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良好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自律能力发展

2021-12-10 02:08王丹阳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王丹阳

摘要: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自律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对于帮助小学中年级学生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律能力发展的班级制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班级制度文化;自律能力;小学中年级学生

一、班级制度文化的内涵

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属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一书中将班级文化定义为:“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叶书文将班级文化定义为:“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它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本文中的班级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级的各项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作用

班级作为创造和传播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班级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文对班级的重要主体——学生,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同时,班级制度对班级体的主要管理人班主任也是一个很有效的管理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班级教育管理制度,并通过保障制度的实行,在班级内营造出遵纪守规的班级氛围,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自律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的策略

(一)以生为本,鼓励学生成为班规的制定者

培养自律能力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规章制度是全校学生一起遵循的行为准则,分为文明礼仪、课堂常规、基本守则等几个基本方面,是班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内容以及执行过程中都要表现出学校以生为本的宗旨。而班级体制度文化的构建也必须围绕着学校、关注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所以,班级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必须引导每一个同学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广泛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民主公平公正的制定。如此可以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便把共同制订的规则内化为其追求的目标,使学生以积极性主动性的心态去实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工作。班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可通过班队会认真讨论,首先由班主任给出一个基本的制度框架,然后再由同学們通过集体讨论等方法加以补充、调整,最后再由班委和同学们共同商议后做出决议。此外亦可由同学们提交若干建议,由老师通过收集整理、扩充,然后交由同学们共同商议。同时,小学中年级班级制度文化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尽可能设置详细,将班级的每件事物责任到人,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建立展示、锻炼的平台。例如可实施班级职务轮岗制度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或者拓展小职务,例如设立每日的值日小班长进行班级事务统管、小列长管理班级座椅摆放、午餐监督员负责就餐文明礼貌监督、班级文明监督员监督学生学校生活文明礼貌,以及其他角落负责员,如多媒体协助员、能源监督员等。

(二)因材施教,分层执行制度

在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上,班主任要意识到班级管理言传重于罚教。言教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达到教育管理工作所要取得的成效。总而言之,教育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同学意识到问题,并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其发展具有长效的作用。在班级制度的执行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宽严相济,灵活多变。一些同学责任感很强、平时态度严谨、如果不谨慎犯了错,教师也只须以善意提醒。针对一些内向、个性比较强烈的学生,应注意方式方法,讲究语言的艺术,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其意识到错误后,注意安抚学生的情感,并指导学生切勿因自身的失误而过多自责,引导学生其积极调节情绪。针对习惯性犯错误的同学,要按制度管理,但同时,要了解这些同学也并不是故意犯错误的,要通过和学生交流查明问题所在,是由于家庭环境导致或是学生自身个性问题等因素所导致的。例如,家中父母关系不和睦等因素影响了该同学安心读书,这事教师应主动与学生父母联系,共同处理。如有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爱劳动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也有其特长,应注意长善救失,发挥其所长。如一些同学的特长是舞蹈、演唱,班级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使这部分同学的才能得以展现,发泄负面情绪,从而培养自信,转换消极思想把学生引领到正常发展的道路上来。有些学生组织纪律不好,除了要对其耐心说明组织纪律的意义外,还可以让这些学生加入组织规章制度管理中,使之感受其重要性,进而改善自身的意识与言行。

(三)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正如一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教师具有多种社会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美好人生的引路人,是父母的代理人,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者。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和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示范作用。而且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教师总是作为一个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中年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应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的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班主任把自己言行与班级管理相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则班级管理制度将得到有效的执行, 起到行为示范的效果。