”APP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互联,一键即可跳转至相应平台。二是在阵地建设上,各镇、街道同步建立“融媒体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阵地合一。三是在活动开展上,融媒体站的通讯员将收集到的群众需求及时反馈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汇总整理后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点单式、定制式的志愿服务,同时又发挥融媒力量,宣传典型、扩大影响力。四是在试点打造上,区委宣传部与融媒体中心正在合力打造“金华园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百花湖公园管理处”两“心”相悦示范点,集阵地、活动、队伍于一体,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
中心及时抓住受众新特征,运用融媒体传播话语体系,提升传播效果,构建系列线上线下一体独创活动。一是在2019旅游文化节期间,将中心的演播室搬到现场,开展“1100造梦舱”融媒体验活动,共吸引5000余人次打卡拍照,视频录制体验达3000余人次。二是打造了“小观点·记者团”品牌,以“小观点·大世界”为理念,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以小 手牵大手,孩子带动家庭,不断聚合正向传播的新力量。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20期,参与人员980人次,招募小记者404人,收集发布小记者团员图文作品50余幅。
一是在2020年组织开展“助农团团”融媒扶贫在行动,线上通过“媒体+电商+朋友圈”的模式,带动扶贫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线下联合融媒体站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会5场,推广我区及对口帮扶区县的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300多万元。二是策划推广了“观观好汇玩”品牌,开展了“运动一夏”云发布会、“宜居观山湖·安家送好礼”购房推介、观山湖消费地图打卡等系列活动宣传,探索融媒体立足本地打造品牌的新尝试,致使“观观好汇玩”的品牌知名度及观山湖区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扩大、提升。
为增强融媒体的辨识度和影响力,拓展其服务功能,中心以观山湖区标志性的“数博大道长岭南路”为灵感,创作了IP形象——长岭鹿。通过长岭鹿IP形象塑造与大众产生情感共鸣,将观山湖区新鲜好玩的活动资讯和趣闻输出给大众。开发上线微信表情包,并运用于自制栏目和新媒体产品中,目前正在开发衍生周边文创产品,打造观山湖自己的文化场景,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